近段時間,家住廣安市前鋒區大佛寺街道的夏吉江對家門口的濱河西路片區海綿式停車場綜合改造項目贊不絕口:“以前雨天開車找車位困難,找好停的車位更難。現在停車終於不用擔心遇到水坑了。”
得益於近年來廣安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該停車場內運用了大量海綿設施,出現暴雨天氣時,可以將多余的雨水及時排至周邊管網,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功效。
城市路網更新、公園綠地添彩、老舊小區蝶變……自入選“十四五”全國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廣安市以海綿城市理念引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運行,全市187個海綿示范項目已開(完)工155個,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38個,惠及居民11萬余人,群眾滿意度達97.96%。
公園“海綿”成一體
6月19日早上,雨后的渠江紅灘音樂公園彌漫著芳草的氣息,在公園小道上,隨處可見市民晨練的身影。“早上和晚飯后,我都會來這裡散步、鍛煉,這裡空氣新鮮、環境舒適。”市民劉莉說。
渠江紅灘音樂公園是廣安海綿城市的重點示范項目。2021年,渠江紅灘音樂公園開工建設,不到一年時間,公園便建成對外開放。
“我家就在公園附近,雨后來公園散步、呼吸雨后空氣,感覺神清氣爽。”劉莉指著公園角落裡一把大大“吉他”狀停車場說,和剛開園時相比,以前遇到雨天就容易積水的公園停車場,現在竟沒有一點積水。
原因在哪裡?市海綿辦工作人員李山泉道出其中秘密:“這一吉他狀的海綿設施,實則是我國海綿示范城市建設的首個雨水延時調節塘,是海綿城市重要的排澇除險基礎設施。”
李山泉指著停車場角落的一處水塘介紹,“吉他”調節塘位於公園的地勢低窪處,雨水在前池進行雜質沉澱后,經導流槽進入微型池進行細泥沙的二次沉澱,最后進入市政管網,從而起到將雨水緩慢釋放、延遲排放的作用,減輕城市排水管網的壓力。
記者注意到,渠江紅灘音樂公園內,植草溝、透水鋪裝、雨水花園、雨水延時調節塘等海綿城市設施一應俱全,臨江自然濕地和灘涂則是盡數保留。
“我們充分運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統籌推進各類綜合公園、專類公園、口袋公園建設,由點及面提高城市顏值品位。”李山泉表示,廣安市強化城市藍綠空間對雨水的消納控制海綿理念,打造“一軸兩環、十廊五楔、點網密布”的城市綠地系統,形成了以街頭綠地為點、生態綠道為線、各類公園為面的城市內環綠色生態小體系,串聯城市外圍生態大廊道,有機組成城市綠色生態體系。
小區“海綿”煥新機
“以前夏季下暴雨,小區裡面就容易產生積水,我們出行甚至會准備好筒靴。”家住前鋒區大佛寺街道建行小區居民彭宜慶回憶道。
建行小區項目紅線面積約9000平方米,其中硬質屋面5589.89平方米,佔比62.20%﹔混凝土道路3033.49平方米,佔比33.78%,綠化364.24平方米,佔比4.05%,現狀硬質面積大、綠地率低,海綿建設條件較差。
“該小區以前存在排水不暢的問題,加之峰值徑流量較大,下游雨水管道壓力大、易積水﹔其次,小區硬質面積大,佔比約95%,雨天攜帶徑流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此外,缺失居民娛樂、休閑場地,停車混亂也導致景觀功能不足。”前鋒區副區長秦學介紹,由於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該小區成為廣安老舊小區改建項目的典型代表。
針對這些問題,建行小區新建排水溝,同步海綿化改造,削減徑流峰值﹔設置透水瀝青3033.49平方米、透水鋪裝率100%,下沉式綠地61平方米、雨水桶5個,對雨水進行控制、淨化﹔增設兒童活動場地、羽毛球場地,梳理規劃停車位。
經過改造,小區雨水徑流組織清晰,部分屋面雨水斷接至雨水桶進行收集回用,路面雨水一部分通過透水瀝青層下滲后經盲管收集排至雨水管網,另一部分路面雨水通過開孔路緣石導入下沉式綠地滯蓄、淨化,超標雨水通過溢流口溢流至小區雨水管網,同時超標降雨時可通過地面排水溝排入雨水管網。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小區內布置了雨水桶,它發揮了大作用。”秦學介紹,雨水桶主要用來收集屋面雨水,屋面雨水通過建筑物的雨落管流入雨水桶,經過過濾設施淨化后存於雨水桶中,存水可以用來沖洗路面、澆灌綠地等。
如今的建行小區排水通暢、干淨整潔、和諧宜居,與之前形成鮮明對比。在小區的部分樓道口,能看到雨水桶的身影﹔在整個小區,都能看到透水瀝青鋪裝﹔在小區看不到的地方,還有下沉式綠地。
“老舊小區海綿改造以問題為導向,圍繞解決居民實際問題和需求,通過採用上述措施,嚴控建設質量技術指標,可使雨水有組織地、層層淨化地排入到市政管網中。”秦學表示,海綿城市理念的融入,不僅解決了建行小區的積水問題,還提升了人居環境,為前鋒區老舊小區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鑒。(廣安日報記者 盧泠氚)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