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廣安:田疇沃野滿目新

2023年06月29日14:24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6月20日,在岳池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農技人員正通過數字農業集成服務平台,對園區內鎮村監測點的土壤、氣候、農作物生長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實現“腳不下田,一個人就能管3000畝稻田”。

  數字化管理的背后是岳池縣現代農業發展的不斷探索。今年4月下旬,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公布2023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創建名單的通知》,其中,岳池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2023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自此,廣安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實現“零”的突破。

  廣安是農業大市,是全省糧食主產區之一。以“增量、增產、增收”為目標,廣安市聚焦糧食生產、高標准農田建設、農業科技應用等方面,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深入實施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廣安行動,推動今年全市糧食產量穩定在180萬噸左右,實現連年豐產。

  穩定糧食生產 提高種植效益

  6月20日,前鋒區虎城鎮百佛社區,一排排田坎玉米長勢喜人,村民在對玉米進行日常管護。

  “在田坎上種植玉米,充分發揮了田坎採光好、透風好、土層深等優勢,讓有限的土地實現了應種盡種。同時,因光合作用強、水肥充足、病虫害少,田坎玉米往往增產豐收。”百佛社區黨支部書記肖朝陽算了一筆賬,今年,村集體在閑置的田坎邊種上玉米,291畝的田地有長2.26萬米的田坎,能種植3.8萬余株玉米,相當於增加淨作玉米種植面積23.3畝,預計增產11噸左右。

  “近年來,全區採取田坎玉米、田坎大豆、田坎高粱等種植模式,充分挖掘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前鋒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溫秋園說,該區種植田坎玉米1200余畝以及田坎大豆、高粱、蔬菜500余畝,預計田坎玉米產量500余噸,田坎大豆、高粱等產量90余噸,預計增收180萬元。

  除此之外,前鋒區在種子、肥料、農藥等農用物資補貼上給予適當傾斜,充分調動農民在田坎種玉米、大豆、高粱等的積極性,促進田坎農作物種植面積快速增長。

  一隅看全局。廣安市堅持把糧食生產擺在突出位置,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從提升農民意識、穩定種植面積、優選作物品種、抓好技術指導、做好種植培訓等方面入手,增加糧食產量,助農增收。2019年以來,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年均分別達430萬畝、180萬噸以上。

  同時,廣安市農業農村部門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按照“穩存量、挖潛力、擴增量”的思路,採取向傳統種植地要面積、向增間套種要面積、向整治撂荒地要面積、向低效經果林要面積等多種方式,努力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對全市農戶承包耕地開展全域動態監測,撂荒一塊、整治一塊、復種一塊,堅決做到撂荒耕地動態清零,為穩定糧食生產“保駕護航”。

  高標准農田建設 助推糧食高產

  近日,走進岳池縣喬家鎮照畫壁村,隻見經過高標准農田建設后的稻田阡陌縱橫。

  “之前田土和道路不平整,旋耕機、收割機等沒辦法進來。如今,田土平整了,道路也通了,機械進場作業非常方便。”照畫壁村村民照世光對今年的糧食高產穩產滿懷信心。

  “今年喬家鎮共建設高標准農田1.3萬畝,現在正在進行渠系配套建設、山坪塘整治和機耕道建設,預計在本月底全面完工。”喬家鎮副鎮長吳級鋼說。

  高標准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岳池縣堅持把高標准農田建設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全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該縣已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78.06萬畝,今年計劃新建高標准農田2.4萬畝、提升改造2萬畝。

  如何將“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實到田間地頭?近年來,廣安市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創新高標准農田建設模式,堅持集中連片推進、水旱立體建設、適度規模經營、糧景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巴掌田”變“機耕田”,推動糧食連年豐收。2019年以來,全市建成高標准農田84.13萬畝。

  農業科技應用 提質農業生產

  6月21日,在位於鄰水縣石滓鎮的四季優橙產業融合示范園裡,臍橙樹滿眼翠綠。一架無人機在示范園上空緩緩飛過,監控著臍橙樹的長勢,並實時記錄、傳輸數據。

  “示范園運用現代機械化管護,實現宜機化率100%。”鄰水縣經果技術推廣所高級農藝師游平說,為提高機械化率,該園配備了無人噴藥車、無人噴藥飛機、無人植保機、無人割草車等自動化機械10余台,並布局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物理防虫燈等標准化設施,開發出全新的智慧農業系統。

  四季優橙產業融合示范園規劃建設於2022年,佔地面積2500余畝,園內種植春橙480畝、夏橙270畝、秋橙750畝、冬橙1000畝,並採用高產高效、綠色防控、農業機械化等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實現一年四季皆有鮮橙。

  而在鄰水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的工廠化育秧中心,同樣走出了一條智慧農業發展之路,今年首次運用了工廠化育秧技術。

  作為鄰水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五大功能一體化運營的一部分,工廠化育秧中心於去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佔地面積10余畝,建有立體育秧溫室1棟、平層育秧溫室2棟。該中心大棚內配備有智慧溫室、灌溉系統等,實現全程機械化、自動化育秧。

  “在工廠化育秧中心大棚內,有兩個多層育秧架,它的優點是佔地空間小,日常管理方便。今年,我們通過多層育秧架,分三批次對3.5萬盤秧苗進行了培育,保障了大春生產用苗。”鄰水縣瑞糧農機專業合作社業主張錢波說,自動化育秧、插秧,既節省了勞力,又方便了機械收割。

  科技為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近年來,廣安市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推進農業園區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宜機化改造,推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建成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4個,形成以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為龍頭、社會化服務主體為支撐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0.2%。今年以來,全市實現機耕300余萬畝、機械化育秧5萬余畝,6成油菜、9成小麥實現機收。(縣(市、區)融媒 姜曦悅 劉婧 李勇 廣安日報記者 劉甜甜)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