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走進(今日)廣安

今年以來,廣安市把糧食安全和大豆擴種作為重點工作來抓,通過多種模式有序推進大豆擴種——

穩糧擴豆 喜獲豐收

來源:廣安日報

2022年11月15日14:53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1月,廣袤田野一片金黃,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目前,廣安市種植的46.5萬畝大豆相繼進入成熟採摘期。走在田間地頭,辛勤的村民搶抓農時,或摘豆葉、或採摘、或晾晒,到處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擴種大豆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重要內容,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今年以來,廣安市積極響應號召,把糧食安全和大豆擴種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組織專家調研,合理規劃種植,通過多種模式有序推進大豆擴種,確保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

大豆成熟採收 畝產約115公斤

11月10日,記者來到廣安區彭家鄉古佛村,沿著鄉間道路,走進金燦燦的大豆種植地,一串串整齊的豆莢好似金黃色的“鈴鐺”,長勢喜人,撥開黃綠相間的豆殼,裡面的豆子色澤嫩黃、籽粒飽滿。

“今年6月我栽種了10畝大豆,天氣晴好的話,預計還有一周左右就可以開鐮。”古佛村村民王中明指著坡地上的一片大豆地說,他家今年種植的大豆是政府免費發放的耐高溫、綜合抗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質品種,加上有農技專家現場指導,大豆收成好於預期,能增收3000元左右。

而在位於廣安區石筍鎮龍岩村的浩建種植家庭農場,成片的“柑橘綠”與“大豆黃”交相輝映,隨著地勢起伏連綿不斷。種植基地裡,10多名村民正在採摘即將運往當地農貿市場的砂糖橘,另一部分村民正在收割大豆。

“去年我們種植了200畝晚熟柑橘,今年初挂果,屬於幼齡果園。今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們利用柑橘樹行間空地,種植了4行大豆,在不影響果樹生長的前提下,又可以多收一季大豆。”浩建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謝浩建告訴記者,最近砂糖橘和大豆都陸續成熟,果園裡也忙碌了起來,根據今年的大豆種植情況,產量可以達到1.5萬公斤,按照每公斤6元計算,今年光大豆就可以增收9萬多元。

記者了解到,盡管今年夏天遇到高溫干旱天氣,但通過農業部門、鄉鎮黨委、種植戶同心科學抗旱、精心管護,大豆仍喜獲豐收。無論是在田埂上、旱地裡,還是在果林下、菜地邊,隨處可見成熟的大豆﹔在村民的屋檐下、晒壩裡,也堆滿或挂滿等待破殼出粒的豆把。

據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秦玉霞介紹,不同的區域、土壤、種植模式,大豆的產量也不一樣,在多年耕作的熟地上播栽的大豆,產量普遍較高。今年廣安市共種植46.5萬畝大豆,其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4萬余畝,總面積相比去年擴種了18.4萬畝,擴種率超過60%,大豆平均畝產約為115公斤。

推廣多種模式 增加種植效益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鄰水縣品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海軍今年體會到這句老諺語中的道理,首次嘗到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帶來的“甜頭”。

“往年都是淨種玉米,收成好的時候,畝產能有450公斤左右。”袁海軍告訴記者,他在鄰水縣柑子鎮金鼓村共承包了600畝地,今年全部採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目前已經完成收割。

經過仔細核算,今年玉米畝產穩定,大豆畝產100公斤以上,這樣的收成讓袁海軍很滿意。他表示,明年將繼續響應號召,及早謀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按照技術規范擴種多種。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主要通過調整玉米的行距與株數,使玉米的產量不比單作少,同時還能多收一季大豆。與傳統單種玉米相比,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具有調整結構、培肥地力、一田雙收等優勢,不僅能充分發揮邊行效應和大豆固氮養地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率,還能降低農藥和肥料用量,更是解決大豆玉米爭地、穩定糧食生產、增加油料產量的有效種植模式。

“今年以來,廣安市農業部門緊盯任務目標早部署,市、縣(區)兩級分別成立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推廣技術指導組,通過舉辦線上線下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等形式,對基層干部、農技人員、農民群眾和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關鍵環節技術培訓指導,確保種植主體種好大豆。”秦玉霞介紹。

在大豆玉米收獲季,廣安市邀請省上專家,對廣安區井河鎮高橋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片進行了現場考察和實地測產,測得玉米單產446.7公斤,大豆單產150.4公斤,達到了“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的目標。

除了讓大豆玉米“手牽手”外,在保証其他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少的情況下,廣安市還通過幼齡果園間套作、田坎坡地增種、騰退低效經果林復種、治理撂荒耕地等多種模式,把擴種面積落實到具體種植方式和具體地塊上,切實完成擴種面積任務,進一步增加種植效益。

記者了解到,為充分調動廣大農戶和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均出台了相應的激勵措施,根據不同的種植模式給予農戶每畝100元至300元的補貼,有效彌補了大家在播種、施肥、打藥、收獲等環節的成本支出。

積累種植經驗 推動產業規范化

擴種大豆第一年,田間除了豐收的喜悅,還有更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在農業專家看來,初次大面積擴種大豆,又經歷了歷史罕見的極端高溫干旱天氣,豐收實屬不易,更為重要的是要在種植過程中發現問題和積累經驗。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不少基層干部、業主、農戶反映的問題主要涉及豆種、技術、機械等方面。

“今年大豆擴種面積大,除了農戶自留種外,年初各縣(市、區)根據當地情況,進行了集中採購儲備,豆種均為省上主推品種,適合川內土壤種植。”秦玉霞說,但在不同的地方豆種生長存在差異化,廣安市農業部門將根據實際情況,對今年較好的豆種,總結推薦意見、提前備種,爭取來年大豆再增產。

“在技術方面,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需要格外注意種植比例、帶型模式、種植密度。今年廣安市大多按照2︰2或者2︰3的比例進行種植,但部分地方間套種技術不規范、沒跟上,預留行間距不夠,大豆產量也受到了一定影響。”秦玉霞坦言,接下來,他們將在小春生產階段提前謀劃,引導種植戶預留合適的行間距,讓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更加規范化,也更利於推進機播機收,提高機械化程度。

今年11月初,農業農村部下達四川2023年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任務,明確明年繼續推廣310萬畝。這給廣安市大豆產業發展釋放出一個信號:川豆擴種將是明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趨勢。

“目前,廣安市已經形成多個生產基礎好、產品質量優、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大豆種植集中示范區域。”秦玉霞說,接下來,廣安市將認真總結經驗,攻克大豆擴種的農機短板,加快構建涵蓋業主招引、技術規范、全程管護、社會化服務、加工銷售的全鏈條產業體系,推動大豆產業高質量發展。(張國盛 廣安日報記者 文思童)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羅昱、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