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在黨的七大前后

來源:學習時報

2022年10月31日21:43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新中國成立后,鄧小平曾多次高度評價黨的七大,說它是“建黨以后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是“我們全黨成熟的標志”。七大在延安召開之際,鄧小平正在千裡之外的冀魯豫地區進行調查研究,沒有出席這次盛會,但他對七大的籌備、七大路線的形成都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並且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毛澤東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方針》中說,“中央委員會是我們黨的領袖”“現在有地方影響、將來可能有全國影響的同志,要提拔他們到中央委員會來”。鄧小平就是這樣被提拔上來的“現在有地方影響、將來可能有全國影響的同志”。

精心組織晉冀魯豫代表團七大代表推選工作

由於戰爭環境等多種原因,七大的召開曾多次延期。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再次作出召集黨的七大的決議,1939年中央書記處兩次發出要求各地選舉七大代表的通知。此后,各根據地、邊區開始推選七大代表,並陸續派往延安。1943年10月,鄧小平負責全面主持北方局、八路軍前方總部工作,在這一重要崗位上,他積極配合和協助七大的各項准備。

在籌備七大的過程中,隨著黨員數量的增加,中央決定增加部分七大代表名額。1943年10月9日,毛澤東致電鄧小平等,詢問各地區增派代表情況。鄧小平於10月23日復電作了周到細致的匯報,不僅有新增名額的情況、代表啟程時間、出發地,還提供了備用名單請中央審查。在鄧小平直接領導下,北方局所屬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魯豫4個區委分別落實了新增代表名額。晉冀魯豫代表團105名代表,有45%以上是在鄧小平領導期間推選產生的。鄧小平對代表們的行程安排得非常仔細,讓靠近延安的太岳區參會代表自行前往延安﹔而對分散在晉冀豫、冀南等地的代表,則組織他們先到北方局所在地的太行集中,再統一安排前往延安,以確保代表能夠全部到齊。

妥善接待途經晉冀魯豫地區的各地七大代表

華南、華中、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的七大代表到延安,都要經過晉冀魯豫地區,不僅路途遙遠而且需要經過敵人的多道封鎖線,十分危險。為確保途經代表的安全,鄧小平作了周密安排和妥善接待。

當時,敵人在平漢鐵路兩側挖了寬4米、深3米的封鎖溝。冀南軍區派部隊護送華中代表越過平漢鐵路到達冀西后,鄧小平聽取了他們的匯報,並派出部隊繼續護送。在關心代表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保証之余,在自身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鄧小平還給途經的華中地區代表每人發了布鞋布襪、棉衣棉褲和綁腿布等十分珍貴的日用品,親切接見他們,囑咐他們好好休息。

黨的高級干部奔赴延安時,毛澤東常常親自致電鄧小平要求做好安全保障工作。1943年12月,新四軍軍長陳毅從華中赴延安參加七大,長途跋涉到達八路軍前線指揮部麻田鎮。鄧小平按照毛澤東的要求請他“略作休息,以免過勞”。在鄧小平的周密安排布置下,途經晉冀魯豫地區的七大代表的安全都得到了切實保証。

積極貫徹黨的七大路線

黨的七大確定的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條路線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的抗日戰爭實踐經驗的總結。鄧小平作為一名有“地方影響”的高級干部,在領導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實踐中對這條路線的形成作出了獨特貢獻。

他積極貫徹黨的人民戰爭路線,在創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過程中,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1945年6月6日,他在冀魯豫分局召開的群眾工作會議上說:“今后的群眾工作,仍以發動群眾為中心,務求減租減息的政策貫徹到底。”並強調防止脫離群眾的傾向。正因為人民的力量得到廣泛動員,為最終戰勝民族的敵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鄧率領的129師等部,從剛開始的隻有1.4萬多人,到抗戰結束時根據地的主力部隊已近30萬人,民兵達到40萬人。

他積極貫徹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牢牢抓住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者的中心任務。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明確提出要“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者,不許中途妥協”。鄧小平主持北方局和八路軍前方總部制訂了華北八路軍1945年攻勢作戰計劃。同時,在1944年9月起就陸續派遣多支部隊挺進河南,開辟豫西、水東、豫北抗日根據地。七大召開期間,他和宋任窮等指揮冀魯豫部隊收復衛河以東的大片土地,使冀魯豫根據地南北連成一片。他指揮冀魯豫部隊渡過黃河,自北向南打開豫中等地抗日新局面,鞏固了華北與華中抗日根據地的交通聯系,取得了對日大反攻的有利陣地。

鄧小平在領導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各方面建設中,努力實踐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按照建設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的目標和原則,積極推進各方面的建設,創造了公認的業績。

對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的形成作出貢獻

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包括鄧小平在內的一大批黨內同志對這一科學概念的形成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943年7月17日,鄧小平在《新華日報》(華北版)發表文章指出,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列主義”,是指引中國革命免遭挫折、免遭失敗並勝利發展的旗幟,強調要始終“堅信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是能夠領導著我們走向勝利的”。10月10日,他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發表講話,強調了毛澤東作為全黨領袖的重要性,闡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事業的指導思想的意義。他指出,自遵義會議后,我們黨的事業在“中國化的馬列主義,即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之下”“一直是勝利地發展著”。一定要使“全黨思想更加統一,意志更加集中,全體同志更能團結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的周圍,一心一德地去完成中國革命的事業”。

鄧小平突出的政績和工作能力,得到毛澤東和黨內同志的認可。他在七大無記名投票中當選為中央委員的結果一公布,毛澤東便電告他:“望接電即趕回總部”。鄧小平接電后立即離開冀魯豫邊區回太行區。6月29日赴延安,出席了七屆一中全會二次會議。

七屆一中全會后,黨中央發出通知,撤銷中共中央北方局,成立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鄧小平任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晉冀魯豫軍區政治委員。不久,鄧小平等人從延安返回太行前線,和劉伯承等認真貫徹執行七大路線,指揮晉冀魯豫軍區部隊進行邯鄲戰役、上黨戰役,迎來了抗戰勝利后人民解放事業發展的新階段。(蔣永清)

來源:學習時報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