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同意設立川渝高竹新區的批復》。
根據批復文件,新區規劃范圍包括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大灣鎮的部分行政區域和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壇同鎮的部分行政區域,總面積262平方公裡,其中涉及渝北區124平方公裡、鄰水縣138平方公裡。這意味著,川渝高竹新區成為川渝兩省市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啟動建設的唯一一個跨省際共建新區。
從孕育到誕生
四個當年:跑出成渝“雙城速度”
從地圖上看,川渝高竹新區位置極其特殊:地處川東渝北的連接點,距重慶兩江新區15公裡、木耳國際物流分撥中心30公裡、江北機場38公裡、寸灘保稅港區55公裡、重慶火車北站58公裡……
從數據上看,廣安50%工業項目為重慶配套、每年60%游客來自重慶、75%農產品銷往重慶……
坐擁地理優勢,廣渝合作具有良好基礎。2018年8月初,履新廣安市委書記的李建勤赴區市縣調研首站便來到鄰水縣。彼時,他明確要求,鄰水縣要認真考察研究緊挨上海的江蘇昆山,學習昆山依托上海、融入上海的發展經驗,積極承接重慶產業轉移。
此后,貫徹落實國家實施區域合作、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找准自身比較優勢,廣安把鄰水高灘園區升級為高灘新區,並將其作為開展“三大合作”、建設“三大園區”的重點平台進行建設打造。
“在當前川渝合作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高灘新區在川渝產業合作中脫穎而出,呈現蓬勃發展景象。”2019年10月,省委書記彭清華赴高灘新區調研,充分肯定其建設發展成效,並指出,要緊緊把握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積極主動融入重慶發展,進一步探索創新地方間合作機制。
幾個月后,全省唯一以川渝合作為主要內容的省級園區——四川廣安川渝合作高灘園區誕生。
從縣級工業園區,到市級新區,再到省級園區,經過幾年艱辛打基礎階段,高灘園區建設力度明顯提速,簽約企業、建設企業和投產企業數均創歷年新高。然而,作為一個84%的企業由重慶老板投資興建、85%的產品為重慶企業配套、90%的企業“錨住”重慶市場的園區,由於川渝兩地很多政策存在差異化,其“手腳”總是受限。
機遇總是青睞實干者。2020年1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廣安搶抓機遇,積極與重慶市級部門和渝北區等毗鄰地區對接,並與重慶市渝北區等7個區縣簽訂共建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戰略協議……一系列動作,讓廣安加速“進城入圈”。
7月,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支持廣安與渝北共建高灘—茨竹產城融合新區,探索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至此,川渝高竹新區成為廣安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的“橋頭堡”。
10月14日,川渝高竹新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川渝高竹新區開發建設步入了高位推動、全面深化的新階段。一個多月后,重慶、四川兩省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並於12月29日聯合批復設立川渝高竹新區。
“從孕育到誕生,川渝高竹新區跑出了當年啟動、當年規劃、當年批復、當年建設的‘雙城速度’。”廣安市委常委、川渝高竹新區籌委會黨委書記陳捷表示,速度的背后,更有被省際行政體制束縛的“手腳”得到適度解放的印証:2020年,預計實現工業產值57.62億元、同比增長48.66%,年底入駐企業增加至129家。
從園區到新區
三步走:打造區域協作樣板
從園區到新區,一字之差,蘊含理念和思路之變,體現的是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視野。而除了跨省際的規劃范圍是其“新”之外,還新在哪?
首先是“打造區域協作樣板”的目標要求。
批復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治理,在一體規劃、設施互聯、產業共興、園區共建、生態共治、城鄉融合、服務便利、政策協調、利益共享等方面率先突破。
如何率先突破、打造樣板?事實上,廣安市與渝北區已於去年抽調近百名人員組建新區臨時黨委和籌備工作委員會,並明確了新區“一年起步、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的“三步走”路徑,細化了具體“施工圖”和抓規劃、抓基礎、抓項目、抓政策、抓資金“操作指南”。
其次是體制機制創新。
批復要求,積極探索與現行管理體制協調、聯動的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其中提到的“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產城景融合發展等新路徑”,更凝聚了四川和重慶對於川渝高竹新區的期盼,是兩省市賦予的歷史重任。
“川渝高竹新區獲得批復設立,這也意味著由廣安市與渝北區共同推動的多項工作,將得到兩省市的更大支持。”陳捷透露,未來,川渝高竹新區將更多依托市場,充分發揮管理平台公司的作用,按照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來推進新區建設。而眼前馬上要干的,就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抓好南北大道北延段、川渝大道等新區骨干道路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招商環境。
“川渝兩省市正式批復設立川渝高竹新區,意味著高竹新區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機構的組建、產業項目落地等工作有了法定依據和方向,各項工作的進展將明顯提速。”鄰水縣副縣長、川渝高竹新區綜合事務中心(籌)主任趙冬介紹,近段時間以來,中國中鐵、中國交建、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迪信通公司等一大批央企和投資客商前來考察洽談合作事宜,30余家企業對接,20余家達成投資意向。
更多的“新伙伴”主動伸出合作之手,“安營扎寨”多年的“老朋友”也更加沉心干事。
1月5日,在轟鳴的車間裡,四川鼎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行政部長祖映力告訴記者,從重慶本土搬來川渝高竹新區后公司面積擴大了4倍,還有了自己的實驗室,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研發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產品從開發到量產周期也縮短到2個月。
“去年我們公司產值4000多萬元。今后在新區,不分川企還是渝企,都將享受同等便利與待遇,甩開膀子干的勁頭更足了。”祖映力充滿期待地說。(廣安日報記者 蔣師帥)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