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廣安華蓥:殘疾人有了“溫馨家園”

2020年12月29日10:40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照料一人幸福一家

12月27日,在華蓥市殘疾人托養中心,醫生鮮成明正在指導胡小華進行康復訓練。在胡小華來到托養中心之初,醫生經過評估后,為他量身定制了鍛煉手腳的康復訓練課程。鮮成明說:“比如說木棍插板訓練,就是要讓他用手拿起木棍准確地插到插板孔中,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為了讓康復訓練不再單調乏味,達到綜合鍛煉的目的,該托養中心對康復訓練的每一個部位,都准備了多種鍛煉器械和康復訓練項目。以鍛煉手眼協調能力為例,除了有木棍插板訓練外,還有擰螺絲釘、套圈、分指板、手指階梯等多個康復訓練項目。

每天都到托養中心進行康復訓練的還有市民艾新華,他中風已有5年多時間了。這幾年,艾新華的妻子一直在無微不至地照顧他,但隨著年齡的增大,艾新華的妻子有些力不從心。

“華蓥市殘疾人托養中心建成不久之后,我就叫妻子幫我報了名,一方面能減少妻子照顧我的壓力,另一方面我又能進行合理的康復訓練。”艾新華激動地說,每天吃過早飯后他便叫家人把他送到這裡,經過工作人員的溫馨照顧和合理的康復訓練,艾新華已把這裡當成了他的第個二家。

“‘照料一人、拖累一家’,這是很多殘疾人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田俊生說,華蓥市殘疾人托養中心除了提供專業的康復訓練服務以外,還提供心理輔導、餐食服務、娛樂休閑等多功能服務,真正打造殘疾人的“溫馨家園”,把一家人從照料殘疾人的重擔中解放出來。

助力殘疾人自立自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田俊生說,很多青壯年殘疾人本是家庭的支柱,但是傷殘、意外對於他們的家庭而言,就意味著喪失經濟來源,從而導致貧困。為讓殘疾人,特別是處於就業年齡階段的殘疾人走上自立自強的道路,華蓥市殘疾人托養中心專門設置了職業康復室,目的就是要訓練出他們的勞動能力,讓他們重新就業。

華蓥市殘疾人托養中心還專門設置了工療站,讓患者在這裡接受軀體康復訓練的同時,逐步恢復勞動能力。通過積極聯系,目前工療站主要承接園區制造企業的零配件加工制造,讓殘疾人學會一項技能,通過勞動來掙錢。

同時,托養中心還專門在院壩裡開辟了400余平方米的農療場,從種植到管護、收獲都由殘疾人承擔。

“建立工療站和農療場,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們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幫助他們樹立自立自強的自信心,從而讓他們樂觀自信地面對生活。”田俊生說。

此外,華蓥市殘聯還通過承辦購買服務、興辦培育社會組織等模式,積極提供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目前,已有近400名就業年齡階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享受到了居家托養服務。

“殘疾人托養中心建成后,我們康復訓練有了一個好地方。”這段時間,華蓥市雙河街道東風路社區居民胡小華每天都會來到華蓥市殘疾人托養中心進行康復訓練。

6年前,胡小華因腦出血留下后遺症導致偏癱,經過家人的悉心照顧,他現在可以拄著拐杖慢慢行走,但卻苦於華蓥沒有專業的康復訓練基地,他隻能選擇在公園或小區裡通過慢慢走路的方式進行康復訓練。

今年12月19日,華蓥市投資900余萬元建設的華蓥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正式投用,該托養中心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共開放托養床位40余張。

“我們按照國家殘疾人托養服務規范標准建設,主要托養就業年齡階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華蓥市殘聯理事長田俊生說,華蓥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是一個集生活照料、生活技能訓練、康復訓練、簡單勞動訓練等服務於一體的專業殘疾人托養機構,通過康復訓練、手工勞動等一系列的職業康復訓練,從而增強個人生存能力,讓殘疾人真正享受到“家”的溫暖。(廣安日報 周波 華蓥記者站 周鬆林)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