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廣安市農村電商發展星火燎原 連上一張網 打開一片天

2020年12月15日11:28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圖為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村民在為龍安柚打包,通過快遞送到顧客手中。 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 廣安日報記者 曾誠 張啟富 攝

又到年終歲末,廣安區龍安鄉革新村的楊紅梅也愈發忙碌,“今天早上就收到客戶訂單,臘肉63斤,香腸48斤,還有土雞15隻,我要馬上清點貨品,讓快遞員下午來攬件,爭取早一點發貨。”

革新村曾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2018年,商務部干部駐村后,結合村裡實際,建立了電商服務平台,並將龍安柚、剁椒醬、檸檬、川東北秘制香腸臘肉等農產品“網”羅起來,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將革新村從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建設成了全區知名的先進村。

牽手電商,不僅讓革新村的群眾增收致富,更讓廣安這個農業大市發生了嬗變。近年來,廣安市農村電商發展堅持以大數據智能化賦能現代農業為引領,以“互聯網+”轉變流通方式,推行創新創業,短短幾年,全市電商遍地開花。

今年1-11月,全市農副產品實現網絡交易額55.65億元,同比增長5.65%﹔網絡零售額21.65億元,同比增長17.48%。

一根網線 一台電腦

A

開啟農村電商的魅力之旅

廣安天藍、地綠、水清、土淨,物產豐美,有優質的龍安柚、黃花梨、岳池米粉、麻辣牛肉、鹽皮蛋、土雞、臘肉等農畜產品,且許多產品已經得到綠色有機認証。然而,受各種因素影響,農產品銷售難的情況依然存在。現如今,農村電商成了破解這一難題的“金鑰匙”。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在全國興起,廣安市順勢而為,把電子商務作為深化扶貧攻堅、實施精准脫貧的重要路徑,全市各區市縣農村電商項目碩果累累,電商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

目前,廣安區已建成1個區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26個鄉鎮(街道)電商站點,29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和物流配送終端,50余戶注冊電商企業,4000余家個體網商,引進中通、圓通、韻達、順豐等10余家快遞物流企業入駐,區、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和物流體系基本建成,鄉鎮電商、微商全覆蓋,行政村覆蓋率在60%以上。

鄰水縣以電商進農村項目為依托,以152個貧困村為重點,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個、鎮(村)級電商服務站點299個,152個貧困村電商站點全覆蓋,累計開展電商培訓4400余人次,鄰水臍橙、富硒大米等20種產品實現可追溯,鄰水臍橙、鼎紅橙、御臨龍須茶等16個產品取得“四川扶貧”集體商標,犇騰物流開通鄰水至九龍、興仁等5條“村通達”專線。

岳池縣依托阿裡巴巴“農村淘寶”、福建海都“U我電商”,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1個、鄉鎮電商服務站45個、村級電商服務站305個,形成“1中心+鄉鎮旗艦店(示范店)+村級站”三級電商服務發展格局,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2020年上半年,實現網絡零售額6657萬元。

…………

一根網線、一台電腦,就把全國的買家和廣安連在了一起,開啟了農村電商的魅力之旅。

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B

農村電商助力脫貧攻堅

農村電商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作為農業大市,廣安依托華蓥山優質農產品公用品牌、國家地理標志、著名商標等產品,挖掘產品互聯網賣點,大力發展“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電商+農戶”模式,成功將龍安柚、華蓥蜜梨、皮蛋、獼猴桃、鄰水臍橙等生鮮農產品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各地。

武勝縣萬善鎮伏虎村村民楊德蓉,是一個包皮蛋的能手,隻見她嫻熟地輕搓鴨蛋,裹上用草木灰、純鹼等原料制成的泥,再往一旁的鋸末面中一滾,幾秒鐘時間,一個皮蛋就包好了。她包的皮蛋不咸不淡,剝開后顏色金黃透明,味道很好,頗受顧客歡迎,在當地小有名氣。

以前,楊德蓉隻為附近的鄉親做皮蛋加工,一年收入僅有1000元左右,現在她所制作的皮蛋通過網絡平台銷往全國各地,收入翻了十幾倍。

12月14日,記者在武勝縣電商產業園某電商銷售網點看到,數名工人正在將倉庫中的皮蛋按照8枚、10枚、20枚的不同標准,進行打包裝盒,等待快遞攬件。而這些皮蛋中的一部分,正是從楊德蓉處收購而來。

“楊德蓉制作的皮蛋,口感特別好,我嘗了后當即就訂購了幾百個。”該網點負責人說,在將皮蛋推向網店之前,他特地將其送至相關部門進行檢測檢驗,產品全部達到合格標准。“這些皮蛋在網上售賣后,銷路很好,僅半年時間,就賣了約6萬枚。”

“自鎮上電商綜合服務站成立后,工作人員隔三差五就上門來收貨。”鄰水縣城南鎮村民陳昌平說,有了電商,足不出戶也能買“土貨”,他家散養的30多隻雞、30多隻鴨、7隻鵝,還有土裡的幾畝紅苕全部被電商綜合服務站預定了。

平台的發展、農戶的實惠,為電商發展聚集了人氣、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注入了新活力,產業帶動作用顯著增強,讓農戶的腰包越來越鼓。

抗擊疫情 破解“賣難”

C

提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青龍灣村紅薯澱粉,保証品質,快遞上門。”在武勝縣街子鎮青龍灣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羽的朋友圈裡,圖文並茂地推介著青龍灣村的紅薯澱粉,他還將自己用紅薯澱粉制作菜肴的過程拍攝下來,進行網絡推廣。

受疫情影響,今年許多農副產品遇到了銷售瓶頸。張羽就是這樣通過“以購代捐”的方式,為本地農副產品在網絡上親自“帶貨”,幫助村民解決農副產品滯銷難題。

據了解,青龍灣村一直以來都有種植紅薯的傳統,紅薯豐收后,村民都會將紅薯加工成澱粉拿到市場上售賣。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原本暢銷的紅薯澱粉滯銷了。為解決這一難題,張羽積極聯系四川省教育廳和四川省教育考試院等單位的工會,發動大家踴躍購買。

為保証售出紅薯澱粉的品質,張羽每天定時挨家挨戶前去查看紅薯粉的品質,隻有符合標准的才能售出,裝袋好的紅薯粉,當天下午就能發往成都,第二天紅薯粉食品就能端上成都市民的餐桌。短短一周時間,張羽就幫助青龍灣村村民賣出1200多斤紅薯澱粉。

不僅是青龍灣村,受疫情影響,廣安市各地土特產都存在滯銷狀況,電商平台就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商務部門的指導下,各地電商通過淘寶、拼多多、抖音等網絡平台直播,開展邀請區縣領導做客直播間、直播連線奧運冠軍、牽手薇婭直播間、電商企業田間地頭實時互動等活動,通過直播帶貨、團購等方式,推廣當地名優土特產品。

今年“雙11”期間,全市網絡直播交易額實現100余萬元,累計直播場次100余場,觀看直播人次逾100萬人次。

廣安市還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專合組織、種養殖大戶、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應用電商,通過拼多多、郵樂購等平台拓展銷售渠道。引導扶貧產品入駐“扶貧832”平台,截至10月底,廣安市共有25家供應商企業入駐,上架產品322個,產品類別涵蓋米面糧油、禽畜肉蛋、農副加工等品類,銷售額達1082萬元。

同時,開展電商促銷,組織企業參加雙品網購節、十百千萬網購節、川貨dou起來、2020川貨電商節等活動,成功舉辦廣安市“豐收歡樂購”第二屆電商節活動,依托葡萄、蜜梨、龍安柚等農產品開展在線預訂、網絡採摘節等線上促銷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展銷廣安市農特產品,在疫情影響下,提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農村電商發展大有可為

□盧琴

如今,網絡購物已成了新的消費業態,順應市場消費,農村電商應運而生。電商進農村產生的最直接成效是帶動農民增加收入,拉近農民與市場的距離。農村電商熱潮的涌現,大大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在疫情期間這一作用體現得尤為明顯。產地直銷、直播“帶貨”這些新業態受到熱捧,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生產消費貫通,有效推動了供給和需求的平衡。

不僅如此,電商發展還推動了農民創業就業,一些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大學生、轉業軍人成為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種植養殖能手,他們除了引進技術還帶來開放理念,通過電商平台營銷產品,讓貧困村的特色農產品在短時間內就成“網紅”品牌,極大地帶動了當地農戶脫貧增收。

從當前農村電商發展情況和趨勢看,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如產業供應鏈水平差、物流成本高等。未來還需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進城渠道,圍繞農村特色產業,打造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完善電商配套服務,提升產業電商化水平。同時,進一步優化工業品下鄉網絡,在整合農村電商的基礎上,搭載消費品、農資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廣安日報記者站 張國盛 夏俊林 張天文 廣安日報記者 盧琴)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