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走進(今日)廣安

廣安探索新型養老模式

2020年12月08日12:02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如今,67歲的姚世仁老人已在廣安市前鋒區的觀塘敬老院舒心地生活了兩年。這之前,他過了6年的獨居生活,只是吃飯時才去兒女家。“然而,我不方便,兒女們也被‘捆綁’,所以我選擇去敬老院。”

  從住了幾十年的“小家”一下子搬進“大家”,起初,姚世仁還有點不適應。“可住了一段時間,發現條件不錯,大家也友善,心也就安下來了。”

  姚世仁的經歷是廣安近年來積極發展養老服務的縮影。據統計,廣安60歲以上老人如今已超過90萬,佔全市總人口近五分之一。為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廣安把“辦區域性最好的養老”納入政府中心工作,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和力量,積極探索新型養老模式,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

  “軟硬兼顧”提檔升級

  今年重陽節,武勝縣桃苑養老山庄尤其熱鬧——山庄裡的老人們載歌載舞,慶祝自己的節日。“在這裡有這麼多‘老伙伴’,每天一起唱歌、跳舞、下棋,很熱鬧。”住在這裡的楊永芬說。

  這座佔地200畝、設有床位360張的養老山庄,如今已有160余名老人,不僅配備了書畫室、健身室、棋牌室等多個功能場地,還有38名能全程照顧老人的工作人員。“我們還與縣內各大醫院合作,開通綠色通道,隨時為老人們撐開健康保護傘。”桃苑養老山庄負責人張海濤說。

  在廣安,如今能享受到類似養老山庄這樣高質量養老服務的老人越來越多。一方面,當地積極推進養老設施建設與設備升級,自2016年來已累計投入資金1.23億元﹔另一方面,廣安還積極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培養——通過養老人才隊伍“5511”培養工程,培訓養老服務從業人員1000余人次﹔在省內率先建立養老護理員特崗補貼制度,每人每月最高可達500元﹔建立高中等院校全日制畢業生養老服務就業補貼制度,最高達3萬元……

  統籌資源以點帶面

  “您好,我是‘12349’居家養老服務平台的工作人員。您是要預約明天上午10點的家政服務嗎?我馬上為您安排……”12月1日,在位於棗山物流商貿園區的廣安市安康通養老服務中心,話務人員正忙著電話回訪和線上接單。中心的LED大屏上,實時顯示著當前呼叫量和服務狀態等各類信息。

  該中心的建立得益於全國居家養老示范企業安康通川渝分公司的廣安項目,正是通過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方式,廣安將其引進。

  今年,民政部、財政部確定了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名單,廣安市名列其中。這意味著廣安可通過中央財政資金引導,鼓勵地方加大政策創新和資金投入力度,統籌各類資源,形成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引入全國居家養老標杆企業落戶廣安,將為大量困難家庭失能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廣安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科科長魏清華說。

  此外,廣安還積極探索“民辦公助”,通過建設補助、運營補貼等優惠政策,先后引進養老、醫養融合民辦養老項目40余個。同時,為醫養融合發展亮綠燈——鼓勵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或與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協議合作,支持醫療機構創辦養老機構,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發展。目前,該市建有8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在華蓥市的試點中,廣安還探索出“12345”農村養老服務新模式,建立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生活照料服務巡訪關愛聯系制度和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補貼制度。

  區域合作共建共享

  今年9月,渝北區—廣安市養老機構院長培訓班在渝開班,來自廣安市的10名養老機構負責人與重慶市渝北區的40名養老機構負責人共同接受業務培訓。

  此舉是廣安民政部門貫徹落實相關戰略的具體行動之一。為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城市,廣安市民政部門的工作重點就是從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方面加強與重慶的深度合作,推進養老服務共建共享——從今年起,廣安市與渝北區互派干部進行養老事業交流學習,共同提升兩地的養老服務水平。

  “通過培訓,能更好了解渝北區在養老方面的一些好政策和經驗,比如由政府買單機構責任險,大大減輕了機構潛在的風險壓力,打通了養老機構運行的難點和痛點,有助於提升廣安的養老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參加了此次培訓的廣安市社會福利院負責人徐艷說。

  除了加強培訓,廣安市還與重慶市九龍坡區、渝北區初步達成養老服務合作框架協議:各方主動將養老服務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總體框架,注重統籌規劃和分步實施,健全統籌協調和對接聯動機制,搭建規則對接、工作互通、信息互聯和資源互助合作平台﹔建立協商會議機制、統一建設管理標准、推進雙向異地養老、實施人才培訓共育、推動信息建設共享,統籌推進養老智慧服務體系建設,實現養老多層面開放共享。(據《四川日報》)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