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共舉辦網絡招聘會98場次,服務企業732戶,提供就業崗位6.46萬個,新增本地就業1.73萬人,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31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0.52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0.16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60.31%、52.16%、53.33%,城鎮登記失業率有效控制在省定目標4%以內,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任務。
3000元、3200元、3500元……這是前鋒區大佛寺街道蘇寨村村民蘇菊英3個月來的工資單,此外還有“五險”。而在5個月前,受疫情影響,原本在南方打工的她不得不整天窩在家裡,掙不到錢,急得不行。
更急的還有廣安市曉鴻服裝有限公司。“疫情防控期間,一邊是客戶急著催訂單,一邊是工人返崗困難,企業用工難。”公司負責人周澤洪說。
2月份,市、縣兩級人社部門和人力資源機構上下聯動,全面對接企業用工需求,大力開展網上招聘服務,一周之內就為該公司招聘到了20多名工人,蘇菊英就是其中之一。
就近就業,還買保險,蘇菊英心裡暖暖的,干勁十足。
紓困惠企,更惠群眾。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市人社系統立足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時間提出全市人社系統應對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13條措施和穩就業11條措施,聚力“內引外輸”穩就業、完善政策強支撐、服務保障再提升、維護社會穩定大局、聚力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市促進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共舉辦網絡招聘會98場次,服務企業732戶,提供就業崗位6.46萬個,新增本地就業1.73萬人,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31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0.52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0.16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60.31%、52.16%、53.33%,城鎮登記失業率有效控制在省定目標4%以內,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任務。
“疫情影響下,這份就業‘成績單’來之不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就業是民生之本。無論“六穩”還是“六保”,就業均居首位。保就業就是保住千家萬戶的“飯碗”。
今年上半年,全市人社系統把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點民生工程來抓,全力促進本地就業,大力開展就業崗位內部挖潛,全力抓好勞動者轉移就業。市、縣兩級人社部門對應成立農民工外出就業服務專班,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全面對接企業用工需求,大力開展網上招聘服務,幫助勞企雙方化解招工和求職難題,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保持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同時,市人社系統嚴格落實中、省、市關於穩就業的要求,完善就業幫扶政策體系。進一步擴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受益面,落實吸納就業獎勵等政策,緊扣疫情常態化防控需求,研究出台《廣安市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16條措施》,積極開發消毒保潔、疫情監測等城鄉臨時公益性崗位,保障貧困勞動力充分就業,開展就業扶貧分配督導,切實鞏固就業扶貧成果。鼓勵支持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創業,進一步放寬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擴大創業補貼發放范圍,加強創業培訓、項目推薦、跟蹤扶持等創業主體培育服務,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截至6月底,廣安市向1035戶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4476.04萬元,開發城鄉臨時公益性崗位1.7萬個,安置貧困勞動力0.89萬人,帶動全市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10.33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223萬元,小微企業“戰疫貸”3200萬元,直接幫扶創業386人,吸納帶動就業955人。
在服務保障提升方面,市人社系統全面摸清返鄉農民工返崗需求,引導組織返崗時間段、務工地相近的農民工集中時間、成批次安全返崗。截至目前,全市共組織開行“點對點、一站式”農民工返崗專車2036班次,運送農民工4.91萬人﹔開行廣安至廣州返崗專列、武勝至湖州返崗動車,運送農民工1518人﹔包專機直飛浙江寧波,運送農民工145人。廣安市、華蓥市、鄰水縣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分別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市、返鄉創業工作先進縣、轉移就業工作先進縣。
穩定就業,還要和諧勞動關系。市人社系統集中開展穩定勞動關系“春風行動”,全覆蓋開展勞資糾紛排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提升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維護勞資雙方合法權益。目前,全市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95.1%。上半年,全市共處理勞資糾紛507件,為1151名勞動者追回被拖欠的工資2080萬元,根治欠薪成效明顯。
年初,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城市。在渝廣兩地就業和社保服務日漸緊密的基礎上,廣安市與長壽區、合川區等重慶毗鄰地區相繼簽訂了《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合作協議》,緊扣就業創業、農民工保障服務、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勞資糾紛調處等重點工作,達成了推進人社公共服務“五位一體化”的合作共識並在有序推進中。此外,針對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現狀,市人社局與合川區人社局簽訂了《就業創業服務合作協議》,共同促進重點群體充分就業。
市人社系統千方百計、多管齊下打出保民生、穩就業“組合拳”,助力全市經濟蓬勃發展。(廣安日報記者站 劉華 舒艷 記者 盧琴)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