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今年以來,“進城入圈”成為廣安干部群眾口中的高頻詞匯。對於地處川東北地區的廣安而言,如何立足自身優勢,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如何在國家戰略實施和區域協調發展中找准定位、提早規劃、共促合作、探尋路徑?
7月23日,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召開,提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各項部署,搶抓戰略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擔當作為,譜寫廣安新篇章。為此,本報特邀廣安經開區、廣安區、前鋒區、華蓥市、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協興園區、棗山園區主要負責人做客賨州論壇,為如何“進城入圈”謀規劃、探路徑。
主持人:劉婧 康建林 龍俊帆
嘉 賓:楊世章、文閣、米亮、謝洋波、鄭鵬程、譚雲、趙璞、劉潛、蔣波
廣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楊世章:
盯緊“三大合作” 筑夢“千億園區”
廣安經開區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搶抓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盯緊“三大合作”,在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滾滾洪流中擔當作為,筑夢千億產業園區。
以園區合作為“軸心”,構建高層級的合作載體。持續深化與成渝地區國家級園區合作,力爭更多政策和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省市“大盤子”。聯合兄弟開發區,打造人才交流、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合作“三大平台”,共建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創新抓手、產城生態。
以產業合作為“核心”,打造高能級的產業體系。依托園區“231”產業基礎,積極對接成渝地區主導產業,著力培育主導產業“大集群”,打造500億級能源化工產業、200億級綠色建材產業﹔積極配套重慶,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3個100億級戰新產業﹔培育頂天立地“大企業”,瞄准成渝地區上下游產業,為園區龍頭企業加快引進配套企業。
以科技合作為“重心”,吸納高量級的創新動能。充分利用成渝兩地科技創新的各類資源優勢,主動對接兩地在創新創業園、成果轉化園、創新孵化園等創新平台布局。積極引入成渝兩地科研團隊,孵化轉化科研創新成果。著力引進成渝兩地高新技術企業,讓科技為產業集聚、經濟發展插上奮飛的翅膀。
廣安區委書記文閣:
找准定位 書寫“進城入圈”大文章
大力推進城市建設。對城區進行改造提升,堅持應改盡改、能改則改,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改造背街小巷、人行道、路燈等基礎設施配套。規劃建設商業街區、特色街區,提檔升級商業形態,帶動城區經濟繁榮。
加快推進交通互聯。積極爭取高鐵等項目在廣安區過境並設立站點,借力實現與重慶更高效的互聯互通﹔積極配合市上推進廣安至渝北、廣安至華蓥、廣安至武勝快速通道建設,實現與重慶相連的公路、鐵路、高鐵等項目無縫銜接。
致力產業互補。搶抓中省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和疫情過后政策“窗口期”,研究吃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政策和項目﹔加強對龍安柚特色農產品包裝營銷,積極與重慶各大商場超市進行直供對接﹔分析研判重慶農產品消費需求,建成重慶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用好“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推動紅色旅游—生態休閑—消費體驗無縫銜接,打造重慶市民休閑旅游的“后花園”。
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共享。積極對接重慶一流醫療資源跨區域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快啟動跨省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實現兩地社會保險一體化管理,推動社會保障資源共享﹔積極爭取廣安中學、廣安二中成為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優秀生源基地,深化與重慶中小學校、中高職等學校結對幫扶關系,推動重慶優質教育資源向廣安覆蓋。
抓好生態共治。加強環境協同治理,共同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與重慶形成一體化的綠色生態架構。
前鋒區委書記米亮:
打造成渝輕工產業 轉移協作示范園區
前鋒區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打造成渝輕工產業轉移協作示范園區,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迅速抓好學習宣傳貫徹。舉辦區級領導干部和鄉科級主要負責同志讀書班,深入學習領會市委全會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召開區委二屆九次全會,按照市委對前鋒的發展定位,進一步細化實化工作舉措,對深入貫徹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推進產業城市發展、創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作全面部署。
優化發展空間布局。大力實施產業城市戰略,突出“一城兩區”發展布局,提升前鋒產業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開拓繼光湖生態區發展空間,建設華蓥山康養旅游度假區,從整體上謀劃融入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依托國家級經開區前鋒工業園區,突出發展輕工服裝主導產業,不斷壯大輕紡服裝、智能家居、鞋業三大支柱產業,推動國有企業參與投融建管運,建設一座10平方公裡的西部輕工城,打造成渝輕工產業轉移協作示范園區。
積極做好產業配套支撐。謀劃和爭取一批事關前鋒長遠發展的重大交通項目,推動前鋒至華蓥至渝北快速通道等項目納入省上規劃,打通北上南下東出西融大通道。加強與重慶空港、保稅港、重慶北機務段對接,共建現代商貿物流基地。與重慶永川等地開展職業教育合作,全面提升世紀職校教學能力,推動北京紡織學院等項目落戶發展,為產業城市發展提供高素質人才支撐。
華蓥市委書記謝洋波: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
華蓥市將全面貫徹落實廣安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各項決策部署,搶抓戰略機遇,立足比較優勢,增強機遇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實干爭先,加快推進與重慶毗鄰區縣互融,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
建設川東渝北交通次樞紐。全力協調和推進西渝高鐵盡早開工建設,加快推動廣鄰快速通道華蓥段、渝廣繞城支線廣安東線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取渠江航道明月和永興作業區建設,實施連接與合川區縣鄉路網聯通工程,加快打通對外大通道,形成區域開放型大交通格局﹔打造區域性物流集散中心,高效推進高興貨場(煤炭儲備基地)及配套項目建設,大力發展電商、冷鏈、中央廚房等現代物流業,形成大宗貨物的川東渝北集散地。大力實施城市提質工程,建成“廣安會客廳、重慶后花園”。
重點加強與重慶毗鄰區縣在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等融合。加強產業協作互補,對接重慶兩江新區和西永電子信息產業園,開通重慶物流專線﹔加強與重慶企業和高校院所等合作,加強玄武岩纖維復合產品研發創新應用,積極開拓重慶市場﹔以廣安蜜梨、華蓥山葡萄等四大優勢農業產業為重點,建設重慶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加快推進華蓥山及長江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聯合開展跨界河流“用雙腳丈量河流”行動,推進渠江生態廊道建設等。加強文化旅游協作,開通專門旅游班線,吸引更多重慶游客到華蓥休閑度假。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緊盯教育、醫療、養老等熱點難點民生問題,推動優質資源跨區域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岳池縣委書記鄭鵬程:
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縣
岳池縣將抓機遇、擔使命,著力推進“1+4”發展格局,圍繞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縣這一目標,從探索“雙飛地”發展路徑、構建三大產業發展體系、創新發展四大園區平台、實施黨建引領五大工程方面著力,為全市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作出岳池貢獻。
建好“雙飛地”。深化對蓉合作,加快推進3平方公裡成都產業園,與成都市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醫學城等功能區開展合作,積極參與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健康產業聯盟。加強對渝合作,規劃建設3平方公裡重慶產業園,探索出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區域合作新路子。
發展三大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堅持“產研種一體化、藥醫養食游”統籌發展思路,建設“雙城圈”中的“中國醫藥之鄉”。輸變電產業,推動輸變電產業由“安裝”向“制造”轉型,打造岳池輸變電品牌,建設“中國輸變電之鄉”。岳池米粉產業,加快岳池米粉“走出去”步伐,著力打造川渝的“沙縣小吃”,建設“中國米粉之鄉”。
打造示范區。建設雙60現代中等城市,建設生態人文宜居的森林城市、公園城市。深化“雙飛地”模式。建設雙4A鄉村振興示范區,打造農家文化旅游區、中國曲藝百花園兩個4A級景區。建設空港、鐵路港雙港經濟區,打造廣安開放門戶、區域物流中心。
黨建作引領。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深入實施紅塔、陽光、融媒體、長安、同心五大工程,持續鞏固“1+5+N”大黨建格局。
武勝縣委書記譚雲:
建好“橋頭堡” 爭當“排頭兵”
7月23日召開的市委五屆十次全會,作出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的決定,為武勝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武勝將發揮優勢,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建好融入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橋頭堡”,爭當廣安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的“排頭兵”。
同城發展強引領。立足自身優勢,推進規劃同圖、基礎同網、產業同鏈、生態同建、服務同享,深化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建設﹔加強與合川區、北碚區、潼南區對接,推進與重慶毗鄰區縣同城化發展﹔立足資源稟賦、地理區位等實際,扶持壯大一批重點場鎮。
交通先行打基礎。規劃建設鏈接雙核重大交通項目﹔完善城際交通路網體系﹔聯動發展長江上游航運﹔建設川東渝北物流基地。
產業協作促互補。加快合川·武勝共建產業園、武勝節能環保材料產業園、川渝火鍋底料研發制造中心建設,將武勝打造為成渝主導產業協作配套基地﹔圍繞構建“12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做強做優晚熟柑桔、優質蠶桑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產業基地,融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成渝生態康養避暑旅游目的地。
服務共建享便利。促進教育資源合作共享﹔加強醫療衛生聯動協作﹔推進養老服務共建共享。
生態聯治筑屏障。共建綠色生態廊道﹔共推跨界污染治理﹔共構綠色發展方式。
棗山園區黨工委書記蔣波:
搶抓戰略機遇 務實工作舉措 全面做好“進城入圈”准備
激發“新動能”。研究成渝兩城的發展定位,結合園區實際,高起點謀劃,為園區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好基礎﹔積極對接成渝兩地相關行政區域,建立往來機制,尋求產業、項目合作﹔及時修編園區發展規劃,繪就“十四五”發展藍圖﹔全方位、多層面、廣領域挖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政策紅利,尋找發展新動能。
夯實“硬支撐”。抓實“5大出口、3大公園、2大干道”形象提升,加快站前公園等城市公園建設,提升城市品質﹔持續用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著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快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土地指標、資金等要素保障,加速推進項目落地見效﹔不斷拓展城區面積,為雙城經濟圈建設做好承接產業轉移載體﹔持續用力抓好交通硬件﹔加快建設“五大中心”,大力開展“五大活動”,全力打造川東北現代物流商貿發展新高地﹔持續抓好開放合作,圍繞商貿物流主導產業,強鏈、延鏈、補鏈招商,持續壯大主導產業。
優化“軟環境”。凝聚共識,為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供思想保障﹔不斷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兩轉一提一抓”活動成果,為融入雙城經濟圈提供觀念和作風保障﹔強化社會治理,為融入雙城經濟圈提供良好健康的發展環境﹔盡快研究制定出台家居建材、物流產業等優惠政策,為融入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加大宣傳力度,為融入雙城經濟圈建設營造濃厚氛圍﹔按照“一企一策”,為企業提供保安、保姆“雙保式”服務,全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營造區域性最優、最穩定發展環境。
協興園區黨工委書記劉潛:
做大做強支柱產業 引領園區提質加速發展
協興園區將立足川渝合作廣安示范片區,做強“四大支柱產業”,著力建設紅色文化旅游中心、生態休閑度假區、紅色旅游產業集聚區。
培育發展紅色培訓和研學旅行業。協興園區將依托鄧小平故裡和小平干部學院,整合教育培訓資源,統籌包裝和營銷紅色培訓、研學線路及產品,帶動服務業提質發展。
培育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休閑業。連片建設景觀農業,適當點綴生態休閑院落,給游客營造舒適的視覺感受、身心體驗,建設農旅融合樣板區。著力“變產區為景區、變田園為公園、變產品為商品”,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培育發展旅游地產和特色商貿業。堅持走高端化、綠色化、特色化城鎮發展道路,高水平推進旅游地產建設,增加大景區及周邊常態化消費人群。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配套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讓游客不出園就能享受便捷化、全方位服務。
培育發展總部經濟和創新孵化業。探索注冊型、實體型、平台型總部經濟培育機制,吸引企業立足園區做強做大,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地。
鄰水縣委書記趙璞:
全力抓好高灘—茨竹產城融合新區建設
鄰水縣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對標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加強與重慶方面對接協調,真正做到上下一盤棋、干群一條心,充分利用毗鄰重慶的區位優勢,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全力抓好高灘—茨竹產城融合新區建設,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區。
對標對表,全面落實。圍繞市委全會,梳理政策、項目、任務,找准結合點、切入點、支撐點,細化實化為具體目標、具體工作、具體措施,列出工作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將市委“任務書”變為鄰水“施工圖”。
聚焦重點、主動作為。圍繞高灘—茨竹產城融合新區建設,抓規劃,完善高灘園區總規、控規、各專項規劃。抓項目,加快鐵路、高速、快速等前期工作和建設,加快“無水港”等項目建設,全面開展“三比三看”開發區創新行動。抓招商,圍繞“招商四問”,推動總量集聚與結構升級。抓機制,以縣域集成改革試點為統攬,建立區域交通聯建聯管聯運、產業協作共興等共建共享七項機制。
攻堅破難,強化保障。“人”的問題,建立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激勵、保障等全過程政策支撐。“地”的問題,以項目為牽引,爭取直接配置計劃指標,開展全域土地整理、增減挂鉤等項目,保障新區建設用地。“錢”的問題,探索“政府+企業”等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實現多方共建、利益共享。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