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的環境變好了,管理也越來越規范了。”“就是,住在這裡不僅生活比以前舒適,心情也更加舒暢了。”7月20日上午,在前鋒區大佛寺街道龍鎮社區六角丘安置小區,說起小區的變化,幾位居民高興地說道。
變化得益於小區成立黨支部。近年來,前鋒區在社區治理中,以庭院自治為核心,劃小自治單元,通過建強黨組織,充分發揮社區、小區黨員的引領作用,大力推行黨建引領居民自治,著力破解社區治理頑症。
建強組織 小區治理雙向互動
“電瓶車停放在樓道很不安全,小區一定要規范車輛停放秩序。”近日,在大佛寺街道龍鎮社區六角丘安置小區物業辦公室,小區黨支部書記、物業公司負責人、各棟居民樓樓長和業主代表正在協商小區事宜,小區黨支部書記李躍明提出了小區內存在的若干安全隱患問題。經過當天的“四方”會議,該小區達成了“電瓶車必須停放在規定位置”的文明公約。
今年以來,大佛寺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小區建黨支部、樓宇建黨小組的城市基層黨組織體系,把黨建工作下沉到小區,在六角丘安置小區等居民小區成立了黨支部。在黨建的引領下,六角丘安置小區治理模式由“被動應付模式”轉變為“主動干預模式”,黨組織在小區自治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延伸了黨建觸角,激活了黨建“神經末梢”,還增添了小區建設活力。
把群眾的需求了解清、解決好,架起服務“連心橋”,是破解安置小區治理難題的關鍵。近年來,前鋒區在摸清黨員底數的基礎上,成立小區黨組織、建立黨員之家,做好黨員納新工作,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無盲點。
目前,前鋒城區9個拆遷安置小區和部分商品房小區已成立小區黨支部或網格黨支部。推動無職黨員參與安置小區管理,統籌設立政策宣傳崗、致富帶頭崗、文明監督崗、糾紛化解崗、民意收集崗、群眾服務崗,暢通黨員服務群眾渠道。完善黨組織與物業服務機構交叉任職機制,社區黨委書記兼任物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物業服務中心成員,加強黨對物業服務中心的領導。完善黨組織與居民小組的交叉任職機制,小區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居民小組組長,實現黨組織、自治組織和物業服務機構雙向互動。
“強化黨的領導核心,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最根本的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拆遷安置群眾在參與中享受社會治理福利,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前鋒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基層治理辦主任黎文濱說。
多元共治 優化治理服務環境
7月21日上午,大佛寺街道龍鎮社區工作者肖霞麗早早地來到七期安置小區,挨家挨戶地對居民進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知識宣傳。
“希望通過宣傳提高群眾對人口普查工作的知曉度、關注度和參與度,獲得大家對人口普查工作的支持。”肖霞麗說,入戶宣傳僅僅是她工作內容中的一小部分。作為前鋒區首批受聘的社區職業工作者,她的工作還包括開展城市管理、環境衛生、市容秩序、綠化管護、設施維護、停車管理、協助拆除違法建筑等服務。
正是有了肖霞麗等社區職業工作者長期把精力放在小區的管理建設上,如今社區內各小區的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觀:綠化中的枯枝垃圾少了、集中晾晒區更整潔了、樓道雜物少了、小區道路不再擁堵了……
據悉,前鋒區9個城市社區,村改居社區居多,具有城鄉二元結構明顯的特點。小區多為拆遷安置小區,亂種植、亂搭建、亂堆放、亂停車、亂晾晒等不文明行為屢見不鮮,管理難度大。為此,前鋒區積極探索“多元共治”社會治理新模式,創新設立“馨園計劃+物業服務”新路子,在9個拆遷安置小區成立小區黨組織和業主委員會的同時,面向社區聘請專職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組織駐社區單位到安置小區開展各項服務,並按照“按需安排、按時計費”的原則,為居民提供無償或低償維修、大件垃圾清運等差異化服務,通過更加精細化、人性化的物業服務,讓居民在生活便捷度、社區宜居度等方面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目前,“多元共治”模式探索出了不少好路子。龍塘街道玉堂社區創新設立了“四點半微學堂”,機關黨員干部、社區管理員為學齡兒童免費輔導作業、義務保障安全,解決安置小區學生課后監管的問題﹔大佛寺街道幸福社區探索建立了“兩長四員”制度(“兩長”即黨小組長、樓棟長,“四員”即環境監督員、政策宣講員、文明創建員和網格信息員)和“三會兩隊一中心”制度(“三會”即“和事佬”協會、紅白理事會和老年協會,“兩隊”即治安巡邏隊和文藝宣傳隊,“一中心”即就業咨詢培訓中心),營造和諧社區氛圍……
全民參與 建立治理常態機制
大佛寺街道幸福社區三期安置小區,從外觀看,是個典型的老舊小區,但是走進小區,環境整潔,秩序井然,各項基礎設施也都比較完善。該小區是如何華麗轉身,從臟亂差小區變成人人夸贊的小區的呢?
“我們充分調動居民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參與小區矛盾調處、老舊小區自治管理。”幸福社區黨總支書記蔣忠說,為實現社區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該社區劃清社區、居民各自責任,讓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處理,強化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現在,大部分居民都有主人翁意識,不少居民還參加志願活動,自覺參與到建設美麗小區工作中來。”蔣忠說。
近年來,前鋒區充分發揮社區黨委的引領作用,大力培育發展小區自組織和志願者,通過為居民自組織提供活動場地、設備器材、演出服裝等方式,鼓勵居民參與小區自組織,建立“黨員志願先鋒服務隊”等志願服務隊伍,常態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截至目前,前鋒區共培育小區自組織35支,帶動了3000余名居民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認同的關鍵就是黨建引領居民自治,隻需用這‘一根針’就能繡好每一個‘針腳’,通過黨員發動骨干、骨干發動群眾,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提升居民自治水平。”黎文濱說。(鄭業奇 前鋒記者站 劉華)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