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代龍村:“黨建紅”帶動“產業綠”

2020年07月08日15:49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眼下,正是花椒採摘的季節。7月2日,在廣安區恆升鎮代龍村的花椒基地裡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花椒樹上,一簇簇一串串的果實密密麻麻挂滿枝頭﹔花椒樹旁,不時傳來歡聲笑語,黨員干部和村民正忙著採摘花椒。

代龍村是廣安區發展青花椒產業的重點村。該村從2002年開始,就逐步發展青花椒3000畝。但在去年,花椒基地因缺乏技術、樹木老化等因素導致效益低下,業主和村民產生矛盾。

駐村第一書記劉盛平和村支“兩委”解決了這一問題。今年初,在劉盛平的帶領下,村支“兩委”與和誠林業公司達成協議,對全村花椒基地進行升級改造,通過換種新品種花椒樹,讓代龍村日漸老化的花椒基地煥發新的生機,為增加村民收入和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帶來新的希望。

近年來,代龍村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基層黨建方法路徑和工作載體,建強村支“兩委”班子隊伍,聚力抓好產業發展工作,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群眾致富奔康的強大動力,讓花椒產業成為村民致富的“綠色銀行”。

用好“三會一課”老制度

增強凝聚力煥發新活力

在代龍村的千畝花椒基地,“紅色星期五主題黨日活動”的橫幅格外顯眼。比紅色橫幅更引人注意的是,比村民還熟悉花椒採摘技術的黨員。

“近年來,我們把主題黨日活動都辦在花椒基地裡,黨員帶頭學技術、學管理,手把手教村民種植、管理、採摘,培養村民專業技術能力,幫助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致富。”劉盛平說,2018年,他到代龍村擔任第一書記時,就緊緊抓住村黨支部這個關鍵,不斷提升黨員能力,壯大花椒主導產業。

如今,花椒基地裡技術骨干都是黨員,黨員都是花椒種植、管理、採摘的能手,得益於代龍村黨支部用好了“三會一課”制度。

定時召開黨員大會,學習相關文件精神,為黨員干部補足精神之鈣。同時,充分征求黨員意見,找出花椒產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走好“黨建+產業”的發展路徑。

每月召開支委會,當月研究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進展、狀況,找准解決花椒產業發展難題的具體辦法,讓支委成為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創新主題黨日活動方式。主題黨日採取“走出去”學經驗,“下地頭”助發展的方式,一方面組織黨員干部外出取經,到重慶江津區、達州渠縣等地學習產業管理經驗、花椒種植技術。另一方面,讓黨員干部到地裡進行實際操作,與村民們一道整地、挖坑、栽樹、修枝、採摘,帶領群眾積極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

“我們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內容來講黨課,有時候是我給他們講相關的政策,有時候是黨員技術骨干講花椒種植的技術要點或老黨員講村裡的變化,總之一個目的,就是提振士氣,全員參與基層治理、產業發展。”代龍村黨支部書記范光春說,通過用好“三會一課”制度,黨員們的凝聚力增強,煥發出新的活力,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主動作為。

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產業發展有聲有色

在老花椒基地的不遠處,是村支“兩委”新建的300畝新花椒基地。基地裡,不僅有長勢良好的花椒樹,還有果實滿滿的大豆。

“業主蔣祖雲按每畝80元付給村集體土地租金,可讓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24000元。”劉盛平說,花椒基地在管護過程中,需要進行人工除草、鬆土、施肥等工序,每畝花椒地每年需村集體支付人工費300元,如今引進業主套種大豆,由業主支付除草、鬆土等每畝人工費200元,每年可為村集體節約不少支出。同時,花椒基地套種大豆,在施肥除草、採收大豆等環節都有用工需求,解決了村裡50余名村民務工,帶動村民年人均增加務工收入4000余元。

“對於在花椒樹下套種大豆,剛開始我也沒信心,現在看來收益還不錯。”蔣祖雲坦言,之所以選擇到代龍村種植大豆,完全是因為村黨支部書記范光春。

今年2月,花椒幼苗栽下后,苗行間有大量土地閑置,代龍村黨支部一班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土地利用率。多次考察后,村黨支部決定,利用花椒樹生長的“空檔期”套種經濟作物,但引進有實力、熟悉農業種植技術的業主是個難題。

這時,范光春想到,同學蔣祖雲是山埝村的種植大戶、致富能手。他主動承擔引進業主的責任,在經過多次考察后,蔣祖雲了解到套種有省去調形投入、節省租地成本等好處,才下定決心套種大豆。

產業發展有聲有色,受益的還是群眾。

“以前到鎮上打工要走20多分鐘,還不能照顧家裡,現在村裡有了就業崗位,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代龍村3組村民陳蓮在基地打工,每天可掙50元,每月可實現收入1000余元。

“按每畝地栽植100株花椒樹來計算,每株花椒樹盛產期產青花椒20斤,每斤青花椒價格5元,畝產值可達1萬元。”劉盛平算了一筆賬,“按照約定,業主、村民及村集體按照3:3:4的比例分成,將來農戶每畝土地可分紅3000元,村集體經濟每畝可收入4000元。”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如今,代龍村形成了群眾跟著黨支部干,黨支部和群眾攜手發展產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良好局面。

前不久,村級建制改革后的代龍村面積增大了、人口增多了。對於新的代龍村,劉盛平有了新的打算:統一思想,繼續發揮村黨支部作用,對全村產業進行整體規劃,壯大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致富奔康。(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 廣安日報記者 陳玲)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