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走進(今日)廣安

今年以來,廣安市華蓥市堅持發展特色產業、培育文明鄉風,抓好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工作——

保持攻堅力度 鞏固脫貧成效

2020年07月07日09:27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廣安市華蓥市堅持壓緊壓實責任,落實落細措施,繼續發展特色產業、培育文明鄉風,抓好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工作,向決勝全面小康發起最后沖鋒。

特色產業讓群眾持續增收

日前,記者見到華蓥市祿市鎮月亮坡村村民鄒可壽時,他正在廣安蜜梨基地裡忙碌著。近年來,月亮坡村大力發展蜜梨產業,種植梨樹面積3000余畝。靠著土地流轉和務工收入,2019年,鄒可壽一家總收入超10萬元。

在永興鎮馬架坪村,村民成天順和鄉親們正頂著烈日,在玉兔觀光生態產業園內安置今年進購的第二批1500隻種兔。該產業園是永興鎮招引的重點扶貧產業項目,總投資2100萬元。村民可通過在園區務工、土地入股分紅等多種方式獲得收益。

“產業興村、產業富農”。近年來,華蓥市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相繼發展蜜梨、葡萄、花卉、油樟四大特色扶貧產業5萬余畝,引導貧困戶將土地、資金等入股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實現持續增收。同時,引導農戶發展以小種植、小養殖、小加工為重點的庭院經濟,有效增加脫貧戶經營性收入,實現年人均增收2800元左右。

文明風尚讓鄉村添“氣質”

近日,在華龍街道東方村,剛通過積分換取商品的村民王德瓊高興地說:“村上開展‘一月一評’活動,家裡環境衛生做得好,每月就可以拿到高分,然后憑積分換取商品。”

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鄉風文明逐漸成為了檢驗脫貧攻堅成效的重要內容。華蓥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載體,通過脫貧政策宣講、致富技能培訓、文化活動熏陶、村規民約約束、文明習慣養成、脫貧先進引領、精神文明創建等途徑,引導貧困群眾學政策、學知識、學技術、搞活動、守規矩、講文明、樹典型,在廣大群眾中激發脫貧志氣、破除“等靠要”思想,培育文明新風和社會正氣,展示良好形象,真正實現物質精神雙脫貧。

查漏補缺讓脫貧成效更鞏固

從今年初開始,華蓥市委、市政府就聚焦“貧困戶、邊緣戶、村退出、縣退出、扶貧項目、其他特殊問題”六大重點,形成了全覆蓋、無死角、標准嚴格、內容翔實准確、責任體系科學清晰的六張問題排查整改任務清單。

該市緊盯脫貧攻堅問題短板弱項,逗硬落實市級領導包鎮責任、幫扶單位和鄉鎮包村責任、幫扶干部包戶責任,把各項決策部署向更細更小更深處延伸。同時,開展“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全面評估,及時制定補救和鞏固措施,確保幫扶對象穩定長效增收。

華蓥市還加強“三有”保障(即:有資金保障、有政策准備、有項目支撐),在整合用好上級各類涉農資金的基礎上,2020年本級財政擬預算再投入4800萬元專項用於脫貧攻堅。在充分發揮教育、衛生、產業“三支基金”作用的基礎上,撥付215萬元創新建立農村貧困邊緣戶幫扶基金,著力解決貧困邊緣戶具體困難。設立扶貧項目儲備金1000萬元,統籌用於貧困村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和到戶項目補短,切實鞏固脫貧成效。(范樣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