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產業園渠江雲谷。 周琪鈞 攝
站在時光的節點,回望那個難忘的日子。
2010年6月28日,廣安經開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閃光的“金字”招牌,助廣安經開區揚帆起航。
展翅騰飛的廣安經開區,歷經10個春秋的風雨兼程,核心區建成了奎閣濱江新城和新橋工業園。建設中的廣(安)深(圳)產業園、廣(安)津(天津)創新示范園等“園中園”正在深情演繹化繭成蝶的故事。
夢想起航 書寫新區畫卷
回眸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潮涌神州。
1995年,原廣安縣在渠江以東描繪“奎閣新區”畫卷。
2001年,廣安市從奎閣新區自白塔大橋廣前公路至奎閣大道、南至順泰紙業約2平方公裡區域新建了“廣安思源工業園區”。
2009年,對外開放的鐘聲再度敲響,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集結號催人奮進,產業升級讓經開區人向“集結地”進發,廣安市人民政府申報“國開區”的“紅頭文件”呈報到省人民政府后轉報國務院。
2010年6月28日,國務院批准廣安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如今,在廣安經開區110平方公裡的版圖上,包括代管的護安鎮、奎閣和新橋街道。
轉型升級 推動工業強區
北新建材,是2007年新橋工業園區引進的第一個企業。從引進之初的機械化作業到今天的自動化生產,技改擴能使企業年產值從建廠初的幾百萬元到如今的3億元。
北新建材的自動化生產,為企業技改擴能、提質增效提供了范例。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是經開區培育現代工業企業的發展方向。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提檔升級能源化工產業,開發低碳、綠色建材產業,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材料產業已成為經開區發展現代工業的目標。
實施大中小微企業的相互配套、產業鏈接和梯度培育,使它們在成長中各具優勢各顯特色。培育一批高成長性的瞪羚企業、創新型小微企業、行業小巨人,打造強勢競爭力的企業梯隊,成為必然選擇。
加快創新驅動,提升產品質量,拓寬銷售市場……越來越成為廣安經開區人的共識。
實施優產業促轉型、抓項目穩投資、扶企業壯主體、搭平台擴開放、聚要素強服務“五大”戰略,推動工業強區大放異彩。
10年來,廣安經開區一路風雨兼程,勇於創新開拓,書寫了逐夢千億園區的時代頌歌。
工業經濟 發展鑄就輝煌
從升級為國家級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那一刻開始,廣安經開區就乘上了快速發展的“高速列車”。廣安誠信化工2019年實現產值30億余元、納稅2.6億元。
像誠信化工這樣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僅核心區就有18家,其中10億元以上2家,20億元以上1家。
艱苦奮斗,描繪了“231”(2:能源化工、綠色建材,3:高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新一代信息產業,1:數字產業)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新篇章。
以誠信化工、玖源化工、利爾化學等為代表的能源化工產業優勢獨具﹔以北新建材、杭蕭鋼構、鼎新金屬等為代表的綠色建材產業加速發展﹔以捷米科技、中眾科技等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嶄露鋒芒﹔以宏威聚酰亞胺(PI)及電子灌封膠、廣晶藍寶石、沃肯新材料等為代表的先進材料產業異軍突起﹔以華格手機整機,超聚無人機電池、高展顯示屏等為代表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初具規模﹔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數字經濟和5G應用等新經濟新業態數字產業蓄勢待發。
如今的廣安經開區核心區,已擁有能源化工、綠色建材、高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產業等現代化工業企業。
開放合作 攜手砥礪奮進
經開區,是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區。
2016年引進的廣(安)深(圳)產業園,是東西部經濟技術協作的樣板。園區以高端裝備制造、智能電子、裝配式建筑、保稅物流等產業的發展與城市發展相互聯動,通過新的經濟增長極,領航產城融合全面發展。
廣安經開區把大開放促大合作作為“實踐課堂”,瞄准長三角、珠三角等產業溢出區,招大商引強商寫好區域合作大“文章”﹔縱深推進與重慶、成都、天津、深圳、珠海、嘉興等地的合作,通過開展“廣安走進粵澳港”招商引資推介活動,實現區域協作、企業合作和產業對接﹔深度研究珠海“三高一特”現代產業新體系,深化珠廣合作產業園的項目合作﹔組織北新建材、宏威新材料、捷米科技等17家企業參加渝洽會、廣交會、西洽會、西博會、廈洽會、川港澳合作周等交易盛會和招商推介會,拓寬合作領域,把廣深產業園打造成川粵合作、國家東西部協作的典范,推進與高新技術產業和大企業、大集團的深度合作,大開放大合作助力發展大工業。僅2019年以來,廣安經開區核心區成功引進韓國優利德、江西正幫等高端項目40余個,協議引資200余億元。
產城融合 建設智慧新城
廣安經開區以前所未所的膽識和智慧建設產業新城。
走進奎閣濱江新區,建成區達5.50平方公裡,路網“兩橫三縱”形成,新區街道按大都市風格設計,深廣大道、奎閣大道寬度分別達70米、50米。
新橋工業園區城市建成區達5平方公裡,大小街道10余條,路(街)網“三橫二縱”,產業新城格局已經形成。
以生產、商貿企業為主體的產城融合,形成了產城一體化新格局。
建設產城融合、綠化美化的公園城市,把燈光亮化、超市林立、休閑娛樂、醫商服務等“都市元素”寫進了大街小巷,融入了廣安“一主兩輔三副”的城市建設“模版”。“產城融合、景觀出奇、環境制勝”的城市建設理念得到貫徹實施,完善的城市功能,齊備的城市配套設施,提升了城市品質。
新建以人才為主題命名的深廣人才公園,佔地145畝,總投資6000萬元。公園配套新建了人才公寓,可供1000多人才居住﹔配套建設了深廣大廈、人才展覽館,供各類人才展示科研成果和開展學術研究。
奎閣咀中央公園及渠江東岸生態帶項目,為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再書一筆。這個公園和項目,起於奎閣虎嘯村,沿渠江經奎閣咀止於奎閣坳盆村,佔地174公頃,主要區域分奎閣咀中央公園、沿江生態綠化帶、沿江防洪設施、沿江旅游道路、沿江燈光亮化、景觀文化,以及文化宮、話劇院、特色酒吧街等。目前,公園和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社會事業 插上騰飛翅膀
經開區便民惠民的養老、就醫、就學、就業等服務機構,見証了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
按三甲標准建設的華泰奎閣醫院,佔地270畝,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開設臨床科室30個,編制床位1500張。醫院與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合辦的“醫學院”,為醫院培養后備人才。目前,開辦專業13個,在校學生3900余人。
整合醫療機構資源,完善分級診療和基本藥物制度,醫療聯合體的建立和區、鄉、村醫療機構的完善配套,讓群眾看病有保障。
大手筆投入辦大教育,廣安經開區構建起從幼兒教育到高職教育“一條龍”辦學模式,形成了以廣安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為代表的高職教育,以四川師范大學附屬第九實驗中學為代表的優質基礎教育,以廣安經開區第一、第二、第三幼兒園為代表的公辦學前教育,以鄉鎮、街道中小學九年制義務教育為代表的國民教育的“大教育”格局。截至目前,全區新辦高職院校1所、高(初)級中學2所、小學3所,幼兒園10所。
…………
十年辛勤耕耘,十年拼博奮進,十年燦爛輝煌。未來,廣安經開區將繼續發揚大氣魄辦大工業、大手筆辦大教育、大力度辦大醫療、大氣概建大都市、大開放促大合作、大穩定促大發展的精神,團結奮斗、銳意進取,為打造高能級產業、高頻次創新、高顏值生態、高水平開放、高品質生活、高質量黨建的“六高”經開區再譜新篇。(王開山 雷勝堂)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