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前鋒區把綠色當底色,提出以全域旅游為統領、生態康養為特色,著力打造“山水前鋒,養心福地”品牌,推動生態、文化、康養、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為生態留白,給自然種綠,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努力打造成為讓城裡人向往,讓鄉村人依戀,讓游人流連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生態型、秀美宜居之地。
旅游+模式 打造全域旅游新特色
今年“五一”期間,前鋒區康養旅游人氣爆棚,來自重慶、達州、南充等地的游客絡繹不絕,華蓥山歡喜坪旅游度假區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康養旅游目的地。“這裡風景好,空氣清新,吃喝玩樂樣樣俱全。”游客張萬平高興地說。
“‘五一’期間,我們接待游客10萬人次,僅門票收入就有30余萬元。”該景區負責人介紹說。
“歡喜坪旅游度假區今年計劃修建兒童民宿酒店和教育培訓基地,不僅可以豐富旅游業態,還能提高接待能力。”前鋒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亮說。
據介紹,歡喜坪旅游度假區地處華蓥山,海拔1100米左右,氣候溫潤,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坐落在林間的特色民宿、歡喜餐廳、特色酒吧、露營基地、自助燒烤區、咖啡吧、便利店等一應俱全。未來,這一景區將和廣安市主打的華蓥山開發相互配合,錯位發展。
前鋒區按照“旅游為主、康養為輔”理念,構建“六區一園一院”空間布局,依托華蓥山海拔、地勢、生態、富鍶優勢,規劃建設10平方公裡華蓥山康養旅游區。歡喜坪旅游度假區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四方山康養小鎮是其重點建設項目,將建設養老中心、民宿等設施,打造成為重慶主城區康養避暑的后花園。
此外,前鋒區還積極推進農旅一體化融合發展,以全區“1+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基礎,圍繞鄉村振興樣板區、康養旅游先行區等重點布局農業產業,累計發展花椒、茶葉等特色農業產業基地18萬余畝。以集中連片特色產業為基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在桂興、龍灘發展以茶葉採摘、茶園品茗為主題的茶葉特色旅游﹔在代市會龍興起以桃園賞花、桃果品嘗、休閑越野為主題的桃園特色旅游﹔在觀閣、龍灘興起以賞花暢游、特色餐飲、戶外婚紗拍攝為主題的花卉特色旅游。通過產業基地、村落民居和自然風光串珠成鏈,形成集康養、休閑、觀光、體驗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
深挖旅游資源 打造旅游發展增長極
近日,前鋒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邀請外業指導單位對大良城遺址、涼水井水庫、繼光水庫、華蓥山、歡喜坪、四方山等處旅游資源點進行了現場核查。
“通過這項工作,我們將深入挖掘前鋒文化旅游資源,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希望通過資源的挖掘轉化利用,提升前鋒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劉亮說。
據悉,前鋒歷史文化悠久,巴濮文化、宕渠文化、紅岩文化在這片土地永續相承,大小良城古風猶存,蕭家大院流芳后世,雙竹連響走出國門。前鋒背靠“天然氧吧”華蓥山,面臨長江二級支流渠江,自然資源豐富。前鋒氣候溫和、土質肥沃,山清水秀、風景怡人,城市公園坐擁漫山紅楓、浪漫櫻花。
截至目前,前鋒區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新發現新認定旅游資源就有370處。其中新發現新認定地文類景觀92處,建筑與設施類186處,歷史遺跡15處,旅游購品3處,生物景觀32處,水域景觀36處,天象與氣候景觀6處。新發現資源中,有大批優良旅游資源,其中又以地文景觀類優質資源最為豐富。
怎樣將這些天然資源轉化為優勢資源?近年來,前鋒區圍繞推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戰略部署全域發力,依托獨特豐富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積極完善規劃編制,加快在建項目進度。目前,四方山康養小鎮房屋土地摸底工作已完成,正進行旅游公路建設和招商引資。歡喜坪旅游度假區項目第一期已建設完成停車場、景區內部道路、景區接待中心、歡喜民宿酒店、歡喜餐廳觀景台等景區設施,正在進行叢林穿梭等游樂設施基礎建設以及北大門基礎的建設。
今年,前鋒區將啟動四方山康養小鎮接待中心、康養中心、民宿酒店建設,完善水電、通訊網絡等基礎配套,建成登山步道。推進歡喜坪旅游度假區北大門游客服務中心、特色商業街、酒店、中心小鎮建設。通過加速推進四方山—歡喜坪康養旅游區、浪漫流杯灘、十裡桃花·會龍人家等康養旅游項目建設,推動旅游與康養、城市、文化、農業等融合發展,培育前鋒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們在培育經濟增長點的同時,也在大力保護好華蓥山生態資源,傳承好歷史文化。”劉亮表示,前鋒堅持把綠色當底色,不與自然爭利,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努力建設美麗宜居宜業宜游城市。
做活旅游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眼下正值蜜桃成熟的季節,近日,記者走進代市鎮會龍村的蜜桃產業林,一顆顆色澤紅艷、圓潤飽滿的蜜桃挂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這裡的桃子水分多,甜味足,味道相當巴適,這趟來得很值。”現場採摘品嘗后,來自成都的張慧對會龍桃子贊不絕口。
據該村第一書記熊江介紹,會龍村現有桃林1300余畝,今年,村集體自主經營管理桃林產業,產業集體收入的40%用於村集體公司自身發展,30%用於村民分紅,20%用於村級管理維護,10%用於致富帶頭人工作激勵。靠著蜜桃產業,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村集體經濟也逐漸壯大。
“十裡桃花·會龍人家”。近年來,會龍村通過大力發展特色水果採摘帶動鄉村旅游業,引領當地村民增收致富,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會龍蜜桃也小有名氣。春天桃花盛開之時,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夏秋兩季豐收結果的時候,更是賓客滿堂。
會龍桃香飄十裡,蜂岩山花引蜂來。位於華蓥山中段的龍灘鎮蜂岩村有著豐富的蜜源,村民素有養蜂傳統,養蜂技藝代代傳承,形成了特有的養蜂文化。
“野生蜂蜜哪裡來,華蓥山上蜂子岩。”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傳統養蜂經驗,今年2月,前鋒區啟動了“蜂業小鎮”建設,打造廣安首個蜂業小鎮﹔5月1日蜂岩蜜園正式對外全面開放,周邊游客慕名前來品嘗生態蜂蜜,觀賞釀蜜過程,購買蜂蜜特色產品﹔5月20日,前鋒區舉行了“世界蜜蜂日”主題活動暨龍灘“蜂業小鎮”首屆蜜蜂文化節,叫響“蜂業小鎮”品牌。
截至目前,蜂業小鎮有現代智能養蜂基地3個,中華蜂繁育基地1個,岩蜂母本源遺址1處,蜜蜂養殖大戶3戶、養殖散戶330余戶,涉及龍灘鎮蜂岩、高嶺兩個村,養有中華蜂2500余箱,年產蜂蜜25噸,預計年產值達60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人均增收近2000元。
除建成蜂業小鎮外,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戰略、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華蓥山旅游整體開發等為抓手,前鋒區推動紅色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依托華蓥山自然生態資源,打造黃連、保洞、高嶺等村的3000畝茶旅結合基地。依據鄉村振興工程,在黃泥、青杠、許家等村建成3000畝廣安青花椒、1000畝優質柑橘、200畝牡丹產業園。高標准打造大良田園—龍灘水庫鄉村振興核心示范區,拓展花卉苗木基地2000畝,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廣安日報前鋒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