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廣安:三線建設,華蓥山脈崛起的工業傳奇(下)

2020年05月25日11:10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廣安三線工業遺產陳列館一角。

特殊的背景、特殊的年代,推動了三線建設這一特殊工程的誕生。

如今,三線建設雖已結束,但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工業遺產和精神財富,如同那綿延的華蓥山,長久屹立於天地之間。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為了讓更多人記住這段艱苦奮斗的歷史,從2006年開始,廣安市文物部門在全國率先保護三線工業遺產,征集到三線工業遺產實物6000余件,2011年建成了全國首個以三線工業遺產為主題的陳列館——廣安三線工業遺產陳列館,影響並推動了全國三線建設研究和保護工作。

從落幕到重提

三線工業遺產迎來“重生”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原本為戰備而建設的以生產軍品為主的三線軍工企業,面臨著任務銳減、生產線閑置、經濟效益下降、企業虧損嚴重等諸多難題,再加上選址布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有的企業已經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三線建設進入了調整改造的新階段。

在國家頒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中,專門提出了“三線建設的調整和改造”。在廣安三線軍工企業中,從領導到普通職工都對調整、改造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為將遷建工程納入“七五”“八五”規劃中,廣安三線軍工企業積極開展工作,輾轉北京、成都、重慶等地爭取,到可能遷建的城市實地考察,論証遷廠的可能性,撰寫各種請示文件、調查報告、遷建方案。從1987年國營西南玻璃廠合並到成都玻璃廠,率先完成搬離,到2002年國營江華機器廠完成全部搬遷,跨越近40年的廣安三線軍工企業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然而,搬遷后留下的大量廠房、生活區建筑以及設備設施等,由於種種原因,被閑置荒廢了。

“退出歷史舞台並不意味著消亡。三線建設,既是20世紀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也是廣安現代工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其遺留下來的工業遺產,也具有歷史、社會、科學、經濟價值。”市博物館館長、副研究員唐雲梅表示,若不及時保護,三線工業遺產將逐漸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在她看來,如何將這些寶貴的遺產保存下來,並將“三線精神”傳承下去,是擺在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其實,在工業發展起步較早的西方國家,保護工業遺產的相關研究與實踐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隨著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內涵和外延的擴大,國內許多專家也開始關注到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在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的歷程中,2006年具有特殊的意義。

這一年的4月18日,首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論壇在無錫召開,會議形成了我國首個倡導工業遺產保護的綱領性文件——《無錫建議》。同年5月,國家文物局頒布了《關於加強工業遺產保護的通知》,在國家層面拉開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的序幕,三線工業遺產迎來了“重生”。

從拆除到保護

全國三線工業遺產保護實踐始於廣安

此前,三線工業遺產都面臨兩種命運:或拆舊建新、改頭換面﹔或無所作為,自生自滅。《無錫建議》的頒布,讓唐雲梅和同事們興奮不已。她認為,廣安三線工業遺產“重獲新生”的時候到了。

就在《無錫建議》頒布后不久,市文物管理所就著手准備廣安三線工業遺產的征集和保護工作。

第一步,就是對原來的三線軍工企業舊址進行摸排調查。

從2006年9月開始,唐雲梅和同事們就著手調查廣安10個三線軍工企業的舊址,他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幅景象:大量廠房被閑置,無人管理,且破壞嚴重,內外雜草叢生,一片狼藉。更令人遺憾和痛心的是,以前的舊設備、舊產品在當年三線軍工企業搬遷時被附近老百姓當作廢物賣掉了,這無疑給征集和保護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

在走訪調研中,唐雲梅和同事們深知,現在的人們對“三線”一詞越來越淡漠,尤其是青年一代甚至不知道曾經發生在華蓥山深處三線建設轟轟烈烈的場景,若不及時加以保護和宣傳,“三線”將會從人們的記憶中完全消失。唐雲梅和同事們暗下決心:“一定要保護好三線工業遺產,弘揚‘三線精神’。”

最困難的無疑是對三線工業遺產實物的征集。

唐雲梅告訴記者,廣安原來的10家三線軍工企業先后搬到成都、重慶、南充等地,企業普遍經過了破產重組、調整產業結構、設備更新、人員更替等改革創新階段,這些改革加速了老舊設備的淘汰和消亡。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調研、核查后初步統計,廣安原來的10家三線軍工企業使用的數千台機器設備和生產的數百種軍民產品中,現存的生產設備不過200余台,產品不足500件,其他實物及資料更是寥寥無幾。

實物征集,迫在眉睫!

“三線工業遺產實物的征集保護,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標准,沒有規范,沒有經驗,難度可想而知。”唐雲梅說,他們制定了征集方案,多次輾轉成都、重慶、南充等地,全力和新廠負責人溝通,爭取支持。

“這其中最困難的是和新廠負責人的溝通。”唐雲梅說,老廠搬遷改制后多為私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注重的是經濟效益,缺乏對遺產價值的認識和保護,老設備、老產品一旦發揮完它應有的作用后,便會被無情地淘汰和銷毀。

2008年5月4日,唐雲梅和同事專程趕到四川南充新原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國營燎原機械廠)開展征集工作,原本充滿期待的她被告知這些老設備仍在運行,還要等一段時間才會被淘汰下來。臨走時,唐雲梅再三叮囑該公司的負責人,等老設備淘汰后,一定要保留下來。

3個月后,當唐雲梅再次來到該公司時,卻被告知老設備已被賣到了廢品廠,當她火急火燎地趕到廢品廠時,老設備已被融化為鐵水。憤怒、遺憾、痛心……那一刻,所有的情緒在唐雲梅內心交織,她頓時失聲痛哭起來。

盡管困難重重,但唐雲梅和同事們沒有放棄,在征集過程中,他們的足跡遍布各地。很多新廠負責人看在眼裡,也逐漸被感化、感動。

不少老“三線人”也加入到三線工業遺產保護的行列,成都嘉陵華西光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原國營永光儀器廠)黨群部部長蒙慶就是其中一位。從被動參與到熱衷三線工業遺產保護,蒙慶除了捐贈實物,還整理了近20萬字的三線建設資料。

在長達5年的努力下,2011年,廣安市建成了全國首個以三線工業遺產為主題的陳列館——廣安三線工業遺產陳列館。原國家計委三線建設調整辦公室主任王春才在廣安三線工業遺產陳列館開館之際到館題詞:“廣安三線工業遺產陳列館走在全國三線工業遺產保護前列,是第一家,有示范帶頭作用。”

該陳列館建成后,引來包括攀枝花、六盤水等省內外三線建設重鎮到館考察學習,推動了各地三線博物館的建設進程,影響並推動了全國三線建設研究和保護工作。

盤活三線工業遺產

在新時代傳承“三線精神”

廣安三線工業遺產陳列館分上下兩層,外觀仿三線軍工企業車間造型,牆面飾青磚、石灰勾縫,配以較強時代烙印的紅五角星﹔館中陳列了廣安境內10家三線軍工企業的珍貴歷史文化資料,以及各軍工企業當時的生產設備、產品、檔案等,具有鮮明的主題特色。

無聲的老物件訴說著三線建設時期的創業精神和三線建設者的家國情懷,一句句鼓舞人心的戰斗口號再次將人們帶回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截至目前,該陳列館共接待了各類參觀者10萬余人次,其中不乏組團故地重游的老“三線人”。

該陳列館先后被授予“四川省軍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軍工文化建設示范基地”“全國新時期黨性教育特色基地現場教學點”“三線精神學習傳承社科普及基地”。此外,近年來,市文物部門還成功將位於前鋒區代市鎮的國營永光儀器廠、華蓥市天池鎮國營華光儀器廠遺址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聯合省國防科工辦作為牽頭單位成立了四川省博物館學會工業遺產專委會,吸納了全省50余家三線軍工企業入會,將三線工業遺產實物征集工作擴大到了全省。在三線建設者口述史採集、三線課題研究以及刊物《四川工業遺產保護》編輯等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

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市文物管理局局長韓剛表示,過去廣安市文物部門在保護三線工業遺產、傳承“三線精神”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著一些主客觀方面的制約因素。三線建設已經過去50余年,許多當年的建設者已相繼離去。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三線建設的成果和精神卻在時代的推進中不斷凸顯。盤活廣安市三線工業遺產,大力弘揚“三線精神”是時代所需。

留存珍貴記憶,讓三線工業遺產煥發新活力是發力方向。下一步廣安市將繼續加大力度保護好三線軍工企業遺址,擴大三線工業遺產實物征集范圍,提檔升級廣安三線工業遺產陳列館,努力喚起社會各界對三線工業遺產保護的關注與思考,在新時代傳承“三線精神”。

三線建設已成過去,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永遠烙印在了廣安,深深影響著廣安。傳承弘揚“三線精神”,廣安將奮力續寫新的輝煌。(梁馨 廣安日報記者 龍俊帆 劉婧 文/圖)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