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2020年05月18日07: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類邁入公元2020年,歷史寫下驚心動魄的又一篇章。
中國,正全力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此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
中國怎麼做?世界怎麼辦?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14億中國人民作出歷史性抉擇:以“生命至上”凝聚萬眾一心,以舉國之力對決重大疫情,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克時艱。
經歷頑強奮斗和巨大犧牲,中國有效遏制了病毒傳播,為全球戰“疫”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疫突襲,果敢出手,挽狂瀾於既倒
“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習近平
2020,歲在庚子。
“封城!”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時,農歷除夕前最后一個工作日,武漢成了一場戰役的中心。
管控一座千萬級人口城市的人員流動,世所未見。又值闔家團圓的傳統佳節,更顯不同尋常。
習近平總書記於1月22日親自作出這一戰略決策,他強調:“作出這一決策,需要巨大政治勇氣,但該出手時必須出手,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1月20日,正在雲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人民至上!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執政信條,也是舉國上下同疫魔較量的動力源泉。
“人民生命重於泰山!隻要是為了人民的生命負責,那麼什麼代價、什麼后果都要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隆冬,正是病毒易於傳播的時節。春節,正是春運開足馬力的當口期。此時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突襲“九省通衢”的武漢。
時間,回撥到元旦前夕。
這個春節來得早。武漢東湖之畔,萬盞花燈流光溢彩﹔城中鬧市,煨湯擂台賽升騰人間煙火。
然而,就在這歡樂祥和之中,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惡魔”悄然而至。
2019年12月底,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有一家3口,出現相同症狀。一般不會3人同時得一樣的病,除非是傳染病。”經歷過非典救治的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心裡一緊。
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衣原體、支原體……一系列檢查做下來,結果更讓她警覺。
不是流感!
隨后,又來了4位病人,一樣的發燒、咳嗽,一樣的肺部表現。
“這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病。”一個警覺的念頭冒出來,張繼先迅速向醫院報告。
12月30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向轄區醫療機構發布《關於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次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在官方網站發布《關於當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況通報》,同時開始依法發布疫情信息。
“武漢有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12月31日凌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作出安排部署,派出工作組、專家組趕赴武漢市,指導做好疫情處置工作,開展現場調查。
2020年1月2日,中國疾控中心等收到湖北省送檢的第一批4例病例標本。3日起,中方定期向世衛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及港澳台地區及時、主動通報疫情信息。
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隨著疫情蔓延,發熱門診開始擁擠起來。CT機超負荷地運轉著,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幾乎一樣——肺毛玻璃樣陰影。
從清晨到深夜,就診的隊伍排到了街上。
很快,病房超員,新的病區在不斷開辟,醫務人員的防護物資也日漸耗盡。“請求支援防護服”“醫用口罩告急”“哪裡有護目鏡”……
到1月24日24時,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報告確診病例,確診人數超過1000人。
武漢告急!湖北告急!中國告急!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此時,我們這個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正邁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防控疫情既要把控點多面廣的現實國情,也要防止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付諸東流,還要防止經濟停擺、社會失序等難以預測的風險。
“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懷仁堂。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6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坐在一起。
“本來想是讓大家過個好年。現在疫情形勢緊急,不得不把大家召集起來,一起來研究部署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表情凝重地說,“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毫不畏懼、絕不遲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異常艱巨的戰“疫”使命扛在肩上。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隻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准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定:
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
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推動有關地方全面加強防控一線工作﹔
湖北省對所有患者進行集中隔離救治,對所有密切接觸人員採取居家醫學管理,對進出武漢人員實行嚴格管控﹔
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
疫情如火,軍令如山。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投入運行,各地紛紛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黨政軍群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緊急行動……
年夜的飯菜剛上齊,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汪偉接到電話:“今晚8點半到醫院集合,出發去武漢。”
幾乎是同時——
西安,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胡世頡給父親發去一條信息:“爸,我被抽調武漢抗病毒去了。”
廣州,17年前曾參與抗擊非典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彭紅趕赴機場。
重慶,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理骨干宋彩萍與16歲的兒子相擁而別……
國有危難,使命就是號角。
緊要關頭,初心就是方向。
迎戰!迎戰!
目的地:武漢!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場氣壯山河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迅速打響!
運籌帷幄,決戰決勝,排兵布陣打好“三大戰役”
“信心百倍地打好這一場阻擊戰、總體戰,打好這一場人民戰爭。我們一定要樹立信心!一定會勝利的!”
——習近平
“如果我們再來遲點兒,他們可能真的扛不住了。”趕到漢口醫院時,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隊員們驚呆了。
不斷出現的新增確診病例,讓武漢曾經引以為傲的醫療系統幾近癱瘓。
形勢危急,刻不容緩。
時刻關注前線戰事,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給出明確指示——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為突出任務來抓”﹔
“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盡快增加醫療機構床位,用好方艙醫院,通過征用賓館、培訓中心等增加隔離床位,盡最大努力收治病患者”﹔
……
大年初三,受習近平總書記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趕赴武漢考察。
同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率領、多位相關部委負責同志組成的中央指導組抵達武漢,實地督導和督戰。
“指導組有什麼情況、有任何需要,可以打電話直接和我說。”習近平總書記日夜牽挂湖北、武漢的疫情,對中央指導組先后作出上百次重要指示,為有效指導疫情防控提供了根本遵循。
1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4次中央政治局會議、1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會議、1次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會議、2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1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會議、1次黨外人士座談會、6次赴地方考察調研、51次同外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通話……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黨政軍民學總動員、東西南北中齊發動。
——習近平總書記向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發出號令:“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証的通知》。
——習近平主席向全軍發出號令:“聞令而動,勇挑重擔,敢打硬仗,積極支援地方疫情防控。”
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筑起堅實堡壘。紅色黨旗,綠色軍裝,白衣戰袍,傳遞勝利希望。
武漢金銀潭醫院240多名黨員,沒有一個人遲疑、退縮,全部堅守在急難險重崗位。
“為贏得阻擊病毒戰斗的勝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怨無悔!”北京協和醫院3306人請戰。
“最困難的工作,最辛苦的崗位,黨員必須先上,沒有商量!”一個有著90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初心不渝,砥柱中流。
在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下,廣大共產黨員踴躍捐款,表達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全國共有7955.9萬名黨員自願捐款83.6億元。
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中國共產黨的巨大能量威力盡顯﹔全面部署、全面動員,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制度優勢充分釋放。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布局阻擊戰,集中火力“打好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
最精銳的力量向風暴之眼馳援,最優質的資源向決戰之地匯聚。
武漢天河機場晝夜不息,迎接逆行的人員和物資。
“封城”不到8小時,防疫藥品、醫療器械、口罩、手套等防疫重點物資87批4041件准時運達。
不到24小時,醫療專家組、醫療救援隊、解放軍指戰員,整裝待發。
軍機、客機、貨機……各種機型緊急降落。最繁忙的時候,每隔3分鐘,就有一架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轟鳴而來。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全國各地和軍隊的346支醫療隊、42600名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
包括多名院士在內的呼吸科和傳染科專家、全國10%的重症醫務人員齊集武漢。
19個省區市對口支援湖北除武漢外的16個市州。
這是“全國一盤棋”的中國優勢、中國速度——
1月23日夜,當年抗擊非典建設北京小湯山醫院的設計方接到武漢市城鄉建設局急建醫院的求助電話。1小時后,修訂完善的圖紙送達武漢市城鄉建設局備用﹔不到24小時,兩地設計院聯手形成完整圖紙。
除夕夜,火神山醫院破土開建﹔3天后,雷神山醫院工程火線上馬。
城市的兩片郊野,徹夜如同白晝。來自全國各地的4萬多名建設者,吃住在灘涂坡地。億萬網友當起了“雲監工”。
沒有緩沖時間,隻能邊挖戰壕邊打阻擊。正常情況下至少要數月才能竣工的兩座傳染病醫院,隻用了短短10多天,開啟生命擺渡。
關鍵時期要有關鍵之舉!
疫情對壘膠著,黨中央當機立斷,湖北、武漢走馬換將。
底數摸不清,擴散止不住,中央指導組部署“應收盡收”。
“必須啟用大空間、多床位的‘方艙醫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心急如焚。
16座體育館、會展中心等緊急改建方艙醫院,數十家醫院迅速被改造,500多個賓館、學校被緊急征用作為隔離點……武漢以每天新增3000張床位的速度逐步實現“床等人”!
1月下旬,對危重症病例分析評估發現,ECMO(人工膜肺)可以為重症患者搶救贏得寶貴時間。
“不惜代價,要讓患者用上最好的設備。”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化作徹夜不眠的行動。
一方面,面向全球廠商緊急發出採購計劃﹔一方面,從全國各地醫院現有的400台機器中征調。
不到1個月,湖北省集中機器100多台,其中約80台在武漢。
這是一場總體戰。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戰。”
截至4月19日,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1452億元,各地疫情防控經費得到有力保障。
“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湖北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春節期間,3000多家企業復工復產、跨界轉產。
“世界工廠”的引擎一旦發動,口罩產量迅速從日產800萬隻提高到日產過億隻。
前線戰士要保安全,疫區民眾要保民生。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下,山東的蔬菜、東北的大米、海南的水果,源源不斷向武漢輸送。“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組織供應。”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特意叮囑,把對人民群眾的關懷落細落實。
這是上下同心的中國力量——
2月10日下午2時45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安華裡社區。戴口罩,卷袖子,量體溫,在社區居委會,他身體力行,號召全民戰“疫”。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場人民戰爭,要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阻擊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
在武漢,3300多個社區、村灣實行封閉管理,1.2萬名網格員承擔起疫情統計、代購搬運等各項職責﹔
在湖北,全省累計排查核查1315萬余人次,累計追蹤密切接觸者27.4萬余人,轉運收治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等“四類人員”8.2萬余人次﹔
在全國,400多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嚴防死守,不斷織密65萬個城鄉社區防控網,億萬人民主動配合,連接起堅不可摧的戰“疫”長城。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堅固的防線是“人民戰爭”。
從長江兩岸到白山黑水,從中原大地到東海之濱,在黨中央領導下,群防群控鑄就眾志成城。
“中國的動員在全球公共衛生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如是說。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感嘆:“我一生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
4月26日,湖北省已實現新冠肺炎在院患者“清零”。4月30日零時起,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從一級調整至二級﹔5月2日零時起,湖北省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
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因時因勢,精准施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整合力量、全力抗擊疫情,這是很大的挑戰﹔在疫情形勢趨緩后,如何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這也是很大的挑戰。”
——習近平
“中國採取有力的措施已經避免數十萬人的感染。”
2月24日晚,北京,在結束對中國為期9天的考察后,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外方組長、世衛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這樣評價。
就在這天早些時候,原定於3月3日和3月5日召開的全國兩會會期宣布推遲。這一罕見的舉措,透射出非常時期的非常挑戰。
武漢和湖北,尚有近萬名重症患者命懸一線。“生命至上”,是黨和政府的庄嚴承諾,也是救治工作的巨大考驗。
“對重症、危重症病例要集中救治、全力救治”,“對患者特別是有親人罹難的家庭要重點照顧”,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須臾不忘。
病例基數大、尚無特效藥、病情變化快……習近平總書記把救治工作作為扭轉戰局的關鍵,多次實地考察、調研指導。
總書記走進北京地壇醫院,了解新冠肺炎感染者住院診療情況﹔視頻連線武漢市重症患者收治醫院,對廣大醫護人員致以慰問、提出要求﹔專程前往武漢火神山醫院,為患者加油,為醫護人員鼓勁兒。
最終降伏病魔,需要更多“硬核”手段。
戰“疫”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就對“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提出要求。針對疫情容易反復、變化莫測的情況,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推進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鏈條有機銜接,為有可能出現的常態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備。
8天內判定病原體﹔16天內完成檢測試劑盒優化,核酸檢測能力從每天300人份提升到2萬人份﹔國家版診療方案“迭代”七版﹔5種新冠病毒疫苗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科研人員設立專班,挂圖作戰,爭分奪秒,不眠不休。
從篩選萬余種藥物到確定有效診療方案,從總結“三藥三方”到採用恢復期血漿等治療方式……每一項科研部署,黨中央都關注支持﹔每一步重大突破,總書記都詳細過問。
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到軍事醫學研究院、清華大學醫學院,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他強調:“當前,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越是面對這種情況,越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科學,是舉國戰“疫”的治本之策﹔統籌,是危機治理的制勝之道。
當流動的中國按下“暫停鍵”,一系列現實問題和潛在影響迎面而來:
為減少人員流動、阻斷病毒傳播,延長春節假期不失為一項合理而必要的決策。然而,節后復工每延遲一天,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就將損失1500億元。
疫情阻斷的時間越長,經濟社會重啟和復蘇的難度越大……
疫情要管死,經濟要放活。天平的兩端,都重壓如山。
2月3日,疫情防控最吃勁時,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疫情特別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思想。”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兌現黨和政府對人民的承諾,沒有退路!
2月23日,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一場特殊的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面對全國17萬名縣團級以上干部,習近平總書記坦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整合力量、全力抗擊疫情,這是很大的挑戰﹔在疫情形勢趨緩后,如何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這也是很大的挑戰。”
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復工復產關乎生計。
從落實分區分級精准復工復產到出台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從確保“員工回得來、原料供得上、產品出得去”到確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從守住“米袋子”、守好“菜籃子”到暢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很多鄉鎮干部說,就連做好今年春耕生產,習近平總書記都牽挂在心,作出重要指示。
春風和煦,大地染綠。
衛星遙感圖片中,春天的中國,正在亮起來——
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佔中國經濟總量超過40%的三大城市群,燦若星河的燈光下,每天數十萬家商鋪恢復營業,成千上萬家制造業企業復工運行。
衛星定位導航系統中,春天的中國,正在跑起來——
從沿海到內地,貨運車輛奔跑軌跡組成的運動線條,正在成倍增長。一條條流動曲線,蘊藏著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的無限活力。
3月19日13時24分,G4368次列車緩緩駛離荊州站。一趟趟“開往春天的列車”,滿載著“搭把手、拉一把”的關愛之情,陸續安排4萬名湖北籍務工人員赴粵返崗務工。
就業出台“關愛”條款,審批實現“遠程銜接”,更加精准有效的調控政策給市場吃上“定心丸”,稅收減免給企業注入“強心劑”……中央各部門密集出台新舉措,為中國經濟注入更多“暖色調”。
分批分次復學復課,定制返程復工專列,統一“健康碼”放心出行,分時預約復蘇旅游……全國各地積極應對新變化,讓中國社會盡快回歸“正常態”。
工廠車間,生產忙碌﹔山鄉田野,春耕正忙。
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深度貧困縣正安脫貧摘帽。這標志著遵義實現整體脫貧,812萬老區人民告別貧困歷史。
3天后,黨的十八大以來最大規模的脫貧攻堅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號令:
“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江南春雨,潤物無聲。浙江寧波,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復工復產的一線工人中間,叮囑大家“既要保証生產任務,還要保証身體健康”。
面對著中小企業負責人期盼的目光,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已經出台了一套政策組合拳,隨著形勢變化還會及時進行調整,推出更多針對性措施”。
4月22日,傍晚時分,華燈初上。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正在西安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實地了解“夜經濟”恢復經營情況。
總書記強調,要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商復市,努力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開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第六次地方考察,勉勵山西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收放自如,進退裕如,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定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定信心,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中國是個大國,韌性強,潛力大,回旋余地大。”
有外國網民感慨,面對空前的疫情,14億人口,水不停、電不停、供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資供應不斷,社會秩序不亂,中國做到了!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面對境外疫情發展造成的市場動蕩、國際經貿活動受到的嚴重影響,習近平總書記一方面堅定宣示中國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開放、穩定、安全的決心,一方面積極鼓勵國內企業抓住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契機。
因時因勢,有力有序。千軍萬馬,指揮若定。
重大投資項目開復工提速、外出農民工規模恢復到往年的九成左右,“雲服務”“雲經濟”綻放異彩……中國經濟社會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難點堵點快速打通,廣袤大地孕育新的希望。
4月8日零時,歷經76天的“封城”堅守,英雄的武漢正式重啟。
在這具有標志性的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4月17日,中國公布2020年首季經濟數據。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3月份以來,主要經濟指標逐月好轉,4月份工業增加值和出口增速由負轉正。疫情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快速成長,中國經濟展現巨大韌性。
當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指出,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4月29日,全國兩會將要召開的消息傳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召開這一舉世矚目的盛會,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穩健駕馭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