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華蓥市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把就業作為根本之策,積極鼓勵勞動密集型、手工加工型企業開設“扶貧工廠”“扶貧車間”,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他們憑借自己的勞動改善生活,實現脫貧增收,“扶貧工廠”“扶貧車間”也成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夢工廠”。
打造“扶貧車間” 讓貧困群眾找工作不再難
“我干不了體力活,原來也想著破罐子破摔,靠著國家的政策過日子,哪想到現在還可以憑自己的勞動掙錢吃飯。”4月10日,在華蓥瑞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上班的白瑞平,動情地談起現在的生活情況。
白瑞平家是華蓥市永興鎮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白瑞平身高不足1.3米,他難以找到適合的工作,這些年來,一直在家干農活,日子過得很清貧。
2018年,聽說華蓥市瑞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建有專門的“扶貧車間”,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白瑞平來到企業應聘。
“現在白瑞平主要負責對進出公司的人員進行登記,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對全體人員進行晨、午、晚三次體溫檢測,這項工作也由他負責,他在工作中一直兢兢業業。”瑞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莫清明告訴記者。
莫清明介紹,該公司不僅為一般貧困群眾開辟了優先擇崗、上崗以及優先崗前專業培訓等“綠色通道”,還針對因殘致貧的貧困群眾的不同情況,設置了不同崗位,盡可能讓有就業意願的貧困群眾就業,讓他們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目前,公司裡像白瑞平這樣的貧困村民有20余人。
實際上,自2014年以來,華蓥市就積極引導企業針對貧困群眾開發“扶貧車間”,引導貧困人口就近就業、增加家庭收入。
該市積極鼓勵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村電商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對符合就業扶貧基地、就業扶貧車間認定條件的企業、農業合作社等,成熟一批,認定一批,並及時兌現補貼。遼望實業、華金潤、瑞祥塑料等一批重點企業,以及恆豐、筑夢、萬農等農業專業合作社被認定為就業扶貧基地,其中瑞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就業扶貧示范基地。
加大培訓力度
提升貧困群眾就業水平
最近,身患先天性盆骨錯位疾病的李坤瓊,在華蓥山經開區丑米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她每個月可以領取2000元左右的工資。
“我們公司成立以來,就堅持保留、預留5%—8%的工作崗位,提供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眾,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一份力量。”4月10日,丑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安全介紹說。
近年來,華蓥市以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幫助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就業為重點,讓困難群眾靠自己的雙手鞏固脫貧增收成果,著力實現“確保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一人就業”的目標。
“一個家庭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整個家庭就有了脫貧的希望。”華蓥市就業局局長周峰說。
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華蓥市將貧困群眾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積極組織各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協理員定期進村入戶調查貧困勞動力相關情況,根據摸底情況分類實施培訓,對有轉移就業願望和勞動能力的,開展送培訓下鄉活動,對接華蓥山經開區企業或服務行業等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對無就業意願或缺乏轉移就業能力的,開展引導性和實用技術培訓,確保有培訓意願的農村貧困勞動力免費就業扶貧培訓實現全覆蓋,穩步提升就業技能,帶動貧困對象持續穩定增收。
該市結合主導產業發展,積極推行“理論+實訓”模式,授課地點靈活設置在村活動室、種植養殖基地、工廠車間,通過現場觀摩、企業試崗、一徒多師等方式開展培訓,實現扶貧培訓進企業、進基地、進車間、進村社。
同時,該市引導企業、農村種植合作社、養殖合作社等開發就業崗位,吸納扶貧對象就業。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該市在華蓥山經開區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就達280余人次,平均月薪近3000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華蓥記者站 周鬆林 胡鵬)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