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時不等人。當前,農作物病虫害進入發生高峰期,廣安全市上下高度重視,強化責任落實,早安排早部暑,抓住防治關鍵時期,進一步細化防控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損失,穩住糧食產量保增收。
提前預防 穩控兩大害虫
4月8日,在武勝縣沿口鎮石門村,監測人員陶孝兵正拿著登記冊在高空測報燈前觀察登記誘虫的數量和種類。
“自草地貪夜蛾監測設備安裝以來,我們每個點位都安排了專人,定時定點對誘虫情況進行登記,目前還沒有發現成虫。”武勝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安裝高空測報燈、自動虫情測報燈、性誘捕器收集虫源信息,掌握動態后全面開展田間調查,一旦發現虫情立即組織專業隊伍進行統防統治。
據廣安市植保植檢站站長邢艷介紹,當前草地貪夜蛾已在四川省攀西地區10個縣區發生,發生面積5.9萬畝,呈現快速蔓延態勢。據部省專家會商分析,2020年廣安市草地貪夜蛾重發態勢明顯,發生形勢嚴峻。由於廣安市為周年繁殖區,目前外部虫源基數大,草地貪夜蛾可在西南氣流作用下不斷遷入,5月份廣安市面臨草地貪夜蛾遷入的巨大壓力。
為什麼草地貪夜蛾這麼厲害?邢艷告訴記者,草地貪夜蛾具有“能吃、能生、能飛”三大特點。其繁殖能力強,飛行距離長,可危害80余種植物,一般造成作物減產20%—30%,嚴重時造成絕收。
針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市植保植檢站組織全市加密布置監測點,形成監測帶,並加強燈下觀測,明確專職測報員負責燈下觀察,每天記錄虫情,並派出植保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田間調查。
2019年以來,西非、西南亞多個國家暴發歷史上罕見的沙漠蝗災害,對當地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近期,經有關專家會商評估,認為沙漠蝗侵入我省的風險低,但不能完全排除風險。”邢艷說,廣安市常年有土蝗入侵,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土蝗也有卷土重來的風險,因此蝗虫監測防控十分重要。同時,對沙漠蝗可能侵入的高風險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定期排查,加強專業化應急防控隊伍建設,檢修大中型植保機械並開展在線識別、在線診斷、在線提供防控方法,加強蝗虫識別和防控技術宣傳。
不僅防治措施在線,物資保障也緊隨其后。全市調回防治草地貪夜蛾和非洲沙漠蝗農藥61噸,組建應急防控隊伍22支,植保無人機60台,新購買機動噴霧器等新型植保機械3950台。“目前應對草地貪夜蛾和沙漠蝗等重大病虫害的物資准備充足,能夠滿足防治需要。”邢艷說。
防治病虫害 穩糧保增收
4月3日,記者來到岳池縣石埡鎮雨台村五谷豐登家庭農場,隻見綠油油的稻苗長勢良好,微風過處,綠浪舞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該農場業主李足兵正指揮工人們抓緊除草,稻田上空,盤旋的無人機正在進行農藥噴洒作業。
“水稻苗期易染病虫害,如果不引起重視,提前採取預防措施,不僅會影響到稻苗的質量,嚴重的直接會造成死苗。”李足兵告訴記者,今天是該農場稻苗在移栽前最后一次使用農藥,可確保稻苗健壯沒有病虫害,減輕水稻生長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壓力。
“這種水稻帶藥移栽技術,是按照每畝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0g、20%氯虫苯甲酰胺(康寬)懸浮劑10毫升等農藥兌水均勻噴洒在稻苗表面,對預防葉瘟和防治水稻一代螟虫十分有效,又不會產生農藥殘留。”李足兵說。
“與往年人工噴洒的方式相比,今年我們採用無人機作業,既省時又高效。”李足兵說,過一段時間,他們就要把集中旱育秧的百余畝稻苗,分批移栽到1200畝田裡。
在農業生產當中,農作物的病虫害情況一直是困擾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農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影響農作物產值的重要因素,農作物是否能夠健康生長也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因此,掌握病虫害防治時間和方法並對其進行嚴格控制,是確保農業提質增產、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去年冬天以來,受菌源量充足、暖冬等因素綜合影響,廣安市小麥、油菜、蔬菜、果樹病虫害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隨著氣溫回升,小春病虫害開始進入流行高峰期。”邢艷介紹,全市上下高度重視、提早部署,抓住病虫害防治關鍵時期,進一步細化防控措施。
各區市縣農業部門選派精干技術人員分散開展田間監測,通過及時發布病虫害預防警報,按照“病害預防為主、虫害達標防治”的原則,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措施,指導農民搶晴施藥防治,堅決避免病害流行、虫害蔓延。同時,利用電視、廣播等傳播媒介,及時將病虫害發生信息和防治技術傳遞到千家萬戶。採用遠程培訓方式,提高病虫害防治技術到位率。
“截至4月12日,我市小春作物主要病虫害發生面積103.4萬畝,較上年同期增加2.1%,防治98.7萬畝次,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危害損失。”邢艷說,下一步,他們將按照“清單制+責任制”方式,繼續強化草地貪夜蛾和沙漠蝗監測預警,及時掌握虫情動態。指導農藥經營門店備足防控物資,保証防控工作需要。同時,加強宣傳培訓,引導農戶掌握識別和防控方法,形成群查群防群治的聯防聯控合力,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記者站 肖雪 朱俊吉 本報記者 雷彬 尹姮)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