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征程中,1984年8月1日,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
就在這一天,世紀偉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發出重要指示——“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
鄧小平同志十分關注寧波的發展,在改革開放初期,對寧波的發展曾作過多次重要指示。而這,讓期待發展改革已久的寧波無比振奮,更迎來了展翅騰飛的歷史機遇。
1
1984年,被列為14個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的寧波,被歷史地推到了對外開放的前沿。
然而,面對自己的“先天不足”,寧波人有著清醒的認識。
新中國成立后,寧波一度被確定為東南海防前線,工業經濟結構以輕工業、小規模、集體企業、加工工業為主,經濟發展的后勁明顯不足,寧波港口的優勢也未能充分發揮,城市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嚴重制約著寧波進一步的改革開放。
鄧小平同志雖未蒞臨寧波,但十分關注、期待寧波的發展。
1984年8月1日,鄧小平在北戴河與中央書記處書記們共進午餐紀念“八一”建軍節時,關切地詢問了沿海14個城市開放的情況,其中特別問到“寧波怎麼樣”,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的谷牧同志向他作了簡要匯報。
鄧小平說:“寧波有那麼多人在外邊,世界上有名的兩個船王包玉剛、董浩雲都是寧波人。寧波的民航機場要解決,附近的軍用機場可以拿出來,交地方使用﹔要派盧緒章同志(時任對外經貿部顧問)去寧波,幫助那裡搞好對外開放工作。”
在這次談話過程中,鄧小平講了一句語重心長、讓海內外的寧波人熱血沸騰的話:“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就這樣,在敘談之間,鄧小平作出了一個對寧波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
對於寧波的發展,鄧小平同志還多次提及,作出重要指示。
1985年1月,鄧小平在談到寧波的開放問題時指出:寧波的發展速度可能不會慢,同大連展開競爭。發展“金三角”,如果把上海、寧波連起來,就可以解決上海的許多問題。
1985年2月,鄧小平在聽取上海市領導同志匯報時指出:上海港口條件差,要綜合利用。你們還要利用寧波、張家港這兩個港口。
1988年1月,鄧小平在同浙江省委領導同志談話時專門詢問了寧波利用外資辦大學、建鋼廠和北侖港建設情況,說:可以利用外資,要學會利用外國的資金和技術。人家來投資,隻要是好的,能帶動我們工業發展的,我們應該讓他得利多些,才有競爭力。
2
鄧小平同志發出動員“寧波幫”的號召后,在寧波引起強烈反響。市委、市政府及時進行了學習和研究,領會指示的精神和深遠意義,把動員“寧波幫”的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落實工作意見和措施。
鄧小平和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又多次會見“寧波幫”重要人士,使廣大海外“寧波幫”真切感到祖國的真誠和溫暖。海外“寧波幫”回鄉探訪的逐年增多,回鄉的目的和活動也由最初探親、觀光、祭掃祖墳,發展到捐資興辦公益事業、洽談經濟合作項目等。
1985年,在鄧小平同志發出號召的第二年,旅外“寧波幫”人士踴躍向家鄉捐資贈物合計人民幣5700萬元,比上一年猛增37倍。此后,“寧波幫”支持家鄉發展的熱情持續升溫。
據不完全統計,到2017年底,“寧波幫”人士為家鄉捐資興辦文教衛生、公益福利事業近7000個項目,折合人民幣近20億元﹔創辦各類企業近千家,其中投資在5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有百余家。
與此同時,“寧波幫”人士還穿針引線,熱心引薦港台及海外工商界人士來甬考察,努力促成合資合作項目。在寧波已有三資企業中,由“寧波幫”人士投資興辦及由他們引薦的項目佔一半以上。此外,他們還竭力為家鄉介紹引進境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信息,多方聯絡,促進家鄉與境外開展技術勞務合作、工程承包及其他國際經濟技術交流。
寧波大學是眾多“寧波幫”人士共同關心和支持家鄉建設的一座歷史豐碑。1984年,船王包玉剛率先捐資創辦寧波大學,船王辦學之舉得到鄧小平同志的贊賞,他欣然答應為寧波大學題寫校名,並督促有關方面把這件事辦好。由於鄧小平同志的重視與關懷,寧波大學的創辦與建設十分順利。在海內外“寧波幫”人士的接續關心支持下,如今的寧波大學已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寧波進一步對外開放后,特別是鄧小平對寧波的關懷和支持,寧波很快成為國內外的投資熱土。僅1984年和1985年兩年就完成城市建設工程量近1億元,相當於前32年的總和。
整個“七五”期間,全市列入國家計劃的大中型項目20多個,投資額比前六個五年計劃時期投資總和還要多。全市興建了一大批港口、機場、鐵路、公路、通信、供水、供電、賓館等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
3
為了落實鄧小平的重要指示精神,1985年10月,國務院專門在寧波召開加快寧波經濟發展現場辦公會,研究寧波改革開放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會議決定成立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
同年11月,協調小組正式成立,谷牧任組長。12月10日,協調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確定協調小組組成人員。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陳先任副組長,包玉剛為顧問,11個部委和浙江省、寧波市領導共16人為成員。之后增補盧緒章為顧問,朱镕基、曾培炎都參加過協調小組會議。
國務院為一個地方城市專門設立領導和協調機構,這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絕無僅有。
從1985年起到1988年,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先后在北京、深圳、寧波召開了6次會議,協調做成了許多寧波人多年想做卻沒能做成的大事。
當時,和天津、上海、大連等沿海港口城市相比,基礎設施薄弱的寧波難免有點底氣不足﹔許多領導和政府部門對引進外資、搞中外合作都沒有經驗,管理質量、服務效率通通跟不上。
投資手續復雜、審批時間過長,讓一些外商在投資上有顧慮。在協調小組第六次會議上,香港寧波同鄉會會長包從興就提出,回大陸辦廠要敲一百個圖章,太麻煩了。深有感觸的谷牧當場表示,在這方面,寧波要走在全國開放城市的前列。
地方要發展,基礎設施和交通布網很關鍵,寧波港的發展和規劃成了協調小組成員關心的重點。在協調小組第四次會議上,谷牧再次重申,寧波港一開始就要規劃好,要有遠見地進行規劃考慮,不能亂七八糟、臨時湊合,非花不可的錢要花,要搞像樣的。
有了外資的注入,有了港口的崛起,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昂首邁進的寧波,又遇到了另一個重大難題,那就是體制的制約局限——經濟權限太小,發展計劃環節太多,沒有自營進出口權,這樣的發展難有持續的后發之力。
於是,“計劃單列”,被擺上了協調小組的議事議程。
陳先認為,在寧波計劃單列問題上,有兩個人出了大力,一個是包玉剛,他多次向鄧小平和其他中央領導反映寧波情況,要求將寧波作為“中央直管市”﹔另一個是盧緒章,他不斷跑國家計委,“三顧茅廬”,其情可感。
在協調小組的多次努力和建議下,1986年11月28日,協調小組會議討論通過浙江省上報的寧波計劃單列方案,由協調小組上報國務院。1987年2月24日,國務院批准寧波市自1988年起全面實行計劃單列,享受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並繼續在寧波市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
存在了三年的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運行時間並不長,但是,它留給寧波、留給歷史的價值卻尤為深遠。
計劃單列的政策、以港興市的眼光、外貿經濟的依托,成為甬城經濟持續發力的金名片,為今后寧波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1988年,在協調小組完成了特殊歷史使命后,包玉剛、盧緒章、陳先等寧波籍人士發起成立了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並推動國內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等10多個城市先后成立相應組織。
寧波經促會通過民間渠道聯絡海內外“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廣泛開展內引外聯工作,推動寧波工業、農業、貿易和科教文衛等方面與外界的交流和合作,加快寧波改革開放步伐,振興寧波經濟。
回首改革開放初期,在小平同志的直接關懷下,寧波依靠全市人民和海內外“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的共同努力,很快形成了全方位改革開放的新格局。(韓小寅 王佳 據2018年7月9日《寧波日報》)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