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走進(今日)廣安

廣安市武勝縣: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集結號”

2020年03月26日09:52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持續用勁,全力攻堅,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日前召開的武勝縣打贏脫貧攻堅總決戰動員部署大會,向全縣上下發出號召。

2019年,武勝縣凝心聚力、精准施策,順利完成全縣3401戶6367人脫貧任務,實現全縣所有貧困村、貧困戶退出、消除絕對貧困任務,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7元、同比增長10.3%,被評為全省2018年度脫貧摘帽先進縣。

2020年,武勝縣扎實開展“走基層、解難題、抓落實”活動,發動縣、鄉機關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創新實施“五大舉措”,強化“五大保障”,推進“五項創新”,著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在精准推進上下實功、在精准落地上見實效,不斷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成效。

兩結合兩促進

不斷鞏固脫貧成果

“今年產的雞蛋比去年多,但一直賣不出去。”3月21日,鳴鐘鎮小寨村村民汪澤菊說,自家以前是貧困戶,家庭日常開銷主要依靠售賣禽蛋,今年受疫情影響,禽蛋銷售遇到了困難。

在開展“走基層、解難題、抓落實”活動中,得知這一情況的小寨村第一書記張毅主動在自己的朋友圈推銷起王澤菊家的禽蛋,通過為客戶送貨上門的方式,解了王澤菊的燃眉之急。

“不僅向縣城居民零售禽蛋,我們還採用‘政府推動+電商平台+農村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立縣、鄉、村三級電商物流服務體系,破解銷路難題。”張毅說。

據了解,自該縣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通過實施“五大舉措”,嚴格落實貧困村“五個一”、非貧困村“三個一”幫扶機制,扎實開展“五幫四包”工作,實現了全縣31名縣級領導包31個鄉鎮、515名科級干部包515個村、2561名股級干部包5153個社、1.2萬余名干部包24萬余戶結對幫扶全覆蓋。

同時,武勝縣結合“走基層、解難題、抓落實”活動,對全縣133個貧困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進行全面排查,摸清基本現狀、疫情影響等突出問題,聚焦貧困重點,及時為民解難。

除了農產品滯銷,貧困群眾眼前的難題還有務工就業。為更好滿足因疫情影響而未能外出務工的貧困群眾就業需求,武勝縣各級黨員干部主動走訪,詳細了解縣內各企業缺工總數、缺工崗位等情況,結合各鄉鎮貧困群眾實際,為就業難的貧困群眾就近務工搭建“橋梁”。

3月23日,在石盤鎮邊岩村茶樹種植基地裡,村民們正在進行翻土、播種等工作,到處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作場景。

“今年受疫情影響,外出務工不便,就選擇在家門口務工。”邊岩村村民唐義碧說,她每天能掙60元工資,自家還能發展養殖增收。

據邊岩村黨支部書記向波介紹,邊岩村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依靠傳統農業和外出務工,針對今年村民外出務工不便的現狀,向波走村入戶向村民們宣傳各項幫扶政策,並鼓勵貧困群眾就近務工,解決就業問題。

“目前,邊岩村有20名貧困群眾在茶葉基地裡務工,解決了邊岩村貧困戶的務工難題。”向波說。

除了就近解決務工崗位,武勝縣還設立兜底保障機制,提供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7034人次,轉移就業15575人次,100%實現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的目標。

除此之外,該縣還精准發力,及時落實扶貧規劃措施,不斷夯實脫貧基礎,在補齊小康短板上奮力突破,統籌推進農村基層治理、基礎改善、公共配套、鄉風文明等工作,不斷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截至目前,全縣實施通村公路929.6公裡,新建便民路2414.3公裡﹔實施農網改造項目457個,鋪設自來水管網15公裡﹔實施危房改造17599戶,易地扶貧搬遷1314戶4410人﹔農村破舊房屋維修4060戶,三建四改14599戶。全縣各鄉鎮實現鄉鄉有標准中心校、達標衛生院和便民服務中心,所有貧困群眾住所實現電視信號接入全覆蓋。

同時,武勝縣還設立特殊困難幫助基金,用於解決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因突發災害導致收入、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保障不及時、不到位等問題,防止已脫貧的貧困戶返貧,確保不新增貧困戶,鞏固脫貧成效。

變“輸血”為“造血”

助農鼓起“錢袋子”

“幫扶干部為我送來了種子和化肥,還教我如何種花椒,成功幫我發展了近三畝花椒地。”萬善鎮茶山村村民蔣中立是該村的一名貧困戶,因喪失勞動力不能外出打工就業。

為此,茶山村村支“兩委”從實際出發,與蔣中立商量后,決定幫助他發展勞動力需求小、易於管理的花椒產業,並積極為他選苗、育苗,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我們在‘走基層、解難題、抓落實’活動中,通過了解農戶需求,及時為他們採購種子、化肥等生產物資,確保推動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效,增強農民依靠產業增收致富的信心。”茶山村第一書記黃陳表示,幫扶是個長期工作,要切實做到扶貧到人、扶貧有效。

近年來,圍繞“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兩大目標任務,武勝縣強化“五大保障”,配足干部力量,實行“清單制+責任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大力發展晚熟柑桔、優質蠶桑等特色優勢產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同時,該縣為保障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投入專項資金約52.6億元,努力實現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3月23日,記者走在猛山鄉蠶桑產業園環線公路上,平坦寬闊的水泥公路四通八達,道路兩旁的村民正在蠶桑基地裡為桑樹疏芽。

“安泰公司出資租地,還建好養蠶的大棚和設備,派出技術指導人員為我們講解技術。”在自家基地裡干活的村民張秀芬說,不僅流轉土地有收入,承包基地更是鼓起了自己的“腰包”。

“目前,我縣累計發展晚熟柑桔16萬畝、優質蠶桑3萬畝、稻漁綜合種養0.3萬畝,全縣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年增長。”武勝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珂珂說道。

除此之外,武勝縣還推進“五項創新”,促進校地合作扶貧,先后與四川師范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8所高校簽訂了教育、現代旅游、現代農業等10個方面的合作協議,在扶持貧困學生、培養技能人才、結對幫扶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等方面積極合作,打造武勝縣教育行業扶貧特色品牌。同時,推進黨派扶貧,發動各民主黨派省委共支援幫扶資金1400余萬元,幫助貧困村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產業,並廣泛動員社會志願力量參與脫貧攻堅,不斷提升群眾對脫貧攻堅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廣安日報武勝記者站 肖雪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