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山縣原縣委大院內,有一座建筑風格獨特的歐式兩層小樓,當地人稱之為“牧師樓”。“這是豫西革命紀念館的所在地。1948年,鄧小平在魯山期間,就住在這座‘牧師樓’裡。”2019年1月21日,豫西革命紀念館管理辦公室主任潘冰娟說。
1948年4月,劉鄧大軍率主力部隊由大別山向豫西轉移,鄧小平來到豫陝鄂后方工作委員會的駐地——魯山。5月9日,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鄧小平就任中原局第一書記。
當時,整個豫西地區都在按照豫陝鄂前委、后委的布置,貫徹《中國土地法大綱》,開展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但在土改運動中,一些干部“左”傾思想嚴重,隨意沒收商販、廠家的東西,市場變得越來越凋敝,商販們常常怨聲載道。
通過走訪,鄧小平敏銳地意識到,魯山市場的凋零反映著整個豫西甚至所有中原新區工商業被破壞的現狀,如果這種“左”的傾向不迅速糾正,后果不堪設想。
1948年4月25日,鄧小平等在魯山縣福音堂召開了豫陝鄂前后委聯席會議。會上,鄧小平作了《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的報告,從中原實際情況出發,對整黨、土改和工商業政策等問題,提出許多重要意見,得到中共中央充分肯定。
“報告中,在提到工商業問題時,鄧小平結合魯山縣的小市場,提出市場與民生問題。他強調要允許資本家做生意,如果一個商號倒閉了,或將它沒收了,要影響到比資本家剝削所得多得多的人民的生計。這與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中的經濟理論是一脈相承的。”潘冰娟介紹,這篇報告是在文獻資料中查到的鄧小平最早提出的有關市場論述的文章,已經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報告的入選,是鄧小平本人選定的。”
1947年11月至1949年2月,魯山一直是河南省乃至鄂陝邊區的黨政軍革命指揮中心。1948年,中原局、中原軍區領導機關在豫西駐扎期間,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等部署和指揮了宛西戰役、宛東戰役、開封戰役、睢杞戰役、襄樊戰役、鄭州戰役,殲敵近20萬人,為新中國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保存這段珍貴的記憶,2004年8月,豫西革命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全館共展出珍貴圖片近800幅,實物上百件,展出內容包括鄧小平同志生平和理論資料、豫西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各種資料。開放以來,累計有120多萬人來到這裡,感悟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與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潘冰娟說。(王綠揚 據2019年1月24日《河南日報》)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