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十三五”期間 廣安建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20個貧困村文化室935個

2020年01月06日10:54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2019年12月28日,晚飯過后,武勝縣猛山鄉皂桷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燈光亮起,村民們紛紛忙碌起來:有的搬桌椅板凳,有的搬音響設備,還有幾個小孩子在一旁嬉戲玩鬧……

“如今群眾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了,大家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了。”村民卿德明笑呵呵地說。

“村裡建成了2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以及文化室、農家書屋等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該村第一書記陳波介紹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讓群眾交流有了地方、活動有了去處、娛樂有了場所。

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皂桷村就以村主任為“文化管家”,帶領文化志願者組建了20余人的廣場歌舞隊,並在此基礎上組建了腰鼓隊,文化建設實現了“文化下鄉”向“文化在鄉”的轉變。此外,村民也過上了熱鬧的“夜生活”,每當夜幕降臨,男女老少紛紛匯聚到文化院壩,跳起壩壩舞、腰鼓舞。

據了解,該村的文化室、農家書屋有藏書1670余冊,文化室配置了大電視、點播機、電子閱覽設備等,室外還配備了健身器材,升級完善了廣播系統,為村民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基礎保障。

“我們以文化活動為契機,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質、勞動技能、法律常識、科學知識和文明程度,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促進’。”陳波表示,該村通過開展文化活動,帶動了鄉風文明建設,村民室內外環境衛生整潔了,鄰裡關系也更加和諧。

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思想文化陣地不斷夯實,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皂桷村走出了一條嶄新的文化扶貧之路。

近年來,廣安市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以民生工程、脫貧攻堅為契機,整合磐石工程、農民健身工程、農家書屋、廣播電視站等資源,從全面建設、重點提升、統籌推進三方面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十三五”期間,廣安市建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20個,貧困村文化室935個,招募農村文化志願者2751名,農家(社區)書屋年均補充更新圖書20萬冊以上。武勝記者站 張施施 廣安日報記者 劉甜甜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