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廣安:“內外兼修”提升城市“顏值”

2019年10月09日12:17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升級改造路更暢

百姓故事

10月8日,國慶假期收假第一天,市民柳洲早上8點從家裡開車出發去單位,途經廣安城北洪洲大道,穿過萃屏山隧道。一路上,車輛多而有序,柳洲於8點22分到達單位。

“這還是收假第一天,屬於高峰時間段,平時開車到單位,基本在20分鐘內。”柳洲高興地說,“這是改造后的洪洲大道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

洪洲大道作為廣安城北的交通主干道,昔日基礎設施落后,車流量和人流量較大,非機動車和機動車混流,造成交通擁堵,市民橫穿公路的現象也十分突出。

“以前上班出發時間最晚不能超過7點40分,否則就會遲到。”柳洲說,曾經有一天早上,他在上班途中還碰到一位闖紅燈橫穿馬路的老大爺,他趕緊踩剎車,“驚出一身冷汗。”

“現在的洪洲大道,取消了道路中央的綠化帶,換成了隔離帶和隔離網,有效地解決了曾經人車亂穿的問題。道路的兩側設置了新的綠化帶,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流行駛,曾經的雙向4車道變成了雙向6車道,提高了通行效率。還建了兩座人行天橋,再不怕行人亂穿公路了。”柳洲高興地說。

採訪手記

洪洲大道是連接廣安城南和城北片區的一條主要干道。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去年10月,廣安區啟動洪洲大道升級改造工程,西起萃屏山隧道,東止奎閣渠江大橋,全長2.8公裡。改造后的洪洲大道已悄然“變臉”,從車行道、人行道到綠化樹木、亮化路燈、人行天橋等,全都舊貌換新顏,成為又一道風景線。

茵茵綠草、青磚黑瓦,渠江美景、游人如織……廣安區濱江路600米的古城牆融合了廣安老城記憶和文化歷史,迅速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今年國慶假期,南充游客張暢來到廣安區濱江路景觀工程的古城牆景點,手中的相機“咔嚓咔嚓”閃個不停。“我要把在這裡拍攝的照片做成相冊放在網上,向朋友們推薦,這裡真是太美了。”

濱江路,這個廣安人印象中的“十年九淹”之地,如今變成了人人都想去的新景點。變化,源於廣安區大力實施城市提質工程。

去年以來,廣安區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公園城市,讓城市既有“面子”又有“裡子”,成為聞者向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之地。

環境改善“顏值”高

百姓故事

家住廣安區濱江東路某小區的陳素君今年65歲,她是一位退休教師。國慶節前,她一直在忙碌著聯系自己的“老姐妹”到廣安組團旅游。

國慶節期間,住在各區市縣的6位“老姐妹”應邀而來,每天午飯后,她們攜手來到濱江路北門路段游玩。600米長的古城牆、優美的江景、城牆上制成的3D牆畫讓她們一邊游一邊贊嘆。而順著古城牆拾級而上進入位於濱江路框廊平台上的渠江印象旅游休閑度假區,寬闊的廣場、精致的綠化景觀更令她們眼前一亮,紛紛拿出手機,搭著各種POSS自拍。

“老姐姐,怎麼樣,這裡環境好吧,以后你們都搬到這裡來住,我們幾個天天一起散步一起鍛煉身體,老有所樂喲。”陳素君笑呵呵地說。

“好,這裡空氣好,環境好,還有老姐妹在一起,我回去就跟兒子商量,在這裡買一套或者租一套房子,以后就在這裡養老了。”家住武勝縣的66歲老人陳碧芬說。

“各家孩子都長大了,工作也忙,我們在家裡也孤獨,不如聚在一起,互相陪伴,相互照應,心情更舒暢。”陳素君說,“幾年前我就有和老姐妹一起組團養老的想法了,一直在醞釀具體的實施步驟,現在濱江路環境變得這樣好,我們在這附近租一套大房子一起養老,真是一件樂事。”

現在,陳素君正在學習太極拳。她說,等老姐妹真的聚在一起了,她就可以教大家一起打太極拳,鍛煉身體,大家一起開心、健康地過老年生活。

採訪手記

濱江路沿線是廣安老城區主要的人口聚集區,去年11月廣安區啟動建設濱江路景觀工程,按照國家4A級景區的標准打造,用仿古藝術形式再現了古城牆、廣安古十六景等廣安老城記憶,讓人們在游玩中了解歷史,在觀賞中感受傳統文化,形成了一條集休閑、娛樂、文化、旅游功能於一體的濱江城市公園。在古城牆的旁邊,還修建了一條跑道,民國風的建筑物和現代化的跑道相結合,是文化和運動的碰撞,也是一種古老與現代融合的美,它們一起成為了渠江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成了市民居家生活的理想之地。

住得更加安心放心

百姓故事

近段時間,家住廣安區城北紡織花園小區的蘭德碧特別喜歡到位於萃屏公園的廣安老城區雨污管網改造工程施工現場轉悠。

原來,近10年來,廣安區城北片區曾遭受過4次特大洪澇災害,特別是2011年9月遭遇的洪澇災害,最高水位達26.1米,超警戒水位9.6米。當時,蘭德碧居住的紡織花園也成了一片汪洋。

“當時是晚上9點左右,我住在一樓,水都到膝蓋了,不滿一歲的孫子睡的搖籃都被淹完了。”提起當年被淹的情況,蘭德碧心有余悸。“小區又老舊,樓梯七彎八拐的,出又出不去,水還在漲,看到娃娃哭得撕心裂肺的,我都急瘋了。”正當蘭德碧一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消防隊員們沖了進來,一把接過孩子,扶著老人上了沖鋒舟,送到了安全的地方。

水退后,蘭德碧回到家中,看到在水中泡得變形的家具,隻能無奈嘆息。“經常被水淹,淹一次換一批,這樣經濟也遭不住。”蘭德碧說,后來他家就買簡易的家具使用。

改造勢在必行。去年7月,廣安區啟動了廣安建市以來最大規模的老城區雨污管網改造工程,通過修建箱涵、改造雨污水管網等,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得知這個消息的蘭德碧高興極了,有空就去施工現場了解施工進度。“我當然高興了,這個工程完成了,我們再也不會受災了,我家的家具也終於可以換上好的了。”蘭德碧高興地說。

採訪手記

排水不暢、低窪地段積水、小區管網堵塞等城市內澇現象曾經困擾著廣安區城北片區的市民。城北片區城區的雨污管網大多鋪設於上世紀90年代,主管網直徑多為600毫米,小區接入主管網的分管網直徑多為300毫米,且雨污沒有分流。如遇大雨,排水不暢,有可能形成內澇。去年7月,廣安區政府總投資約1.93億元,啟動了廣安建市以來最大規模的老城區雨污管網改造工程,該工程覆蓋整個城北片區,主要建設項目包括在洪洲大道、北辰大道、渠江北路、廣門路和香江國際(路段)修建共9公裡長的5條箱涵,另外建設3條排洪渠和部分渡槽,整個改造工程涉及50公裡的雨污水管網。工程標准很高,相當於在原有排水設施的基礎上,再造一套排水系統。改造完工后,廣安城北片區居民將結束“看海”歷史,住得更加安心放心。

□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 廣安日報記者 盧琴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