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廣安市牌坊村的變遷

2019年10月08日11:39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904年 8月22日,鄧小平出生在牌坊場。

  1949年 12月,牌坊場首次被改稱為“牌坊村”。

  2002年 牌坊村開始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試點,1700余名村民開始建設農民新村——牌坊新村。

  2004年 牌坊新村村民集體入駐新村,村民蘇小勇先行先試,辦起了牌坊新村第一家農家樂。

  2008年 鄧小平故裡旅游景區免費對游客開放,牌坊新村旅游業迅猛發展,人均年純收入達到5000元。

  2013年 10月11日,牌坊新村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018年 廣安提出建設紅色旅游勝地,牌坊新村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2019年 借鑒牌坊新村經驗,全市計劃新建幸福美麗新村400個。

  17年前,(廣安)牌坊村開始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試點,全市農民新村改革的“列車”自此始發。今年66歲的協興鎮牌坊新村原村黨支部書記鄧治君依舊記得那次翻天覆地的變革,全村1700余名村民整體搬遷到新村聚集點,世代以務農為生的村民,從此迎來巨大改變。

  經過多年建設,如今,牌坊新村村民住上小“別墅”,吃上“旅游飯”,與鄧治君一樣,細數著生活中的一處處新變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出門就是水泥路,房前屋后也有小公園,比城裡都美。國家富強了,我們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幸福生活,見証了新村改革試點的成功,一個個幸福美麗新村在廣安大地快速崛起。

  飽含歷史記憶

  一代偉人鄧小平誕生在此

  1904年8月22日,一代偉人鄧小平出生在牌坊場。這個因嘉慶年間朝廷表彰村人鄧時敏生前任大理寺正卿時功德卓著,賜造了一座“神道碑”和“德政坊”而得名的村庄,飽含著滿滿的歷史記憶。

  1949年12月,新中國成立后,牌坊場首次被改稱為“牌坊村”。

  “更名之初,我家就在離小平故居不到300米的翰林院子。”鄧治君說,“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十年間,牌坊村村民還很窮。那時,我們一家8口人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穿斗結構房子裡,經常挨餓,吃過樹葉、樹皮、糠、白泥巴。”全村絕大部分村民和鄧治君一樣,生活極其艱苦。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好生活。”鄧治君回憶,1978年的牌坊村,老百姓穿的是破爛的老白布、老藍布制成的衣服,住的基本上是陰暗潮濕的土牆房子,走的是稀泥爛路。一旦遇上天災,吃的就不夠。

  1978年12月,鄧小平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此后,勢不可擋的改革大潮很快在中華大地掀起了天翻地覆的歷史波瀾。偏居川東一隅的牌坊村,逐漸發生了變化,一部分村民開始外出務工掙錢,有人開始修建樓房,也有一些村民就在村裡面開起了小廠,鄧治君家就是改革開放后牌坊村農民致富的一個縮影。

  “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我家建過3次房。”據鄧治君說,從部隊退役后,他學過泥水匠,辦過預制場,掙了一些錢,隨后修了兩間瓦房,1989年開始建樓房,1995年他又重新修建了一棟350多平方米的樓房。

  外出打工的村民們生活雖然逐漸富裕起來,但是對絕大多數牌坊村民來說,還是面臨著跨不進富裕門檻的無奈。200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如果家裡有孩子上學,或者有人生病,那錢就遠遠不夠用了。要想致富隻有發展別的副業,但風險又太大。”村裡的張國秀老人說。

  走出困惑,滿懷希望

  牌坊村開始建設新農村示范村

  國慶“黃金周”期間,上萬名游客來到小平家鄉廣安,通過一場小平故居之旅,瞻仰偉人、了解歷史。“天天客滿,把我忙壞了,但累並快樂著。”鄉情農家樂老板譚繼平說起自家生意,高興得合不攏嘴。

  “如果不是搞新農村建設,我們哪裡會有這樣的好日子喲!”譚繼平告訴記者,2002年,根據鄧小平故居保護區整體規劃,同他一樣,全村1700余名村民從鄧小平故居保護區核心區陸續遷出,開始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試點。

  回憶起那段日子,譚繼平記憶猶新。“消息公布的當天,我選擇持觀望態度。”譚繼平說,雖然規劃建設的新農村很漂亮,是中國西部地區一流的農民新村,但窮怕了、苦怕了的牌坊村人依然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

  “整體搬遷之后,我們靠什麼生存?”村民楊生瓊認為,同意建設幸福美麗新村,不僅要拆遷現有住房,還要放棄農村戶口,全部轉為城市居民,這讓世代依靠土地生存的牌坊村人感到困惑。

  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試點開局不利,鄧治君隻有一戶戶做思想工作。經過長達一月的動員過后,在骨子裡擁有敢闖敢干精神的牌坊村村民最終在協議書上簽了字。“簽了字,就等於破釜沉舟。”村民秦官菊是帶頭簽字的村民之一。在她看來,小平家鄉牌坊村,一代偉人誕生地,這裡的村民應該無條件配合政府,搞好幸福美麗新村試點建設,在全市起到帶頭作用,用實踐踐行小平同志的小康之路。

  秦官菊的這一賭注,讓她成為贏家。兩年之后,望著自己的新家,秦官菊做夢也沒想到,有生之年能住進如此漂亮的鄉村別墅。187棟川東民居小洋樓聚居排列,之間遍種果木,水泥路修到家家戶戶門口,村裡水、電、氣、寬帶、閉路電視一應俱全,他們一家人在新家裡過了個幸福年。

  雖然新村效果已經超過了預期,可建設的步伐仍未停止。鄧小平100周年誕辰前后,牌坊新村又先后建起了村民廣場、飲食文化小區、村委會辦公室、村史陳列室、宣誓牆、健身場、籃球場、旅游廁所等功能性設施。此后,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400萬元,在新村內改造供電主線路﹔投入110萬元,解決村內300多盞路燈的亮化問題……

  高標准規劃,高強度推進,牌坊新村迎來了全新飛躍。2008年,鄧小平故裡旅游景區免費對游客開放,牌坊新村旅游業迅猛發展,人均年純收入達到5000元。此后,魅力四射、璀璨奪目的牌坊新村先后獲得“中國村庄名片”“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省級生態文明村”等殊榮。2013年10月11日,同鄧小平故裡旅游景區一樣,牌坊新村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成為紅色旅游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面旗幟。

  村民吃上“旅游飯” 牌坊新村成為全市新村建設樣板

  “作為一名服務人員,必須具備熱心、耐心、細心的服務意識。”10月7日,牌坊新村“清麗園”農家樂裡,老板蘇小勇忙裡偷閑,對農家樂全體從業人員進行業務提升培訓。其實,這樣的培訓蘇小勇每周都會開展,目的旨在提升接待檔次。

  其實,早在2004年,作為第一批敢吃螃蟹的創業者,蘇小勇就敏銳地發現,牌坊新村具有開辦農家樂、農家客棧的巨大商機。同年,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鼓勵引導下,蘇小勇先行先試,將自家房屋進行了簡單裝修,辦起了牌坊新村的第一家農家樂。

  “開辦農家樂,讓我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蘇小勇告訴記者,由於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優勢,“清麗園”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他的收入也節節攀升,從最初的年收入5萬元,發展到年收入超過20萬元。

  這一次成功的嘗試,打開了牌坊新村人致富夢想的大門。村裡很多人紛紛開始效仿,不斷復制蘇小勇的成功模式。他們借助國家大力發展旅游業的系列政策,依托緊鄰鄧小平故裡旅游景區這一天然優勢,充分利用這一“紅色”旅游資源,以及新村的綠色生態資源和農業資源,陸續開起了農家樂和農家客棧。村民蔣冬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如今,蔣冬梅的冬姐酒店集餐、住、茶於一體,旺季時平均每天能接待十幾桌客人。

  近年來,鄧小平故裡旅游景區不斷提檔升級,吸引力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游客輾轉前來,一睹小平故裡風採。牌坊新村也迎來了發展春天,村民開辦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熱情空前高漲。迄今為止,牌坊新村已發展農家樂52家、農家客棧118家,每年接待游客100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00萬余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也從2003年的2000元增加到了現在的18000元,足足翻了9倍。

  牌坊新村村民生活逐漸富足起來,但幸福家園不應隻有漂亮的房子、優美的環境和富足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文明生活習慣的養成和文明新風的培育。

  “我們針對新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大力‘除陋習、樹新風’,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突出問題,創建和諧家庭、和諧社區。”牌坊新村村黨支部書記李良國告訴記者,為將牌坊新村變為新型社區,將村民變為市民,該村不斷加強新型社區治理,不斷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不斷探索保潔員、司法助理員、科技推廣員等進社區,努力將牌坊新村建設成為群眾滿意度更高、幸福和諧度更高的新型農村社區。

  幸福的今天已在眼前,更加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牌坊新村村民的生活不僅紅火,而且甜蜜。越來越多的村庄,開始借鑒復制它的成功經驗,一個個農民新村在廣安大地快速崛起。據統計,近年來,廣安市已經建成像牌坊新村這樣的幸福美麗新村1448個。2019年,計劃新建幸福美麗新村400個。(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圖 記者 劉莉華/文)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