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70年風雲激蕩,70年風雨兼程。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征程,在歷史豐碑上鐫刻下永恆的輝煌。緊跟時代前進步伐,廣安砥礪奮進、開拓前行,在輝煌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出非凡的成就。從今日起,本報特別推出“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廣安驕傲”專欄,聚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安經濟社會發展中若干具有開拓性、象征性、劃時代的重要事件,以及廣安歷史上涌現的革命功臣、勞動模范、改革先鋒、道德模范等先進人物,充分展現廣安市70年來的滄桑巨變和發展成就,聚焦各地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廣安的鏗鏘步伐。
地闊為廣,和諧即安,廣土安輯,是為廣安。
1993年7月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廣安地區﹔1998年7月31日,撤地區建廣安市。1993年—2019年,在歷屆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勤勞勇敢的廣安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發揚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走過了一段又一段光輝歷程,繪制出一幅又一幅壯美畫卷。
如今,年輕的廣安,蓬勃的發展態勢震撼人心,宏大的開放氣魄讓人驚嘆,強烈的現代氣息催人奮進。隨著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的召開,廣安進一步找准發展方向,再次揚帆起航。
白手起家
廣安市“年齡”不大,若把其擬人化,她才26歲,風華正茂。
廣安大部分地區,原屬南充管轄。1993年7月2日,國務院公布《關於四川省調整南充地區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設立廣安地區,轄原屬南充的華蓥市、廣安縣、岳池縣、武勝縣和達縣地區的鄰水縣。同年9月16日至17日,中共廣安地委首次工作會召開,標志著廣安正式成立地級行政機構。
在廣安地區首任行署專員羅鬆柏看來,設立廣安地區,是為了川東北區域整體經濟發展,為了振興革命老區的經濟,為了加快小平家鄉的建設。
新區成立時就提出了“敬業、創業、興業”“三業”精神的廣安,地區各級干部與群眾一道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掀起干事創業熱潮。
“當時的干部群眾滿懷激情,新區機關干部職工白天忙工作,晚上開會、加班﹔為了加快建設機關辦公大樓和職工宿舍,廣大建設者夜以繼日趕工期。”廣安日報資深記者董志剛等一大批親歷者見証過建設新區的場面:官員不分職務大小,深夜加班到工地督工和參加勞動﹔市民群眾扛起鋤頭投工投勞上工地,干群一心搞建設。
為保持黨員干部的沖勁,1997年2月,廣安地委動員全區“奮起二次創業,建好川東門戶”,著眼“一山兩江”搞好“一白二黑”和沿江產業開發。
在“二次創業”的號召下,全區上下“開足馬力”抓發展。短短幾年時間,廣安城南新區城市框架搭建完成,開工建設政府性工程超過2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上百個﹔廣鄰高速、南廣高速、廣渝高速、廣安中心汽車站等一大批交通項目開工建設,廣安火電廠裝機發電、水泥年生產能力達到261.4萬噸……
1997年,全區GDP達到97.4億元,比1993增長71.5%﹔工業增加值達到25.2億元,比1993年增長118.8%﹔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99億元,比1993年增長141.8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33元,比1993年增長125.11%。
1998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廣安地區,設立地級廣安市。
“撤地設市是廣安人民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廣安的建設與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廣安人民的關懷和支持。”1998年9月28日,時任廣安地委書記的羅鬆柏在地級機關形勢報告會上作了題為《以實際行動迎接廣安市的誕生》的講話,他用“五個有利於”總結了廣安撤地建市的重大意義:
一是有利於川東橋頭堡的構建,對於提高廣安的知名度,擴大開放實效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是有利於廣安經濟中心的培育和擴展,對於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城鄉經濟協作發展有重大作用。
三是有利於產業結構的上檔升級,對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的經濟強勢有著重要影響。
四是有利於展示偉人故鄉的新風採,推動廣安經濟大發展、改革開放大突破、精神文明大加強。
五是有利於進一步發揚民主、加強法制、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對更好地全面了解民情、廣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設立地區到撤地建市的五年,是當時廣安歷史上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全區累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2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6.5億元,為建區前五年總量的3倍﹔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5億元,相當於建區前四十年投資額總和。
撤地設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400多萬廣安人民艱辛付出的回報。
撤地設市,是繼往開來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掀開了廣安發展史上的嶄新一頁。
撤地設市,使廣安在新的起跑線上,推動經濟在更高層次、更廣范圍起飛,實現大跨越、大發展。
再開新紀元
闊步未來
風雨砥礪不忘初心,春華秋實繼往開來。從設立廣安地區到現在,26年披荊斬棘,26年風雨兼程。看今日廣安,綜合實力大幅攀升,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鄉村振興全面發力﹔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逐年提升﹔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福祉明顯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市委五屆六次全會以來,廣安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市委提出“1234”工作思路,把省委的“作戰圖”變成廣安的“施工圖”,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闊步未來,廣安正以“1234”工作思路擘畫藍圖。一個目標: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廣安﹔兩個優勢:發揮小平故裡的優勢、緊鄰重慶的優勢﹔三個抓手:抓項目、抓政策、抓資金﹔四個加快建設:加快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嘉陵江流域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紅色旅游勝地。
闊步未來,廣安正全面落實三個抓手,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34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川東北進出口基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干貨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闊步未來,廣安開放合作平台寬廣。推進“三大合作”,建設“三大園區”。加強與深圳、珠海、廈門、汕頭4個首批經濟特區合作,力爭更多特區優質企業、龍頭項目落戶廣安(深圳)產業園。加強廣蓉合作,突出“干”“支”聯動,加快建設廣蓉生物醫藥產業園,爭取一批成都企業落戶廣安。加強廣渝合作,按照為重慶配套的定位,高水平規劃建設川渝合作高灘新區,打造現代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和產城一體化產業園,在川渝合作、成渝城市群一體化進程中打頭陣、做先鋒。
闊步未來,廣安城鄉煥然一新。實施城市提質、鄉村振興“兩大工程”。堅持公園城市建設理念,高標准規劃、高質量建設、精細化管理城市,加大“四張名片”宣傳推介,讓美麗廣安成為聞者向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之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工程,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闊步未來,廣安山清水秀。大力實施“八大戰役”,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深入開展“用雙腳丈量河流”行動,讓廣安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闊步未來,廣安風清氣正。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定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緊扣“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確保主題教育高質量、有特色、見實效。鞏固“兩轉一提一抓”活動成果,進一步促進全市干部職工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落實。
壯美藍圖已經繪就,嶄新時代已經到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安正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廣安而奮斗!
時間軸裡看發展
1993年
GDP41.52億元,固投10.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6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元
1998年
GDP110.84億元,固投44.87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4.1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元
2000年
GDP121.17億元,固投35.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89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元
2004年
GDP210.62億元,固投107.11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7.09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6元
2014年
GDP919.61億元,固投919.19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45.9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5元
2018年
GDP1250.2億元,固投1237.6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0.1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31元
□廣安日報記者 王林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