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不忘改革開放的初心

——重溫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2019年09月12日10:5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順應人民意願,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善生產生活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於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這是對改革開放歷史由來的深刻總結。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人民群眾思安定、謀發展,熱盼生產生活“舊貌換新顏”。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導致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亂難以消除,經濟社會的發展舉步維艱。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同志在不同場合追問: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叫優越性嗎?不優越叫什麼社會主義呢?1978年9月,他在東北三省視察時,走一路講一路,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我們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正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意見和建議,中央政治局決定十一屆三中全會要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為了做好准備,在此之前召開了持續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針對會議情況特別是出現的新問題,鄧小平同志決定在12月13日閉幕會上講一講,並親筆擬出3頁紙、400多字的提綱,形成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

  鄧小平同志認為解放思想是當時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如果思想不解放,就不能解決遺留的老問題,更難以解決出現的新問題,走好改革開放的新征程。他在講話中分析了思想僵化的成因,列舉了思想僵化產生的怪現象,強調它的突出表現就是“把對上級負責和對人民負責對立起來”。一切照抄照搬照轉,書上沒有的,文件上沒有的,領導人沒有講過的,就不敢多說一句話,多做一件事,以至於從實際出發的、得到群眾擁護的正確政策,往往也受到指責。言下之意,要解放思想,就要做到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群眾關心什麼,就抓住什麼。他順應人民對改善生活的期盼,指出:“為國家創造財富多,個人的收入就應該多一些,集體福利就應該搞得好一些。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

  事實表明,隻有解放思想,善於從群眾所想所盼中尋找方向,才能理解為什麼改革、為誰來改革的問題。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的各級領導,無論如何不要造成同群眾對立的局面。這是一個必須堅持的原則。”當然,群眾提出的意見,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要進行分析。黨的領導就是要善於集中人民群眾的正確意見,對不正確的意見給以適當解釋,進而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

  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伴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推進,必然會出現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尤其是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要進行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改革,難免涉及一批人的切身利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比如,機構的改革、企業的改組,都會帶來人員的進退留轉,有些人就會有意見。鄧小平同志在講話中指出:“這些問題很快就要出現,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思想准備。要教育黨員和群眾以大局為重,以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為重。”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在鄧小平同志看來,隻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一定能夠克服改革開放中的各種難題。他在講話中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應當充滿信心。隻要我們信任群眾,走群眾路線,把情況和問題向群眾講明白,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任何障礙都可以排除。隨著經濟的發展,路子會越走越寬,人們會各得其所。這是毫無疑義的。”

  依靠群眾解決問題,就要尊重和發揮群眾首創精神,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中汲取智慧。鄧小平同志在講話中針對不合理的經濟體制,著重講了發揚經濟民主的問題。他指出:“現在我國的經濟管理體制權力過於集中,應該有計劃地大膽下放,否則不利於充分發揮國家、地方、企業和勞動者個人四個方面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實行現代化的經濟管理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所以,“當前最迫切的是擴大廠礦企業和生產隊的自主權,使每一個工廠和生產隊能夠千方百計地發揮主動創造精神。一個生產隊有了經營自主權,一小塊地沒有種上東西,一小片水面沒有利用起來搞養殖業,社員和干部就要睡不著覺,就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因此,鄧小平同志要求各級黨委和每個黨支部,深刻認識到在黨內和人民群眾中,“肯動腦筋、肯想問題的人愈多,對我們的事業就愈有利”。

  改革開放的實踐已經証明,從小崗村的“大包干”到經濟特區的“殺出一條血路來”,從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到溫州模式、蘇南模式的各領風騷,都要歸功於群眾的主動性、創造性。這也正是鄧小平同志在講話中所預見的,促進群眾解放思想、開動腦筋,鼓勵群眾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全國幾十萬個企業,幾百萬個生產隊都開動腦筋,能夠增加多少財富啊!”

  檢驗改革開放的成效,要以人民幸福為標准,要讓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的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是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的。聯系當時正在進行的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問題的大討論,他說了一句名言:“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可以說,強調實踐標准,也是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向前進。因為人民是看實踐的,改革開放的成效也要用這個標准來檢驗。就當時的情況,鄧小平同志特別強調要注意研究和解決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經濟政策這三方面的問題。究其原因,就在於這些問題關系到改革開放能不能為人民造福,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在管理方法上,要特別注意克服官僚主義。鄧小平同志指出:“看一個經濟部門的黨委善不善於領導,領導得好不好,應該主要看這個經濟部門實行了先進的管理方法沒有,技術革新進行得怎麼樣,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多少,利潤增長了多少,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和集體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條戰線的各級黨委的領導,也都要用類似這樣的標准來衡量。”他還明確表示:“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離開這個主要的內容,政治就變成空頭政治,就離開了黨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在管理制度上,要特別注意加強責任制。鄧小平同志認為黨和國家的各級機關中,各地的企業事業單位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無人負責,需要通過擴大權限、責任到人,選用人員、量才授職,嚴格考核、賞罰分明等措施加以解決。他指出:“要發現專家,培養專家,重用專家,提高各種專家的政治地位和物質待遇。用人的政治標准是什麼?為人民造福,為發展生產力、為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積極貢獻,這就是主要的政治標准。”

  在經濟政策上,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通過辛勤努力先富起來。鄧小平同志指出:“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產生極大的示范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這樣,就會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與此同時,他惦記著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區的困難群眾,提出“國家應當從各方面給以幫助,特別要從物質上給以有力的支持”。沿著這個思路,鄧小平同志對先富帶動未富、實現共同富裕的認識逐步深入,提出“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作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大力改善民生等決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的來說,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深刻闡述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進行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隨后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定了基調,實際上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成為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的宣言書。□毛勝

  (據2018年12月25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