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生活中的鄧小平

2019年09月04日10:25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鄧富有幽默感”(2)

告別田中后,鄧小平一行在10點45分來到大倉飯店,拜訪了大平正芳。鄧小平在此感謝大平作為外相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際所作出的積極貢獻,並邀請他借最近的機會訪華。對此,大平說:“我對您不忘老朋友,前來訪問,表示感謝。並期待正在順利發展的日中關系,以這次鄧副總理訪日為轉機,其勢頭更加發展。”

鄧小平和大平雖然是首次相見,但談話時的氣氛像是在重溫舊誼一樣。大平沒有忘記稱贊在座的廖承志的功勞,他說:“我認為在佐藤大使之外還有一位大使,非常有魄力。”“廖先生日語說得非常好,又很了解日本的情況。”鄧小平打趣地說:“他隻有小學生的日語程度,可是他在中國是聞名的高級知識分子。”

下午5點半,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又在下榻的赤坂迎賓館親切會見了已故的日本朋友——前首相片山哲、前社會黨委員長淺沼稻次郎、前首相石橋湛山、前企劃廳長高碕達之助、前郵政鐵道相村田省藏——的家屬,對為中日友好作出了貢獻的先驅者表示感謝,對他們的家屬致以深切的慰問。

訪問期間,鄧小平在細雨霏霏中,興致勃勃地觀賞了京都市容和秋色。京都御所的唐式建筑、日本式庭院,二條城的菊花以及琴聲,使得他多次發出“很好”的贊嘆。他說:“京都沒有高層建筑,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十分喜歡。”二條城事務所所長高橋告訴鄧小平說:“這裡的一切文化,全是我們的祖先向中國學來,而后又以獨自的方式培育起來的。說起來,中國是我們的先生。”鄧小平聽了立即回答說:“現在,這個位置顛倒過來了!”一句話說得大家笑了起來。

當他來到滿山紅葉、雨霧迷蒙的嵐山時,鄧小平感慨萬千,憶起了親如兄長的周恩來。

鄧小平是20世紀20年代初在法國勤工儉學時結識周恩來的,當時,周恩來是旅歐中國共產黨青年團執行委員會書記,鄧小平是他主持的理論刊物——《少年》雜志的“油印博士”。周恩來在旅歐之前,為報考中國留日公費生,曾東渡日本,到過京都嵐山,寫下了《雨中嵐山》《雨后嵐山》等幾首詩。在《雨中嵐山》裡,周恩來寫道:“雨中二次游嵐山,兩岸蒼鬆,夾著幾株櫻。到盡處突見一山高,流出泉水綠中許,繞石照人。瀟瀟雨,霧蒙濃﹔一線陽光穿雲出,愈見嬌妍。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真愈覺嬌妍。”

詩句體現了周恩來在日本尋求了一個又一個的救國方案之后,終於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時的欣喜之情。

如今,煙雨依舊,嵐山依舊。然而,物換星移,故人已去。周恩來所留下的,是他親自倡導卻沒來得及實現的四個現代化事業。所幸的是,他昔日留法時的忠實伙伴鄧小平堅定地接過了這一事業。從某種意義上講,鄧小平這次訪日,正是為了實現這一事業。

鄧小平在亭榭間默默地眺望了一會兒,然后回頭對日本朋友介紹說:“1919年,周恩來總理訪問這裡的時候也是下雨。當時作的《雨中嵐山》這首詩,最近已在北京出版。”對此,日本朋友非常高興,為嵐山能通過周恩來這位偉人的詩篇而被中國人民所知曉深感榮耀。這時,廖承志大概是受到了先哲的啟示,詩興大發,也即席吟誦道:“天高江戶正秋風,煙雨京都葉未紅。大堰河邊人越艷,嵐山樓閣新楓看。”

此情此景,周恩來倘若泉下有知,一定會倍感欣慰的。

“既詼諧,又善辯”

出席記者招待會,面對面地回答記者提出的各種問題,並且借此來表達自己的主張,這對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來說並不多見,尤其是中國剛剛對外開放之時。當鄧小平於1978年10月訪問日本,出席“西歐式”記者招待會時,很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據說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也是鄧小平本人出訪時首次公開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10月25日下午4點,來自時事社、共同社、路透社、合眾國際社、美聯社、法新社、德新社等著名通訊社的400多名記者雲集在東京日比谷的日本訊得俱樂部,紛紛准備毫不留情地向鄧小平“發難”,以期能從這位共產黨領導人的即席發揮中找出破綻來。

但是,鄧小平的表現讓他們既失望又滿足。

在眾多攝影機和照相機的焦距中,鄧小平鎮定自若地簡要介紹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的意義、反霸問題和中國的內外政策。隨后,他攤開雙手,幽默地說:“如果我的回答有錯誤,請大家批評。”

一句話,使會場的氣氛活躍起來,時事社記者率先“發難”:“在剛才的講話中,您說有霸權主義存在,就有世界大戰的危險。不過,我國採取全方位外交,同所有國家友好相處。你認為兩國對世界形勢的認識有沒有分歧呢?”

日本政府對於反霸問題一直採取不明的態度。在23日福田首相舉行的正式歡迎宴會上,鄧小平只是含蓄地談到中日聯合反霸的話。現在,日本記者既然在這種場合挑破了這個話題,鄧小平也就不客氣、毫不掩飾地表了態:“反對霸權主義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核心。因為我們要和平友好,謀求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謀求世界的和平與安全,不反霸是不行的。”“按照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包含的意義來說,我想,如果有人把霸權強加在日本頭上,恐怕日本人民也不會贊成。”

一席話,情真意切,語重心長,說得這位日本記者口服心服,連連點頭稱是。事后,這位新聞記者說:“鄧小平以前雖然幾乎沒有在這種場合下會見過記者,但在巧妙地運用新聞界來宣傳自己某些在正式場合不便表達的思想上,絲毫也不遜色於那些天天會見記者的西方領導人。”

記者們個個都提問尖刻、不留情面,他們接著又提出了“尖閣列島”的歸屬問題。尖閣列島,中國稱“釣魚島”,是甲午戰爭后被割讓給日本的,自古屬中國領土。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時,為了不使該島歸屬問題成為中日關系之間的障礙,周恩來曾對當時的田中首相表示過:“現在還是不要討論,地圖上又沒有標,出了石油就成了問題了。”對此,日方也表示同意。長期以來,日本某些勢力妄圖在這個問題上制造是非,以此來阻礙中日關系的發展,而日本政府也覺得這是個棘手的問題,因此,當日本記者提出這一問題時,會場剎那間緊張起來,大家都屏住呼吸,等著看鄧小平怎樣回答。(於俊道)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