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廣安市廣安區縱深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2019年09月02日10:21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石筍鎮鰲山村東西部扶貧協作柑橘種植基地。

貧困戶參加南潯區企業用工招聘會。

湖羊養殖基地。

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加快建設。

8月30日,在廣安市廣安區恆升鎮長征村雲水灣生態產業基地,一口口塘堰碧波蕩漾,一片片果林生機盎然。“塘中養魚、林中產果,吸引了不少游客來我們村休閑觀光,農旅融合拓寬了貧困群眾的增收路。”長征村第一書記唐強說。

去年,恆升鎮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資金180萬元,在長征村發展500畝桃李生態果林和120畝淡水養魚產業,貧困群眾除獲得土地流轉金和務工收入外,在10年時間內,每年還可從扶貧產業中獲得10.8萬元的利益分成。

長征村生態扶貧產業是廣安區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的一個縮影。2018年4月,為貫徹落實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部署,浙江省南潯區與相距千裡的廣安區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關系。一年多來,兩地心手相牽,真情協作,深入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結對幫扶活動,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譜寫出精彩感人的扶貧新篇章。

人才交流

“南潯經開區管委會工作效率高、節奏快,工作人員經常深入企業主動搞好服務,現場解決困難和問題,作風非常務實……”8月30日,說起去年到南潯區挂職交流的所見所聞,官盛新區管委會主任蘇明遂印象特別深刻。

去年9月中旬,蘇明遂帶著如何做大做強工業園區的課題,赴南潯經開區管委會挂職交流4個月。挂職期間,他深入學習南潯區抓工業經濟和園區建設的工作理念、體制機制,每天和同事到企業與業主溝通交流,還不忘抓住時機宣傳廣安區的政治優勢、區位優勢和園區優勢,動員南潯企業家到偉人故裡投資興業。

“通過挂職鍛煉和交流學習,我們認真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創新了方法,有效提升了抓工業、抓招商、抓園區建設的能力。”蘇明遂坦言。

8月24日上午,在廣安區財政局9樓會議室,一場精彩的“干部提能大講堂”——工業園區建設專題講座讓廣安區200余名領導干部和職工聽得津津有味。台上主講人不是從高校請來的名師教授,而是挂職廣安區委常委、副區長的南潯區委常委黃衛軍。

今年5月23日,黃衛軍從挂職廣安區副區長的南潯區副區長秦勝手中接過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接力棒”。3個月來,他早已進入工作角色,切實擔負起工作重任,積極抓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各項工作。在深入開展調研,抓好協作產業、項目、資金等工作的同時,黃衛軍還主動與廣安區各級干部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體會。

在8月24日的授課中,黃衛軍從如何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三個方面進行了生動講解,全體人員聽后受益匪淺。“黃常委的課觀點鮮明、視野開闊、主題明確,對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對於指導我們在新時期提能力、強素質、守初心、擔使命,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前瞻性。”官盛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帥表示。

扶貧先強智,人才是關鍵。廣安區決策層清醒地認識到,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培養一批思想解放、勇於擔當、具有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的干部。通過深入研究,該區決定依托南潯區對口幫扶廣安區的難得機遇,在人才對口幫扶上精准發力,拓寬合作空間。

記者從區委組織部獲悉,該區從2018年至2020年,啟動實施為期三年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南廣干部交流‘四個一百’行動計劃”,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破除盆地意識、山區意識,不斷提升脫貧攻堅水平,提高推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的能力。

記者得知,廣安區著力實施“干部交流挂職百人計劃”。區委選派區級綜合部門、經濟部門、官盛新區和鄉鎮有培養潛力的年輕科級領導干部、年輕后備干部、引進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到南潯區挂職3個月至1年,3年共選派100人以上。

實施“小平故裡執政骨干培訓百人計劃”。每年選派一批中青年科級領導干部、遞進培養對象、急需緊缺專業技術干部,到南潯區開展主體班次培訓,3年內培養有專業背景的復合型領導干部100人以上﹔每期選派一批專業技術骨干常態化赴南潯區開展插班式專題培訓,3年內培訓100人以上﹔每年不定期開展專題交流研討,通過現場交流、主題沙龍、遠程視頻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城市經營、鄉村振興等交流研討100人以上。

實施“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百人計劃”。對接實施“農村致富帶頭人”對口幫扶項目,3年共選派農業園區、北部片區、貧困村干部、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種養業能手等致富帶頭人100人以上,到南潯區進行集中培訓和現場體驗,提高致富技能。

實施“專業技術人才雙向互派百人計劃”。常態化開展互派教育、衛生、農業等專業技術領域中青年業務技術骨干,到南潯區開展短期挂職交流和集中業務培訓,3年選派挂職和培訓專業技術人才200人以上。

一項項干部培訓交流活動按照部署有序實施,為全區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今年以來,南潯、廣安兩地黨政干部交流15人,其中廣安區赴南潯區挂職12人﹔專業技術人才交流47人,其中南潯區赴廣安區挂職18人,廣安區赴南潯區挂職29人﹔培訓黨政干部291人,其中赴南潯區培訓二批次43人,邀請赴廣安講課培訓237人,湖州市區域合作辦在湖州培訓干部11人﹔南潯區實驗小學6名教師赴廣安區開展送教活動,廣安區60名校長和教師插班參加南潯區暑期專題培訓班﹔南潯區醫護人員在廣安區開展醫護知識講解4期,培訓300余人,為廣安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產聯動

產業扶貧演奏東西部協作“進行曲”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南潯、廣安兩地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和體制機制優勢,全面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一帶、一園、一示范”的產業發展布局,有效助推了廣安區精准脫貧。

在大安鎮司馬村生態種養循環示范基地,粉紅色的湖羊養殖圈舍格外吸引眼球。在養殖場四周,一大片“紅美人”柑橘樹苗新葉泛綠,勃發著旺盛的生命力。

大安鎮黨委書記鄧術芳介紹,湖羊和“紅美人”種養基地處在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沿渠江農業產業扶貧示范帶上,於去年10月啟動建設,種植“紅美人”柑橘苗木180余畝,養殖湖羊110頭,總投資達500萬元,其中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資金250萬元。“湖羊的排泄物作為柑橘的肥料,走生態種養循環發展的路子。”鄧術芳告訴記者,通過土地流轉,湖羊養殖和柑橘種植項目不僅盤活了撂荒的土地,還為貧困農戶提供了就業崗位。目前,大安鎮有23戶86名貧困人口在基地務工,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人均增收達到396元。記者還得知,該產業基地將通過“公司+農戶”“專合社+農戶”的模式,為社員及農戶提供“紅美人”優質種苗,並全程負責技術培訓和服務追蹤,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廣安區東西部扶貧協作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區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全力打造沿渠江農業產業扶貧示范帶,助推現代農業種養銷大循環。據介紹,南潯、廣安兩地共同規劃了涉及10個鄉鎮、覆蓋70平方公裡的農業產業扶貧示范帶。按照種養循環的理念,重點實施“湖羊入川”工程,規劃建設石筍等3個萬頭湖羊養殖基地,以及龍安柚深加工、檸檬、中藥材、淡水魚果蔬種養、中蜂養殖6個產業扶貧基地。2019年,廣安區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幫扶項目9個,投入幫扶資金3050萬元,計劃養殖湖羊1100頭,並配套發展檸檬、中藥材、青脆李等種養循環產業,通過土地租賃、勞務用工、利益連接、產品報銷等方式,預計帶動1800余名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隨著南潯區和廣安區的手越握越緊,兩地如何進一步深化合作?廣安區、南潯區決策層都在思考、碰撞。“創建‘飛地模式’,共建工業園區平台,推動新型工業發展,為工業基礎薄弱的廣安區增添強勁的發展新‘引擎’。”在這樣的構想下,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應運而生。

好想法更有快行動。在去年11月召開的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聯席會議上,南潯·廣安產業園項目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在官盛新區建設首個“飛地”產業園——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項目從簽約到落地,僅用了100天時間。今年3月9日,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

據介紹,產業園規劃面積500余畝,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居、電磁材料等新型工業,計劃總投資12.5億元。目前,產業園已注冊成立公司5家,計劃總投資5.7億元,已引入沃克斯電梯、佳中智能家居等企業。

8月31日,記者在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建設現場看到,4、5號兩幢廠房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工人正在搶時開挖1、2、3號樓基礎工程。據現場施工負責人謝豪介紹,4號樓和5號樓分別是沃克斯電梯、佳中智能家居的生產廠房,目前正在進行室內裝修,10月將全面完成建設,年底前將投入使用。

據悉,為確保項目早建成、早見效,園區探索實施“國有公司+民營企業”的建設和運營模式。其中,核心區項目分別由南潯區國有企業——城投集團和交投集團分兩期建設,並著力招引上下游配套產業,設立地區結算中心,打造“拎包入住式”產業園。

李帥表示,為督促施工單位全力加快項目建設,官盛新區管委會安排專人每天到項目現場巡查﹔定期參加業主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工作例會,協調解決相關問題﹔配合制定每天計劃工作量和實際工作量對比清單,作為對施工單位考核、付費的重要依據,督促加快建設進度。

在發展農業扶貧產業和“飛地產業園”的同時,南潯、廣安兩地同時將目光放在了鄉村旅游上。“南潯區擁有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南潯古鎮,發展鄉村旅游經驗豐富﹔廣安區是一代偉人鄧小平故裡,打造具有江南風情的農旅結合示范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廣安區文廣旅局局長譚華林表示。

今年1月,廣安區文廣旅局與南潯區旅投集團簽訂鄉村旅游發展協議,引入浙江先進民宿發展理念,由南潯旅投集團在大龍鄉投資2000萬元,建設潯棲江南度假區旅游示范項目。譚華林介紹,該項目佔地約50畝,於3月9日開工建設,將以江南水鄉風格建造亭台樓閣、小橋流水、青石板路等,建成后將為游客提供高端民宿、綠色餐飲、燒烤及露營體驗、戶外游樂、會務培訓等服務,打造集康養、體驗、游樂為一體的川東渝北高端民宿群,促進旅游休養大融合,可帶動200余名貧困人口獲益,為鄉村振興探索可行路徑。

目前,潯棲江南度假區已完成投資900萬元,正進行民宿主體內外裝修,以及度假區內景觀基礎設施建設,預計10月1日正式營業。

勞務協作

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

“感謝南潯區為我提供就業崗位,幫我實現轉移就業。我一定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務工掙錢,爭取早日致富。”8月29日,在南潯區務工的恆升鎮長征村貧困村民劉建華在電話中高興地告訴記者。

像劉建華一樣高興的,還有興平鎮文明村貧困村民伍興全。去年10月,伍興全與興平鎮30名貧困戶參加了鎮上舉辦的焊工培訓班。學得一技之長的他,聽說南潯區企業專門來廣安區招聘貧困勞動力務工,便邀約一起參加焊工培訓的14名貧困村民來到招聘現場,沒想到全部成功應聘。讓伍興全激動的是,在南潯區工作不僅工資高,每年還可享受2萬元的財政補貼,一年收入近8萬元,“有這麼高的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哦,我對脫貧奔康信心十足。”

為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創新創業,廣安區與南潯區於去年6月簽訂勞務合作框架協議,在勞動力轉移、解決企業用工方面開展交流與合作。雙方編制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健全兩地勞務協作機制,建立定期聯系和就業信息傳達制度,確保扶貧勞務協作取得實效。

記者得知,去年以來,雙方積極加強技能培訓,結合兩地主導產業發展和貧困人口技能需求缺口,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採取集中授課、實地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貧困家庭就業技能培訓班66期,培訓貧困人口1800人,培養致富帶頭人125人。組織100余名農村致富帶頭人走進南潯,實地學習湖羊、“紅美人”柑橘等特色種養殖技術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培育出一批專業技術強、創業水平高,能帶動貧困勞動力脫貧增收的骨干力量。

同時,強化政策扶持,出台《關於做好鼓勵貧困戶務工就業脫貧工作的通知》《南潯區廣安區勞務協作扶貧車間和就業基地認定獎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對到南潯就業的貧困人口給予最高2萬元的就業扶貧補助,推動貧困人口就業。做好就業服務,主動對接南潯區人社局、工商聯,積極協同配合,搭建就業用工平台,定期發布和更新浙江企業用工信息4053個,組織57家南潯企業赴廣安區舉辦東西部扶貧協作招聘會10場,在廣安區重點鄉鎮開展勞務專場招聘70余場,提供1200余個就業崗位,分5批組織82名廣安貧困勞動力赴南潯就業。成立南潯—廣安勞務協作工作站,明確專人負責溝通協調廣安在南潯就業的貧困人員生活、工作情況,將其納入南潯區總工會服務保障范圍,促進5000余名貧困勞動力在浙江等東部地區穩定就業。

□於丹 秦炫 何建 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 文/圖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