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從跟跑到領跑 寇學文闖出“模具”人生

2019年09月02日10:17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創業之初,第一筆訂單就是給華為總部做招牌,任正非親自跟他談成了這筆9500元的訂單﹔事業小成時,他傾其所有投資電子寵物,卻因市場的快速變化血本無歸﹔幾經商海沉浮,他從零做起,借來10萬元“殺回”模具老本行﹔事業有成后,他感恩桑梓,回饋家鄉。如今,他創立的其正集團,是中國產品制造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高科技企業集團。

他就是寇學文,出生在廣安市岳池縣酉溪鎮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現任深圳市四川商會會長、其正集團董事長。

為充分展示小平故裡人的良好形象,激發更多鄉友在外創業、回報家鄉,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廣安貢獻力量,8月中旬起,市委宣傳部組織廣安日報社、廣安市廣播電視台骨干記者,奔赴我市開放合作主戰場——廣東、江浙、成渝地區,開展了“天南地北廣安人·建功立業新時代”集中採訪。重點採訪了一批在這些地區艱苦創業、勇於拼搏、感恩桑梓、回報家鄉的優秀鄉友代表,充分展示他們艱苦創業、勇於開拓、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生動講述他們爭當家鄉宣傳員,為家鄉發展牽線搭橋,為家鄉建設出力添彩的精彩故事。從今日起,廣安日報開設《天南地北廣安人·建功立業新時代》專欄,將陸續刊發此次採訪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人物名片

姓名:寇學文

性別:男

籍貫:岳池縣酉溪鎮

職務:深圳市四川商會會長、其正集團董事長

3年內,他從打雜的學徒變成了最年輕的管理人員

1987年,16歲的寇學文隻身前往深圳。一下火車,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讓出身農門的他看花了眼。

沒有高學歷、沒有專業技術,寇學文第一份工作是靠親戚介紹到港資企業當學徒。當學徒說得好聽是學技術,其實就是一個打雜工,每天干的就是端茶倒水、打掃清潔的活,根本沒有人願意教他技術,甚至有人輕蔑地叫他“北佬”。

那時,寇學文的目標是當“萬元戶”。學徒每天有4塊錢的工資,加班費一小時8毛錢。為了早點當上“萬元戶”,在不加班的情況下,寇學文收過廢品、賣過水果,有時還會到其他企業兼職。

盡管寇學文很努力,但這樣的薪酬要實現“萬元戶”的目標,比登天還難。寇學文心想,當雜工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學技術!

一個16歲的毛頭小子,技術師傅壓根兒不會正眼瞧他,哪有機會學技術?於是,勤勞機靈的寇學文三天兩頭去跟技術主管“套近乎”,請他們喝酒聊家常,辦好他們交代的雜事,目的隻有一個:學技術!

一有時間就鑽進廠房練技術,休息時間少之又少的寇學文,沒有覺得累,反而非常享受學東西帶來的成就感。

越努力越幸運!幾個月的時間,寇學文就從學徒變成了技術工人。兩年后,19歲的寇學文就跳槽到模具行業的大佬——日資廠“皇冠”當拉長,是部門當時最年輕的管理人員。

創業初期,他跟任正非談了一筆9500元的生意

1991年,處於快速發展的深圳特區,處處蘊含著商機。隨時觀察著深圳發展的寇學文,當然不會錯過這次創業的機會。

廣安人骨子裡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干脆利落,說干就干。已經是日企管理層的寇學文毅然辭掉工作,通過技術入股的方式,加入朋友的模具公司。沒過多久,寇學文終於成為“萬元戶”,這一萬元也是他的創業啟動金。

1992年,寇學文帶著七八個兄弟開始單干,買了幾台簡易設備,在偏遠農村租了一套農房,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文化昌工藝品有限公司。

“哪裡是公司,其實就是一個小作坊。”回想創業之初,寇學文的辛酸苦楚一下涌上心頭。他說,夏天沒有風扇、空調,熱得沒辦法,他就和兄弟們在樓頂打地鋪乘涼,炒一份田螺、米粉當下酒菜,幾個人可以聊到天亮,“那段最艱苦的日子卻成為最懷念的時光。”

就是在這樣的小作坊裡,寇學文接到了第一筆訂單:給華為做招牌。當時,華為廠房僅有800平方米,30多個工人,老板任正非親自出來談業務,寇學文報價11000元,兩人經過半小時的討價還價后,以9500元成交。

生意談成了,但寇學文心裡明白,他的設備根本做不了大招牌,敢接這筆訂單,完全是因為他有好技術。沒有機械,他們就手工噴涂﹔沒有搬運設備,他們就自己扛貨。在規定的時間內,寇學文交出了令華為滿意的產品。(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之后,訂單變多了,但由於實力弱,訂單又雜又小。為了接到大訂單,寇學文騎著自行車把深圳的模具加工廠都跑遍了,尋求商機。

1993年,聽說老東家“皇冠”有一筆大訂單要做,寇學文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主動找到當時的主管,請求把這筆訂單給他做,但日資企業對於合作企業的資格審核一向嚴格,哪有情面可講!

這麼好的機會怎麼能白白放棄,寇學文急中生智,終於想到了對策:跟大企業合作,產品仍自己生產。

訂單如願到手后,他就帶著一幫人開始“玩命”地干。每天,寇學文就穿著短褲、光著腳在廠裡沒日沒夜地干活﹔一箱箱的貨物,別人靠叉車搬運,他就請來兩個大力士搬運,每天要吃幾斤肉,吃得他“心痛”。

跟老東家合作了兩年,每個月有10多萬元的收入,這是寇學文第一次賺大錢。用積累的財富,寇學文租了更大的廠房,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期,不斷打破場地、人員數量的門檻,規模越來越大,1995年6月創立了其正集團。

轉型失敗,他借來10萬元“殺回”模具老本行

寇學文的成功來得太快,20歲出頭的他已經完成了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實現的跨越,但人最怕的也是成功太早。1998年,寇學文陷入人生最低谷。

1996年到1998年,VCD紅遍大江南北,寇學文借著這股潮流,賺了一大筆資金。

潮流來得快,走得急。1998年,VCD不再流行,寇學文失去了最大的合作商,其正集團面臨轉型。

當電子寵物開始流行時,寇學文跨行投資電子寵物市場,剛開始每天兩百萬元左右的盈利讓他失去了判斷。大膽的寇學文把所有的身家投進去,誰知,當產品生產出來時,價格從幾百塊下降到十多塊,連買芯片都不夠,400萬台電子寵物讓寇學文虧得血本無歸。

這一次失敗的創業經歷,成為寇學文人生中刻骨銘心的教訓。他回到老家,停下自己冒險疾行的步伐,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

錢沒了,雖然心痛,但寇學文身上那股敢闖敢拼的勁頭還在。1999年,他從父親那裡借來10萬元,再次奔赴深圳,重新回到創業大軍中去。這一次,寇學文的目標很明確:踏踏實實做回老本行——模具。

重返模具行業,寇學文發現,在他轉行電子寵物市場的那幾年,曾經的合作伙伴其真公司飛速發展,但寇學文知道其真公司的總經理屬於技術型人才,對跑業務一點也不在行。腦袋靈光的寇學文一下就想到了“借雞下蛋”的辦法。

怎麼“借雞下蛋”?

寇學文提出免費為他們跑業務,保証讓他們各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讓他們有接不完的訂單,但寇學文有一個條件:其真公司做不完的訂單,必須交給他做。

啥也不用出,就有接不完的訂單,其真公司滿心歡喜地接受了這份“雙贏”的合作,還聘請寇學文擔任副總經理。就這樣,寇學文將拉到的大部分訂單交給其真公司,自己則接一些小訂單。他把賺到的錢都投入到設備上,沒過幾年就擁有了200多台設備。當有了足夠的積累時,寇學文終止了與其真的合作,推廣自己的公司,最終以口碑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寇學文說,2009年后的10年,他不再冒險,穩扎穩打致力於打造完整的模具加工產業鏈,同時更加重視企業規范化、規模化建設,在企業擴大的過程中做到了清晰頂層設計,明確落實步驟,努力實現企業的最優化發展。

如今,其正集團不僅擁有國內數一數二的一流廠房,集團業務更是涉足工業地產、商業地產、金融等多領域並獲得了良好發展。

立足川、深、港,面向世界,其正集團迅速成長為中國產品制造業具有領先地位的高科技企業。

感恩桑梓,他將產業延伸到了家鄉

模具能夠復制出一個個相同的產品,但做模具發家的寇學文的人生卻難以復制。

不到30年時間,寇學文的企業從一個不到10人的小作坊,發展到擁有2400余人的多元化集團,從跟跑者變成領跑者,吃過的苦寇學文自己都記不清了,但初到異鄉遭人排擠的經歷,讓寇學文對家鄉的情感更加深厚。僅在深圳、惠州、東莞三地,其正集團就創舉性地解決了大批川籍人員的就業問題。集團員工中,川籍員工所佔的比例高達60%,在人員結構和經濟形態復雜的廣東,這是極其可貴的。

2012年11月30日,深圳市四川商會換屆選舉大會上,寇學文當選新任會長,在致辭中,他這樣說道:“隻有扎根深圳,才能更深更透地回望四川。”

擔任會長后,寇學文誠信重義,整合多方資源,開辟多種渠道,把深圳市四川商會變成廣大在深川籍企業謀發展、聚鄉情的地方,同時積極促進川深兩地經濟投資和家鄉建設。

2018年,寇學文組織深圳市四川商會的會員返鄉投資考察,推動西部國際石材產業城落戶前鋒,填補了西部區域內尤其是西南區域沒有大型石材產業城的市場空白,極大地支撐區域建設和經濟提升,成為前鋒區拉動經濟、服務民生的支柱性產業。

目前,商會會員企業還在廣安投資了棗山文旅小鎮、前鋒智能制造等多個項目,助推廣安經濟發展。

身在鵬城,心系家鄉。寇學文表示,他將盡最大努力,引薦更多的優質企業,助力家鄉制造業的發展。

□廣安日報記者 陳玲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