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體悟解放思想的方法論智慧

——重讀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2019年08月29日10:45    來源:《學習時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78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開啟了全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征程。講話提出從生產實踐、體制機制變革和領導方式創新等方面入手進行思想解放,強調全黨在解放思想上形成共識、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大意義。重溫這篇經典文獻,體會講話中關於解放思想的方法論智慧,對於凝聚共識,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征程具有深刻的啟迪。

  解放思想的背景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不解決思想觀念的問題、不打破人們頭腦當中固有的、僵化的觀念,從思想上調動起人們對於重大歷史任務的認識,就難以在新長征中取得新的勝利。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社會,由於長期受“以階級斗爭為綱”思想的影響,人們的頭腦被各種條條框框困得死死的,照抄照搬照轉、脫離實際的本本主義嚴重,人們對於許多的怪現象熟視無睹。因此,鄧小平開篇強調“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它不是簡單的思想觀念的問題,而是必須提高到政治的高度才能加以理解的重大問題。很顯然,鄧小平抓住了那個歷史時期解放思想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打破這種僵化和固化的現實處境,需要站在時代潮頭的振臂一揮,需要心系黨和國家發展命運的深切吶喊,需要巨大的政治自覺和理論勇氣。鄧小平正是從黨、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指出:“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解放思想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隻有從解放思想入手,才能重新激發和釋放出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然而,思想觀念本身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穩定性,表現出巨大的慣性、惰性以及根深蒂固的特征,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一切已死先輩們的傳統,會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打破思想上的束縛比破除現實的障礙更不容易。但是,不破除那些束縛人們頭腦的觀念,不撤掉思想中的藩籬,我們的事業就會停滯不前,黨的基本理論也難順利發展。因此,在當時的背景條件下,解放思想的提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結果,隻有用解放了的思想才能自覺意識到解放思想所帶來的革命性意義。也隻有解放思想,才能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聯系中國實際,創造性提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構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解放思想的火炬點燃了中國社會謀求發展進步的薪火,它所迸發出的巨大力量迅速燃遍了中華大地。

  解放思想的阻力和動力

  要想真正解放思想,必須分析影響思想解放的阻力和動力,這就像在革命戰爭中區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分清敵我有助於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鄧小平在文中列出了思想不解放的四種情況,一是面對迷信盛行、思想僵化的局面,不敢解放思想﹔二是官僚主義背景下,不用解放思想﹔三是“干和不干一個樣,四平八穩”,不願解放思想﹔四是“因循守舊,安於現狀,不求發展,不求進步,不願接受新事物”的習慣勢力還在發揮影響。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必須加以破除。

  繼而,鄧小平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條件”,必須充分發揚民主,創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創造精神,在唯物史觀基礎上,承認多勞多得和物質利益,從而調動起人民參加生產的積極性,激發人民從事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和無窮創造力。因此,把握住人民群眾的利益、願望和要求,就找到了推進思想解放的基本動力。鄧小平首先通過分析和把握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把人民群眾看作解放思想的社會歷史主體,通過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找到了動力之源。其次,鄧小平從黨執政的角度反思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深刻思考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黨的執政規律,自覺提出黨帶領全國人民開展思想解放運動,主動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及時轉變工作重心。黨自身的政治自覺和先進性是解放思想的關鍵動力。隻有既厘清解放思想的阻力,又找到心系群眾、一心向黨的強大動力,才能以強烈的大局意識、極高的政治站位和高度的使命感,把解放思想不斷推向前進。

  解放思想的具體方法

  在這篇講話中,鄧小平通過對解放思想宏觀大勢和實施前景的分析判斷,引領和示范了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如何通過細致扎實的具體工作來解放思想。他提出,要針對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從關鍵領域著手,加強經濟建設和法律建設,並與領導方式的調整相結合,持續推進思想解放,達到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目的。

  解放思想要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解放思想是時代變化的要求,必須從改變落后生產面貌,加快經濟發展入手,來推進高速度、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鄧小平充分認識到經濟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在談民主時著重講了發揚經濟民主的問題﹔在研究各方面新情況、解決各方面新問題時,尤其強調“要注意研究和解決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經濟政策這三方面的問題”,從根本上實現全國工作重心從政治運動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解放思想要與體制機制變革相結合。解放思想既要突破舊有制度框架的限制,更重要的在於推進適應社會發展的、新的體制機制的建立。大到法律法規、黨的紀律和規矩,小到一個生產單位的具體的考核制度,鄧小平都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性意見。他特別強調制度建設中的循序性原則,他說:“法律條文開始可以粗一點,逐步完善。有的法規地方可以先試搞,然后經過總結提高,制定全國通行的法律。修改補充法律,成熟一條就修改補充一條,不要等待‘成套設備’。總之,有比沒有好,快搞比慢搞好。”他重視用法律來確定國家和企業、企業和企業、企業和個人之間的關系,要用法律來解決它們之間的矛盾,同時建立起嚴格考核,賞罰分明,具有可操作性的責任制,實事求是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

  解放思想要與領導方式創新相結合。鄧小平強調發揮黨的優良作風,黨內要分清理論是非、路線是非,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克服各種錯誤思想。全黨同志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適應形勢要求,學經濟學、學科學技術、學管理,“根本的是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同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同時還要滿懷信心地走群眾路線,信任群眾,以大局為重,以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為重。

  解放思想的落腳點

  解放思想從來都是與統一思想相一致的。解放思想的最終落腳點在哪裡?鄧小平在文中反復強調全黨在解放思想上達成共識的重大意義,他說,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目的“正是為了向前看,正是為了順利實現全黨工作重心的轉變”。這個命題成了隨后召開的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詞。解放思想是要把全黨的認識集中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任務上,統一於黨的新的理論創新成果上,凝匯於中央全會的決議上,以改革開放的巨大勇氣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上。在解放思想基礎上的新的統一思想就是落腳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的過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統一思想。思想統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他強調:“隻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前,解放思想主要是突破來自於意識形態教條的束縛的話,那麼新時代思想再解放更需要對歷史方向的高度自信和不畏艱難的現實韌性,把認識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在這一理論寶庫中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找動力,在統一思想中推動思想再解放、廣解放、深解放。焦麗萍

  (據2018年12月26日《學習時報》)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