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銅像。 賀清華 攝
偉人故裡,紅色旅游勝地,始終立於改革潮頭的廣安,去年緊扣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提出了“1234”工作思路,向世界遞出“四張名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吸引力、競爭力不斷增強。
眾多前來投資興業、旅游觀光的人發出感慨:新思路、新名片、新廣安,展現廣安新魅力,催生廣安發展新動能!
八月的廣安,氣溫一路飆升。與氣溫一同飆升的,還有廣安的發展熱度和知名度。
前不久才舉行的2019華蓥山旅游文化節,吸引了來自深圳、珠海、百色、成都、重慶等省內外友好城市的嘉賓、企業代表等眾多游客,感受到了廣安之美。
活動雖已落幕,熱度未減絲毫。
以旅游文化節為平台向世人推介廣安,不僅催熱了“小平故裡行、廣安歡樂游”,更掀起了投資廣安的熱潮,一大波企業家向廣安投來關注的目光。
事實為証:前不久,廣安推出了華蓥山黑龍峽漂流、石林景區提質等招商項目,項目一經推出,便有多家企業拋出合作投資的橄欖枝﹔8月初,來自大連金弘基集團的代表專程來到廣安,考察對接一、二、三產融合及鄉村旅游項目,目前已達成初步投資意向﹔今年“五一”剛試營業的華蓥山歡喜坪度假區這幾天推出了兩個招商項目,已有數家企業爭相尋求合作……
城市核心名片 發展動力之源
一方面練好內功,讓城市更具活力、魅力、發展力、競爭力﹔一方面做好宣傳,讓社會各界更加了解廣安、認識廣安、理解廣安、支持廣安
2018年,注定是被載入廣安史冊的一年。
1978年,在鄧小平同志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
2018年,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起點,繼承和發揚改革精神,市委市政府鮮明提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發揮小平故裡優勢,把小平家鄉的優勢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將各地對小平的感恩之情轉化為推動小平家鄉發展的實際動力。
打好偉人故裡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張牌如何打?廣安思路明晰:立足長遠打基礎,苦練“內功”謀發展。
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村民唐延川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向內“發力”。
“以往我家種的龍安柚果子結多了發愁賣不出去,今年,我再也不用擔心了。”唐延川的不擔心、有底氣來自我市高質量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去年,市委提出將獨具偉人故裡特色的龍安柚、廣安蜜梨、鄰水臍橙打造成廣安“三大拳頭產業”,龍安柚也隨之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時機——成立國有公司,建立龍安柚加工廠,對龍安柚進行統一收購、加工、銷售,不僅讓龍安柚身價倍增,也讓眾多像唐延川一樣的柚農富了起來。
具有廣安特色的農業發展欣欣向榮,構建廣安“34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同樣讓人感受到偉人故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力量。
堅持“因地制宜,一縣一特色、一園一支柱”理念,岳池縣瞄准生物醫藥產業,廣安區重點布局都市產業,前鋒區大力發展輕紡服裝產業,武勝縣重點推進食品飲料產業,鄰水縣大力發展以汽摩配套為主的裝備制造產業……工業挺起偉人故裡發展的脊梁。
“經濟發展讓大家腰包裡的錢更多了,而每天都能看見的變化還有城市建設得更美了。”市民王國發同樣感受到了廣安為擦亮偉人故裡名片所下的功夫。
一條條新建的道路寬闊大氣,一條條改擴建的街道霓虹閃爍,一處處新改建的公園、廣場、綠地風景迷人……去年以來,廣安實施的城市提質工程,城市新形象、新氣質讓眾多外地游客、本地市民感慨: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品位不斷提升,新廣安,散發出無窮魅力!
打好偉人故裡牌,廣安的發力點不止於此。
為充分發揮偉人故裡優勢,加快建設特色黨性教育基地,去年11月,廣安成立了小平干部學院,面向全國開展干部黨性教育培訓,宣傳推介廣安。
讓人欣喜的是,前不久,小平干部學院被中組部列入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備案目錄,成為四川省躋身該目錄的3家黨性教育基地之一。
眼光向內,做強“偉人故裡牌”,廣安做足功課。
眼光向外,推廣“偉人故裡牌”,廣安火力全開。
請進來:舉辦“全國首批經濟特區主流媒體廣安行”採訪活動,邀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的主流媒體以及人民網、新華網、四川在線等新聞媒體,宣傳廣安,推介廣安﹔舉辦“小平故裡之旅·創新創業之行”首批經濟特區青年企業家走進廣安座談會,邀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的青年企業家代表共敘友情,投資發展。
走出去:從廣安黨政代表團赴深圳、珠海學習考察,到走進奧港澳舉辦系列活動﹔從黨政代表團走進廈門、汕頭,到西洽會、旅博會、農博會,廣安率先出擊,主動向世界遞出“四張名片”,展現偉人故裡風採。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偉人故裡越來越火。
火,體現在廣安見諸媒體的頻率上:從最近半月談的《業廣民安》,到人民網《廣安四張名片,請接收》,從四川經濟日報《廣安珠海深入三大領域合作開啟新篇章》,到重慶日報《四川廣安 加速全域開放 助力經濟騰飛》,偉人故裡的名片更加響亮。
火,體現在來廣投資興業的企業上: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招引項目342個,協議資金711.19億元,招商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1.2億元。招商引資項目(包括續建)國內省外到位資金居全省第7位,廣安已成為眾多企業家青睞的投資高地。
火,體現在開放合作的成效上:廣安不僅與重慶、成都、浙江南潯區等地建立起“飛地產業園”,還與鄧小平同志倡導設立的深圳、珠海、廈門、汕頭4個全國首批經濟特區均建立起了戰略合作關系,成為四川唯一與首批經濟特區全部締結友好關系的城市。
傳承紅色基因 筑牢文化之魂
用好紅色資源、挖掘紅色內涵、做好紅色文章,讓紅色更紅﹔以紅色為龍頭,做好文旅結合文章和生態文章,全域旅游魅力凸顯
火紅的八月,2019華蓥山旅游文化節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作為加快建設紅色旅游勝地,大力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一場高水准、高質量、大規模的文旅盛會,此次旅游文化節不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廣安獨特的人文景致和深厚的紅色歷史文化底蘊,更宣傳了華蓥山紅色旅游、生態康養旅游新模式,以文化旅游喚起文化記憶。
游客甘玉蓉為活動點贊:“旅游的狂歡、文化的盛宴,以旅游文化節為平台助力紅色旅游勝地打造,廣安文化旅游的影響力和發展潛力正在與日俱增。”
偉人故裡,魅力廣安。紅色,一直以來都是這座城市最靚麗的底色。
看紅色資源:這裡擁有小平故裡紅色旅游資源和華蓥山紅岩、雙槍老太婆的故事,被納入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其中,華蓥山集雄、奇、險、幽於一身,被郭沫若譽為“天下第一雄山”,華蓥山游擊隊、雙槍老太婆的故事廣為流傳,華蓥山寶鼎享有“東朝寶鼎,西朝峨眉”美譽。
看人文底蘊:廣安不僅是小平故裡,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資源也獨特多樣。“巴渝舞”、坐歌堂、雲童舞、竹絲畫帘、武勝剪紙等民俗文化內涵豐富﹔珍貴文物數量居全省前列……
在新時期,面對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和省委書記彭清華對廣安提出“打好紅色旅游牌”的要求,廣安該如何答卷?
去年,根據省委“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安排,市委書記李建勤帶頭,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怎麼辦”“怎麼干”大討論。
思想的碰撞,產生智慧的結晶。
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濃墨重彩地提出,將“加快建設紅色旅游勝地”作為廣安發展的四大突破重點之一,確定了“鄧小平故裡和華蓥山成為兩大紅色旅游品牌,廣安建成全省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成為四川紅色旅游國際形象展示窗口,實現紅色綠色融合發展”的主要任務。
思路明晰,行動緊跟。
做強紅色文章:加強紅色文化整理、研究,創作愛國主義題材大型川劇《南海李准》,打造音樂劇《雙槍》﹔策劃開展各類紅色主題教育活動﹔深入挖掘華蓥山游擊隊遺址、紅岩英烈事跡、三線建設遺址等紅色資源……
做強兩大品牌:以鄧小平故裡景區為重點,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打造鄧小平故裡紅色旅游品牌﹔推進華蓥山旅游整體開發,建設“旅居城”,讓華蓥山逐步變成知名的康養避暑休閑度假基地。
推進“旅游+”:完善旅游服務功能,構建城市旅游環線﹔推進“旅游+文化教育”“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交通”融合發展。
紅色文化是紅色旅游發展的“根”和“魂”,旅游是紅色文化發展的平台和載體,二者緊密結合,賦予了廣安紅色旅游強大生命力。
最近,廣安推出了十大文旅精品線路,在首次推出渝廣記憶之旅、渝西廣安之旅、初心教育之旅三條線路的同時,還對尋古探秘之旅、紅色經典之旅、醉美賨城之旅等七條原有線路重新進行優化布局,融入眾多文化元素,並把廣安眾多的文旅景區景點串聯起來。
“我覺得廣安旅游越來越有魅力了。”來自成都的游客王報國點贊,“特別是對紅色文化的挖掘與展示,讓人印象深刻。”
加快融入全省休閑度假旅游線路、川東北文旅經濟帶,廣安在以紅色旅游業為龍頭的同時,做好綠色生態文章,形成了集文化體驗、戶外運動、康養休閑、濕地觀光、鄉村旅游等於一體的全域旅游形態,推動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紅色廣安,全域旅游,魅力凸顯。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安接待游客2550.6萬人次,同比增長9.32%,旅游收入259.7億元,同比增長13.99%。(廣安日報記者 劉定春)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