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倫藥業生產車間一片繁忙。
成都·廣安生物醫藥協作園區一角。 (資料圖片)
工人觀測全自動岳池米粉生產線運行情況。
慕華電力機具公司員工在生產牽引繩。
70年長路漫漫,70年砥礪奮進。新中國成立以來,岳池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工業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歷史性飛躍。
如今,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岳池聚焦生物醫藥、輸變電、米粉三大優勢產業,通過項目帶動,聚力平台建設、創新驅動,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開啟了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今年上半年,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123.4億元、增長9.6%,工業增加值增長9.2%,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8.1億元,工業技改投資8.7億元……一連串“半年報”上的亮麗數字,展示著岳池著力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建設全省縣域經濟強縣的決心和力度。
數說 成效
今年上半年,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123.4億元、增長9.6%,工業增加值增長9.2%,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8.1億元,工業技改投資8.7億元。
工作重點
●緊緊圍繞生物醫藥、輸變電、米粉三大優勢產業,不斷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強化平台建設,堅定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做實做優生物醫藥、輸變電、米粉“三篇文章”,加速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加快成都·廣安“雙飛地”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突出高端化學藥、現代中藥兩個方向,協同建好醫藥研發、生產、種植三個基地,強化落實資金、人才、政策、配套四個保障,著力構建“藥、醫、養、食、游”五業融合的大健康產業格局。
●聚焦落實好“兩步走”戰略目標的第一步,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機制、產業發展”工作思路,編制完成輸變電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輸變電產業園建設規劃,制定輸變電產業發展專項扶持政策,加快籌建電力職業學院,組建新一屆輸變電協會,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
從弱到強 經濟總量迅速攀升
8月13日,驕陽似火。在四川省岳池特曲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岳池特曲)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我們全體員工積極備戰,狠抓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強化市場銷售,確保圓滿完成既定目標。”公司副總經理劉德華介紹說。
新中國成立初期,岳池工業家底“一窮二白”,到201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245.2億元。在這70年工業奮斗史當中,有一位特殊的見証者,就是岳池特曲。
據介紹,岳池特曲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國營岳池縣酒廠。當時的國營酒廠,其實只是把全縣私營釀酒作坊集中起來實行專營,連統一的廠房都沒有。
“1960年,在岳池縣麻柳橋這個位置建立了岳池縣酒廠廠房,基本上都是原有的木結構瓦房,這些廠房構成了岳池縣酒廠最基礎的車間。”岳池特曲原廠長楊日勤表示。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拉開帷幕,岳池縣委縣政府將“工業強縣、工業富縣”作為發展縣域經濟重點來抓,工業經濟得到迅猛發展。岳池特曲也在這波“浪潮”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特別是該公司生產的“岳池特曲”酒,流行於川渝兩地,深受老百姓喜愛。
“1983年,我們公司繳納的酒稅是150多萬元,大概佔全縣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90年代之后,公司年產量可以達到三四千噸,產品質量也得到了提高,年銷售額最好的時候有8000多萬元。”楊日勤說。
從最初的小車間到現在的大公司,岳池特曲見証了岳池工業的發展壯大。伴隨著岳池工業逐步成長,如今的岳池特曲已擁有員工200余人,總資產5億余元,成為川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酒類產品研發和生產基地。
岳池特曲的成長史只是岳池工業經濟發展史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1991年,全縣有工業企業9121個,企業職工10182人,固定資產原值1.08億元,按1991年可比價計,總產值2.42億元。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岳池縣依托資源優勢,食品行業、小磚瓦廠、預制構件廠、沙場和石場建筑行業發展迅速。2003年,全縣有工業企業4685個,總產值16.41億元,工業增加值1.27億元。
此外,岳池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也發生在2003年。2003年,該縣成立岳池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集聚、集約、產業發展與城鎮功能耦合”的布局原則,形成醫藥和機械加工、食品酒類強力驅動、電子電器等產業競相發展、生產服務協調配套的新型產業空間格局。
與此同時,該縣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通過分類指導,強化服務,實現全縣規上工業企業追趕型、跨越式發展。2017年,該縣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12戶,87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45.2億元、增長18.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
“現階段,岳池工業發展處於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該縣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加速構建現代工業體系,筑牢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岳池蹄疾步穩。
優化結構 工業轉型步伐加快
8月14日,位於岳池縣經開區的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安分公司大容量注射劑生產車間內,制坯、滅菌、燈檢、包裝……工人們各司其職,現場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
該公司專業生產塑料軟瓶及大輸液產品,是川東北地區最大的醫藥生產企業。科倫藥業的建成投產,對岳池縣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推動力。
“公司於2004年開始修建,2005年建成,2006年正式投產,2007年實現產值2億元、稅收1480萬余元。2019年,預計產值6億元以上,稅收超過億元。”公司總經理文登攀介紹說。
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縣,岳池因盛產稻米而享有“銀岳池”之美譽。農業發達的背后,折射出的卻是工業的萎靡。隻有大力發展工業,才能實現富民強縣。岳池縣決策層達成共識:建設工業園區,發展醫藥產業。
然而,工業經濟的長期空白,使岳池醫藥產業發展舉步維艱。“必須引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思路既定,抓落實成為關鍵。2004年,岳池縣引進科倫藥業,作為該縣引進的一家醫藥企業,科倫藥業的落地和建成讓岳池縣實現了醫藥產業從無到有的轉變,也助推了岳池工業經濟加速發展。
如今,該縣經開區共入駐科倫藥業、仁安藥業、裕健藥業、新青陽藥業等醫藥企業40余戶,醫藥產業規模位居全省前列。
1978年產值為零,2018年實現產值68.7億元,岳池生物醫藥產業從無到有,取得突破性發展,只是岳池縣工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生動實例。近年來,該縣通過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工業發展新動能不斷積蓄,支撐工業經濟壯大變強。
數據為証,2013年,該縣農產品加工、機械電子、醫藥制造、輕紡服裝、建筑建材在全縣工業總產值中的佔比分別為43.03%、9.75%、10.77%、16.98%、17.73%。到2017年,佔比分別為31.7%、10.65%、26.06%、10.87%、17.39%。
2018年11月22日,岳池縣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又迎來一個重大機遇。當天,成都和廣安兩地簽訂了《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戰略合作協議》,正式開啟成都廣安生物醫藥“雙飛地”建設新征程。
“按照‘一縣一特色’‘一園一支柱’的產業發展思路,圍繞建設全國一流、西部領先的國家級醫藥高新區,突出高端化學藥、現代中藥兩個方向,協同建好醫藥研發、生產、種植三個基地,強化落實資金、人才、政策、配套四個保障,著力構建‘藥、醫、養、食、游’五業融合的大健康產業格局,加快建設西部醫藥健康城,全力推動岳池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該縣經開區機關黨委書記彭小龍對岳池生物醫藥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創新驅動 匯聚工業發展新動能
連日來,在四川省銀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豐食品)的生產車間裡,制絲、老化、鬆絲、烘干……一排排自動化生產線加速運轉,企業員工們正搶抓時間趕制一批將要發往香港、珠海等地的訂單。
銀豐食品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銷售米粉制品的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生產的“蓮橋”牌蓮子系列米線深受消費者喜愛。歷經幾十年的發展,該公司從最初的小作坊逐漸發展成現代化的大工廠。
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不斷拓寬,如何適應行業新標准,滿足生產新需求?“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努力嘗試,通過對生產設備、工藝進行升級和攻關技術難題,終於解決了米粉在不含添加劑情況下易渾湯、斷節的問題。”該公司總經理許斌介紹說,公司於2013年獲得省級成果鑒定“國內領先”稱號,2014年獲得廣安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今年,我們持續加大科技投入,開發了苦蕎米線和紫薯米線兩個新產品,使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銷售形勢喜人。”公司銷售部經理屈宏表示,接下來,公司還將充分整合優勢資源,積極與四川大學、西南大學對接,創新發展理念,不斷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實現高質量發展。
銀豐食品僅僅是岳池縣強化創新驅動,匯集工業發展新動能的一個生動實踐。今年以來,該縣緊緊圍繞生物醫藥、輸變電、米粉三大優勢產業,不斷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強化平台建設,堅定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做實做優生物醫藥、輸變電、米粉“三篇文章”,加速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提升縣域經濟核心實力。
在生物醫藥方面,該縣按照“12345”工作思路,加快成都·廣安“雙飛地”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促進生物醫藥制造、研發、種植一體化發展,育強生物醫藥產業﹔輸變電方面,聚焦落實好“兩步走”戰略目標的第一步,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機制、產業發展”工作思路,編制完成輸變電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輸變電產業園建設規劃,制定輸變電產業發展專項扶持政策,加快籌建電力職業學院,組建新一屆輸變電協會,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
此外,該縣還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推進電商產業園、創新創業園省級科技孵化器建設,構建“聯系員+輔導員+創業導師”孵化輔導體系,力爭今年年底全縣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0家,吸引入駐孵育中小微企業和創客50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0億元。
奮斗成就偉大事業,實干繪就宏偉藍圖。在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岳池,正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奮力前行。
廣安日報岳池記者站 陳海彬/文 記者 張啟富/圖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