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位於大別山腹地的河南信陽新縣,箭廠河鄉鄭邊村的一座蔥郁的山坡上,在滿地跑動的雞鴨和肥碩的牛羊中,記者拐了幾個彎,尋到了那座順坡而建的舊宅。57年前的那個冬天,這裡曾做過晉冀魯豫野戰軍臨時司令部,鄧小平在屋裡住過十來天。如今兩扇木門上挂著鎖,青灰色的土磚牆高處有一個小窗,看上去與普通的農家院子沒有什麼不同。
對劉鄧大軍感情深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像這樣保持舊貌未經修復的劉鄧大軍臨時指揮所,在千裡大別山中還有很多。新縣八裡畈鎮長河村,有個祠堂也做過劉鄧司令部。鄰居宋永匡老人當年是聯防隊員,對劉鄧大軍也有深刻印象。不少老鄉還記得部隊進駐和離開時,為房東挑水,打掃住宅的情景。前幾年在這一帶拍《大轉折》電影時,很多村民都要求和飾演劉伯承、鄧小平的演員合影留念,表達他們對劉鄧的深厚感情。
“啃骨頭”與“吃肉”
1947年6月30日,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兵馬強渡黃河,揭開了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就像“過河卒子”,拱到蔣介石的“臥榻之旁”,牽制了大量的敵軍主力,為我軍奪取勝利贏得了時間與空間。由於持續挺進,無后方作戰,野戰軍在進入大別山后非常艱苦。鄧小平對將士們說,我們在大別山“啃骨頭”,對兄弟野戰軍在別的戰場上“吃肉”起了作用。識大體、顧全局,鄧小平率領前方指揮所和警衛團,與數倍的敵人周旋於大別山脈。
對違紀者毫不留情
在大別山,鄧小平以軍事家和政治家的敏銳,觀察到黨在新區土改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在艱苦的行軍途中,他給毛澤東主席寫了多次關於土改問題的調查報告。經過毛澤東的贊許和批示,鄧小平的報告及時地轉發給全黨,土改中亂分、亂打、亂收的做法得到了糾正。在帶隊行軍與戰斗中,鄧小平對個別干部戰士的違紀行為毫不留情。一名掠奪群眾財物的副連長並未因其立過戰功而得到寬恕,在鄧小平的審批下,對他執行了處決,大別山百姓因此更加信任劉鄧大軍。
記者在採訪中深深感受到,當地老鄉們無不以劉鄧到過家鄉而自豪。他們說,正因為當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啃下了“硬骨頭”,窮苦百姓才有了出頭日。(唐寧)
(據2004年《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