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

2019年07月23日10:54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在經濟政策上,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

1978年l2月13日,鄧小平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中指出,在經濟政策上,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這是一個能夠影響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大政策。

打破傳統的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恢復按勞分配原則,給人民看得見的物質利益,激發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殫精竭慮的事情。1977年到1978年,他多次闡述了應該從我國經濟落后,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出發,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整個經濟快速發展的設想。他認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通過“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認真執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按照勞動的數量和質量計算報酬,克服平均主義。”

以“大包干”為主要形式的農村改革,就是由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而發軔的。農村改革使廣大農民獲得了看得見的實惠,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生產熱情,迅速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短短幾年,“大包干”席卷全國,成為中國農村主要生產方式。隨之而來的各種各樣的農村專業戶,特別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則引發了中國傳統農業結構和農村社會的分化與重組。在不平衡發展中,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了起來,對全社會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和推動作用。

廣安日報記者 武娟 據《鄧小平年譜》等整理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