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家住廣安城南卻在華蓥工作的羅鵬,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清溪口渠江特大橋附近轉悠,看看大橋的建設情況。“大橋通車后,上班就會更近更方便了。”羅鵬充滿期待地說道。
不僅是羅鵬,清溪口渠江特大橋的施工進度,牽動著每一位華蓥市民的心。
7月12日,雖然下著小雨,但在清溪口渠江特大橋施工現場,依然可見工人忙碌的身影。“目前正在進行橋面混凝土鋪裝施工,然后對全橋180根拉索進行受力調整,大橋預計在8月底實現通車。”建設單位現場負責人吳春雷表示,工程越是到收尾階段越不敢馬虎,近段時間他都是和工人們同吃同住,“要打好‘交通硬仗’,就必須吃苦耐勞、攻堅克難,建精品工程。”
清溪口渠江特大橋火熱的施工場面,正是我市上半年加快交通項目建設的真實寫照。
今年以來,廣安市交通運輸系統按照市委“1234”工作思路,圍繞“抓項目、抓政策、抓資金”,以暢通對外通道、完善內部網絡、優化公共運輸服務為重點,加快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快速通道、“四好農村路”等建設進度,全面打響“交通硬仗”,向全面建成川東渝北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闊步前進。今年上半年,全市交通建設爭取到位中省補助資金5.2億元、天府交通產業基金2.5億元,發行收費公路專項債2.5億元,利用社會投資9.8億元,累計完成公路水運投資25.12億元。
“三域”協同 織密骨干網絡
“廣安地處川渝結合部,是川東北地區的重要出川通道,也是全國‘五縱七橫’交通干線上的重要節點,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7月12日,在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葛勇的辦公室裡,一幅廣安市綜合交通樞紐骨架示意圖格外引人注目。
“交通是發展現代化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動脈’,也是優化區域發展、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格局的重要支撐。”葛勇表示,今年以來,廣安不斷提升區域間的通達性和連接效率,織密干線網絡結構,實現區域、市域、縣域“三域”協同發展。
“在已建成的巴廣渝、遂廣、滬蓉、包茂、蘭海等五條高速公路基礎上,我市2018年新開工建設廣安市過境高速東環線及渝廣高速支線,目前正在進行路基橋涵施工。”葛勇說,同時,正在加快推進鎮廣渝高速公路(通江至廣安段)前期工作,力爭年內完成投資人招商。
市域交通是連接廣安主城區與各區市縣之間的紐帶,也是打好“交通硬仗”的重要一環。
連日來,由於降雨不斷,工地一直無法正常施工,讓廣安市前鋒(貨運站)至棗山(操場壩)干線公路工程項目部經理向榮峰非常著急。
廣安市前鋒(貨運站)至棗山(操場壩)干線公路工程由棗山至彭家段,彭家至港口段和港前大道組成,是全省重點交通項目。“目前,港前大道正在加緊施工,預計9月底實現初通車。”向榮峰說,由於近期降雨不斷,嚴重影響工程進度,但即使下雨,他們仍會進行室內作業,為的就是工程能夠盡早完工。
搶晴天、戰雨天,港前大道全力推進工程進度,是我市加快市域交通建設的一個縮影。(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港前大道通車后,將會打通廣安至前鋒的第二條快速通道。”葛勇表示,目前廣安已開通主城區至岳池、前鋒城際公交,連通華蓥的清溪口渠江特大橋也正在抓緊施工,華蓥山隧道及引道工程(廣鄰快速通道)、G350棗山操場壩至武勝寶箴塞工程(廣武快速通道)正加快推進前期工作。“未來將形成以廣安主城區為中心,輻射市域全部區市縣的一級公路放射線,並逐步開通城際公交,為城鄉一體、組團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葛勇說。
縣域交通方面,廣安市5條國道基本改造完畢,國道二級公路比例達到97%﹔8條省道已完成170公裡改造,正在實施132公裡改造,高密度骨干路網遍布全域。“到2022年,將實現市域所有鄉鎮20分鐘上國道或省道,四通八達的干線路網將促進城鄉經濟快速發展。”葛勇說。
交旅融合 助推全域旅游
“這裡山巒疊嶂,風景優美,是旅游觀光的好選擇。”7月14日,達州游客鄭新睿帶著家人來到前鋒區歡喜坪山地生態旅游度假區,眼前的美景讓他們流連忘返。
“以前,從達州到廣安走高速至少要1個半小時,現在從新路到景區隻要1個小時,很方便。”前鋒區光輝鄉黨委書記黎文鬆告訴記者,為了吸引游客,前鋒將達州大竹廟壩鎮到歡喜坪山地生態旅游度假區原有道路改造提升為一條“鄉村旅游路”,大大縮短了車程。
推動交通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環線,是廣安市交通建設的一大亮點。
今年以來,廣安市全面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關於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入實施交旅融合發展戰略,高質量串聯全市旅游資源,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撐。
“按照‘交通+旅游’發展理念,廣安市加快實施G244小平故裡至華蓥山省級紅色旅游精品示范路改造工程,規劃建設大竹(廟壩)—前鋒(四方山、歡喜坪)—華蓥(天池)旅游快速通道,並同步規劃建設了一批美麗鄉村旅游示范公路。”葛勇說。
同時,廣安市以特色產業路、資源路、旅游路建設為抓手,充分利用貧困地區旅游、農業、林業等特色資源,繼續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先導性作用,有效促進產村相融、農旅結合、增綠增收。“目前,廣安市已建成廣安區現代農業‘111’產業公路、武勝白坪—飛龍產業公路、鄰水銅鑼山環線產業公路等。”葛勇說。
不僅如此,廣安市還將交通扶貧與全域旅游有機結合,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由“通公路”向“通好路”轉變,將市域產業基礎較好、帶動作用較強、服務人口較多的縣、鄉、村道路逐步改造黑化,通往建制村的公路逐步加寬硬化,徹底改善農村交通狀況,暢通縣、鄉、村三級交通網絡。目前,全市已完成1028公裡縣、鄉公路提升改造,建成通村公路3560余公裡,加寬窄路基路面500余公裡,整治病危橋38座,建設路側護欄800余公裡,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戰略實施提供強力保障。
由粗轉精 打造精品工程
“老楊,趕場回來了!買了些啥子東西?”
“明天孫女5歲了,稱了幾斤排骨,還買了一個蛋糕,給她好好過個生日。”
7月18日,岳池縣顧縣鎮馬家村村民楊國偉騎著三輪車趕場回來,走在平坦寬闊的鄉村公路上,熱情地和同村村民打招呼。
“過去,馬家村山路崎嶇,全村幾乎都是土路。”楊國偉說,當地人還編了一段順口溜:“顧縣有個馬家,路上全是泥巴,趕場爬坡上坎,回來全身累趴。”真實反映了群眾出行難的狀況。
近年來,岳池縣針對全縣交通欠發達特別是農村地區交通特別落后的狀況,將改善群眾出行條件作為首要民生工程之一,按照建好、管好、養好、營運好的“四好農村路”要求,堅持高標准規劃、大手筆投入,大力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聯網閉環”工程。
如今,駐足馬家村,一條條公路宛若玉帶嵌於沃土之上,一輛輛農用車載著農貨農資穿梭於田間地頭。面對日新月異的馬家村,當地老百姓感慨道:“路修好了,產業也發展起來了,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以來,廣安市深入貫徹中省關於農村公路由“建”向“好”轉變的部署,及時出台《廣安市高質量發展“四好農村路”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全面做好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及營運工作。“目前,岳池縣、鄰水縣已成功創建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華蓥市正積極爭創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並接受第三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省級考核,鄰水縣正積極爭創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葛勇說。
堅持把“粗的做精”,打造優質高效精品工程,是廣安市今年交通建設的重要舉措。
“除了打造一批‘四好農村路’,廣安市還積極打造精品客運線路。”葛勇說,一級汽車客運站覆蓋全部區市縣,並設立異地候機樓,提供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空巴通”異地候機候車服務﹔精心打造覆蓋“小平故裡游”“華蓥山上游”“巴人石頭城”等4A級以上景點的旅游客運專線和“定制化”“個性化”客運線路。
“廣安市還率先在全省提出建設‘特色集鎮綜合運輸服務中心’,在全市逐步建立銜接順暢、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的農村客貨運輸網絡。”葛勇說,2018年已開工建設特色集鎮綜合運輸服務中心3個,2019年開工建設5個,力爭到2020年建成50個,到2022年覆蓋所有條件成熟的鄉鎮。
(廣安日報記者站 蘭林前 陳海彬 廣安日報記者 龍俊帆)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