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的太行情

2019年07月16日11:31    來源:據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2004年8月,在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之際,記者來到了當年八路軍129師浴血奮戰的太行山區。1940年至1945年,擔任129師政委的鄧小平,與師長劉伯承一起,率部在這裡堅持敵后抗戰,與根據地人民結下了深厚情誼。

  劉伯承、鄧小平親手栽種的丁香、紫荊枝繁葉茂

  走進太行山深處的河北涉縣赤岸村,一眼就望見懸挂著醒目匾牌的“劉鄧舊居”和“129師司令部舊址”。

  鄧小平的居所十分簡陋,堂屋裡一張桌子、兩把椅子,臥室裡開始是土炕,后來日寇掃蕩時撒了毒,土炕被拆除換成了木床。當時沒有電燈,點的是煤油燈。

  129師司令部所在地是村裡的社房院,也就是老百姓祭神的地方。當年劉伯承、鄧小平親手在院裡栽種的丁香樹和紫荊樹,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霜,如今枝繁葉茂,綠陰如蓋。

  正是在這座簡陋的庭院,劉鄧首長指揮了大小戰役、戰斗上千起,收復失地198個縣,不僅創建了全國著名的抗日根據地,而且將9000人的129師發展到30萬大軍。

  鄧小平讓戰士隻撿干柴,不上樹撅樹枝

  “當年的老槐樹就在這裡!”73歲的村民張福善老人指著村頭的一塊土堆給記者講述了當年發生在老槐樹下的一段故事:

  “我們家離鄧小平住的院子不遠,當時我12歲。一天我去拾柴,劉師長和鄧政委走了過來,劉師長幫我把長樹枝撅斷,放進筐裡,鄧小平幫我撿了一些干樹枝。這時,一群戰士背著樹枝從山裡走了過來,鄧小平發現戰士們背的樹枝是濕的——有的戰士把樹上沒有死的樹杈也撅下來當烤火柴,當場批評了他們,讓他們以后隻能撿地下的干柴,不能上樹撅樹枝。

  “第二天,我又看到幾個戰士在村頭的一棵老槐樹上撅樹枝,這棵樹很大,兩個人都抱不過來,但已經老死了。大人們說,鄧政委叫人花1000元‘濟南票’把大槐樹買了下來。”

  今天,老槐樹遺址上連樹根的痕跡都沒有了,但劉鄧隊伍秋毫無犯的往事深深留在了鄉親們的心裡。

  劉鄧首長為村民開挖“救命渠”

  赤岸村后的山上有一條漳南渠,老百姓稱它為“救命渠”。赤岸村黨支部老支書張水泉介紹了這條渠的來龍去脈。

  1942年涉縣大旱,劉鄧首長決定把漳河水引上太行山,將旱地變成水澆田。1943年2月24日開工,劉伯承、鄧小平和129師的戰士們汗水流在了一起。日寇大掃蕩,工程暫停下來,粉碎掃蕩后,工程繼續進行,1944年工程全部竣工。水渠寬2.33米、深1.66米,全長15公裡,赤岸、溫村、會裡等8個村受益,2000多戶的3500多畝旱地變為水澆田,每年增產糧食35萬多公斤。

  鄉親們自編歌謠稱贊:“水流南山頭,吃飯不發愁。沒有八路軍,這水怎能流?”

  如今,漳南渠延長到近30公裡,受益村庄增加了近一倍。

  鄧小平對老百姓“有求必應”

  “1945年12月底,鄧小平隨晉冀魯豫軍區離開涉縣,以后雖然沒有回過涉縣,但小平同志始終情系涉縣群眾,情系太行老區。”

  1946年參加革命的涉縣文物保管所所長程耀峰老人告訴記者,小平同志對老區人民“有求必應”,他的一家也與老區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

  1977年涉縣大旱,多年來老百姓吃水難的問題更加嚴重,小平同志得知后,親自過問,使全縣人民的吃水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1994年4月13日,鄧朴方代表父親鄧小平來赤岸村看望了鄉親們﹔1996年8月9日,涉縣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水災,鄧小平全家為涉縣捐款1.1萬元﹔小平同志對涉縣的外資引進、小型熱電廠建設,都給予了關懷和支持……

  採訪結束前,記者來到赤岸村北的“將軍嶺”。從山下的石階起步到劉伯承元帥紀念亭,一共129個台階,象征著劉鄧領導的129師。鄧小平1990年題寫的“將軍嶺”和“劉伯承元帥紀念亭”幾個大字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醒目。如今,這裡安放著劉伯承、徐向前、李達、黃鎮、王新亭等當年出自129師的將帥的靈骨。

  幾十年彈指一揮間,劉伯承、鄧小平兩位當年的129師主帥已先后作古,但他們血一樣濃的太行情,早已播撒在太行人心中。(陳輝)

  據新華社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