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武侯祠當義務解說員

2019年06月13日15:05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唐代著名詩人杜甫一首千古絕唱《蜀相》,讓成都武侯祠聲名遠播。

  鄧小平曾說武侯祠“名氣大,看的人多”,他同樣愛看武侯祠。

  鄧小平先后5次參觀成都武侯祠,有時是為工作,有時則純粹是參觀游覽。

  在武侯祠博物館內,珍藏著三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一張是鄧小平陪同金日成參觀武侯祠,一張是鄧小平最后一次來武侯祠的全家合影……“三張照片記載著一代偉人鄧小平對武侯祠的關愛。”2004年8月,曾任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館副館長的劉京華一邊回憶,一邊領著記者重走當年小平同志在武侯祠的參觀路線。

  “這才是四川風味的蓋碗茶”

  劉京華對鄧小平每一次來武侯祠的時間都記憶猶新。

  1960年,演繹三國蜀漢英雄故事的成都武侯祠,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鄧小平。“小平同志情牽武侯祠,細品蜀漢英雄,留下了一段段佳話。此行他為四川的茶文化作了個‘推廣’。”劉京華全力搜索著記憶裡關於小平同志第一次來武侯祠的“數據”。

  鄧小平第一次來到武侯祠是與賀龍元帥一起。“兩位領導人結伴游武侯祠,他們一路談笑風生,興致濃厚,讓整個園內都生機盎然。在自己家鄉游覽名勝古跡,小平同志儼然一位熟練的導游。”站在茶園門口,劉京華突然靈光一閃,激動地說:“就是在這裡,小平同志向賀龍元帥介紹了四川的茶文化。”

  原來,除了與賀龍仔細體味三國文化外,小平同志還特地向賀龍推薦了四川特有的蓋碗茶。他與賀龍一道觀看老工人表演的精湛茶藝后,對家鄉滿懷深情的小平同志,高興地向賀龍介紹:“這才是四川風味的蓋碗茶。”

  “關羽可悲,張飛可愛”

  1963年,小平同志再次走進武侯祠時已對那裡了如指掌了,與幾年前和賀龍結伴而行不同,這一次有30多人一道來參觀。

  “那次,他主動給同行的人解說,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劉京華笑著說,“小平同志再次細細品味了蜀漢英雄,對武侯祠的塑像、主要牌匾、對聯、碑刻,以及陳列室內的有關文物都一一作了頗有見地的的評價。”指著文臣、武將的塑像,劉京華說:“當時,小平同志就認為他們取舍不合理,該有的沒有,不該有的又有了。”對三國文化很有研究的小平同志,尤其了解蜀國裡每一個人物。看到塑像裡沒有魏延時,小平同志覺得很遺憾。他感嘆地說:“諸葛亮的錯誤就是沒有用魏延,這個塑像的人是在為諸葛亮打埋伏。”

  對於塑像的順序,小平同志也發表了自己的獨到見解:“馬良不應放在倒數第二位。這有個傾向,應把四川人放在前面一些。另外,就是講老資格。比如,孫乾放在第二位,張翼就不應該放在第三位。”

  來到劉備殿,劉京華說:“當年,小平同志看到這裡深有感觸。他評價關羽是‘愚蠢的,可悲的’,而‘誠貫金石’的張飛‘倒可愛’。那時,小平同志還評價劉備是兒壞孫好。小平同志說的‘劉備是兒壞孫好’,指的是劉備的兒子劉禪,一生好色懦弱,到最后還投敵賣國。而他的孫子劉湛卻能做到面對強敵寧死不屈。”

  在孔明殿中,諸葛亮三代都以泥塑貼金坐像供后人瞻仰。對諸葛瞻父子血戰綿竹的英雄氣概,小平同志十分贊賞,說“諸葛亮祖孫三代都好”。在這裡,小平同志還看出了諸葛亮的牌位名稱不完整,指出應該是“漢丞相益州牧武鄉侯內外知事平北將軍諸葛先賢”。

  這一年,小平同志已不是第一次游覽武侯祠,因此,他對這裡的對聯已經頗有研究。小平同志認為,武侯祠中的對聯還是趙藩的兩副對聯——攻心聯和時艱每念聯較好。在孔明殿,殿前楹柱上懸挂著趙藩的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故地重游的小平同志,再次被這副對聯吸引了目光。鄧小平對此聯十分贊賞,認為寫得好,富有哲理。小平同志欣賞的另一副對聯是時艱每念聯。“時艱每念出師表,日暮如聞梁父吟。”這副鼓舞人心的對聯,同樣贏得了小平同志的青睞。

  “對於武侯祠,小平同志有著他自己的看法,他給我們提出來,表示他很喜歡三國,很重視武侯祠,這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也給了我們很多的鼓勵。”劉京華說到這裡,掩不住一臉的自豪。

  興致勃勃當“解說員”

  “小平同志與武侯祠有種特別的感情,1978年2月,小平同志出訪緬甸回來,在成都作短暫停留,但他仍抽空前往武侯祠參觀。而四年后的1982年9月21日,時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鄧小平,陪同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再次來到武侯祠參觀游覽。這次我負責了小平同志來武侯祠的接待工作。”說到這裡,9月21日那天的情景,猶如電影在劉京華的腦海裡清晰回放。

  “這天大家都很激動,但是並沒有安排特殊的迎接儀式,祠內也照常向游客開放。”上午10時,天空飄著蒙蒙細雨,鄧小平和金日成乘車而來,在武侯祠大門口下車,街道兩旁的游人熱烈鼓掌歡迎,兩位領導人也頻頻向群眾揮手致意。“當時我解說得很少,基本上都是小平同志在給金日成主席介紹,他對武侯祠太熟悉了,之前還是我們帶著他們游覽,到后來就成了小平同志為我們領路了。”

  在劉備殿前,劉京華停住了腳步。“當時就是在這裡,我詳細介紹著劉備塑像的結構和劉備的故事。當介紹到劉備托孤時,小平同志突然說‘不講故事了’。隨后,指著文武臣廊說:‘這裡的內容豐富。’”便逐一觀看了龐統、董和等塑像。在陳震、鄧芝像前,金日成用中文讀陳震的名字,並仔細觀看其塑像。在這裡,小平同志不解地問道:“怎麼沒有法正的塑像呢?”劉京華急忙回答說:“因為他是投降過來的。”小平同志說:“法正對蜀國是有功勞的。”

  武侯祠二門牆壁上的《出師表》對劉京華來說很親切,“就是這個《出師表》吸引了小平同志一行人。”劉京華回憶說,當時有種說法,《出師表》是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經過河南南陽武侯祠時所書,並有他自己寫的跋語。據傳,這石刻的兩表實為明代士人白麟所書,假岳飛之名。“現在想來,小平同志對這些都很清楚,所以在觀看《前出師表》石刻時,小平同志說:‘這是岳飛寫的,字寫得很漂亮。是不是真的呀?’”劉京華趕緊用四川話回答說:“正在考証。”

  來到劉備墓前,小平同志問金日成:“你看過《三國演義》嗎?”金日成沒有回答。小平同志就指著墓對他說:“這是皇帝墓中最朴素的一個墓了,也是最小的一個。”

  “當時看完劉備墓,看著武侯祠內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小平同志喜形於色,他自豪地說:‘武侯祠名聲大,看的人多。’這句話我到現在還記得。”劉京華站在劉備墓前,耳邊似乎又響起了小平同志那熟悉的鄉音。

  武侯祠就像老朋友

  1986年2月3日,借著回川過年的機會,小平同志最后一次來到武侯祠,這一次同樣是由劉京華陪同游覽的。“小平同志最后一次來武侯祠是帶著全家老小一起來的,他的繼母、妻子、孫子……都來了,氣氛很溫馨,就像一個普通的大家庭,其樂融融。”

  2月3日上午,已是82歲高齡的小平同志神採奕奕,帶著全家老小出現在了武侯祠內,當時和小平同志一家一同參觀的還有“三國迷”王震將軍一家。春節剛過的成都,天氣尚冷,但小平同志隻穿了一件較薄的藍色中山服,精神抖擻,步伐穩健。他的小孫子則蹦蹦跳跳,時而在他身前,時而在他身后,天真、活潑的小孫子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一路上笑語不斷。

  “武侯祠在小平同志心中已是相當熟悉了,小平同志對武侯祠就像對一個老朋友一樣,來了四川,怎麼可以不來看看老朋友呢?”接待了小平同志兩次的劉京華說起那時的小平同志十分親切。“不知是否早已習慣了武侯祠的一切。這次,小平同志一行人連參觀路線也依舊,大門、二門、文臣武將廊、劉備殿、關張殿、孔明殿、桂荷樓、紅牆夾道、劉備墓。”劉京華記得,在進諸葛亮殿時,門檻較高,陪同人員想攙扶他一把,小平同志連聲說:“不用扶,不用扶。”

  “小平同志這次游覽主要是散步,雖說他曾多次參觀過武侯祠,對武侯祠也很熟悉,但參觀時他仍然非常仔細地看,興味甚濃。”劉京華告訴了我們,小平同志為什麼對武侯祠懷有深厚感情的原因:“老一輩領導人多數都來過武侯祠,在戰爭年代,他們為了中華之崛起,南征北戰,而描寫中國古代戰爭最多、最詳細的《三國演義》,成為他們汲取戰爭經驗的最佳讀物之一,他們從中得到不少治國安邦平天下的智慧。和平年代裡,他們便把這種感情轉移到濃縮三國文化和三國英雄為一體的武侯祠。”(據《四川日報》)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