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廣安鄰水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打好產業“升級牌”

2019年06月12日11:16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翠綠的青椒、鮮嫩的黃瓜……6月5日,位於大洪河沿岸的鄰水縣黎家鄉搭界寺村蔬菜基地生機勃勃。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人跡罕至的荒山。

  變荒山為現代化蔬菜生產基地,在鄰水並不鮮見。鄰水縣總人口為103萬人,僅農業人口就有86.13萬人,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縣。該縣決策層深知:要實現以農富民,就必須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隻有面向市場,調整產業結構,壯大優勢產業,完善農業設施,才能擦亮鄰水農業金字招牌。

  新時代的農業答卷中,鄰水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2018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650元,農業增加值實現4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9.7%、3.7%。

  正因如此,今年,鄰水縣被省委省政府評定為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成為全省5個上榜的農產品主產區縣之一。這已是該縣連續第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調結構 市場需求說了算

  “養豬為過年,養雞為油鹽。”“家家都種糧和菜,戶戶都搞小而全。”……這曾經是鄰水縣農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城北鎮馬林村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馬林村,村民一直以種植傳統的農作物為主,除去人工費、肥料費等支出,一年下來,每畝土地的收益隻有幾百元。如何依靠土地讓錢包鼓起來?2016年,村支“兩委”干部與村民代表們商定,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和品種,面向市場調整產業結構。

  經過多方考察,大家一致決定種植在市場上不愁銷路的紅心獼猴桃。村黨支部書記鐘世海道出緣由:“早在10年前,我們鎮青坪村就建了一個紅心獼猴桃基地,這些年已經在周邊市場打出了名氣,不愁銷路。所以我們村也把紅心獼猴桃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在全村推廣栽種。”

  “找准了市場需求,農民增收就不再難了。”鐘世海感慨萬千,以往,村民想種什麼就種什麼,種植的農作物千篇一律,產品銷售難、售價低。近年來,城北鎮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一場由“市場”到“田間”的革命,搞清楚市場需要什麼,再舉全鎮之力發展什麼。“今年,獼猴桃就要開始挂果啦。”鐘世海充滿期待。

  念好“山字經”,走好“生態路”。鄰水還引導農民揚長避短,抓住各地環境、技術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加快推進東槽綠色經濟走廊鄉村振興示范帶、銅鑼山腹地鄉村振興示范帶、華蓥山東麓鄉村振興示范帶、高灘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突出抓好優質糧油、臍橙、生豬、蔬菜四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生態漁業、茶業、伏淡季水果等六大特色產業基地,高標准建成了一批以優質糧油、優質臍橙、優質蔬菜、特色種養等為支撐的高品質、高效益的現代農產品主產區基地。

  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化,低效農業向“三高”農業轉變,在“兩轉”中,鄰水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強產業 優勢產業更壯大

  站在柳塘鄉和復盛鄉交界處,看著漫山遍野的臍橙樹郁郁蔥蔥,柳豐臍橙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老板王躍賢很欣慰。

  2009年,王躍賢返鄉創業,在柳塘鄉和復盛鄉流轉了1000畝土地種植紐荷爾臍橙,308戶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專合社。他們立志做精品——不用化肥農藥,每年用二三萬公斤菜枯做肥料,再投入100多萬元進行精細管護。精品化發展換來的是價格優勢,專合社產出的臍橙批發價為每公斤10元,盡管價格較高,但在內蒙古、北京、深圳、重慶等市場頗受歡迎。

  在相距不遠的袁市鎮萬勝村,一大片臍橙樹苗同樣生機勃勃。這是鄰水東槽綠色經濟走廊鄉村振興示范帶中新布局的產業,共有2000多畝,涉及袁市、龍橋兩個鄉鎮5個村。

  臍橙是鄰水縣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種植面積達28.45萬畝,每年產量達10多萬噸,可實現產值6個億。從2002年農業部將鄰水縣確定為長江中上游柑橘種植優勢區域重點縣后,該縣以建設“全國臍橙強縣”為目標,強力推進柑橘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打造“鄰水臍橙”品牌。目前,全縣40個鄉鎮重點發展柑橘產業,建成了萬畝現代柑橘產業示范區12個,1000畝以上臍橙標准化果園30個,100畝以上臍橙標准化果園262個。

  在規模化發展臍橙產業的同時,該縣更加注重提升臍橙的產品價值。柳塘鄉的東鑫農業有限公司是臍橙處理廠,經過商品化處理后的臍橙,每斤售價能翻一倍以上。位於鄰水縣輕工產業園的鼎紅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臍橙酒頗受市場好評。

  發展壯大以臍橙為主的柑橘特色產業集群,僅是鄰水縣推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近年來,該縣建成了以柑子鎮、壇同鎮為核心的萬余畝葡萄、李子、柑橘主產區﹔以袁市鎮、九龍鎮為中心的32萬畝優質糧油主產區﹔以三古鎮、觀音橋鎮、冷家鄉為中心的3000畝花卉藥材主產區﹔以長安鄉、王家鎮為中心的復種面積達45萬畝的蔬菜主產區……優勢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重服務 促進增產又增收

  6月5日一大早,鄰水縣經作站副站長王貴福就在觀音橋鎮三板橋蔬菜育苗基地來回奔波,查看辣椒的長勢,指導業主做好后期的管護工作。

  “大棚裡的23畝辣椒7月就可以收獲了,產量能達到2000噸,這全靠了王站長的技術指導!”基地管理員譚奇鳳說,從去年10月基地培植辣椒苗開始,到苗床准備、苗種選擇、苗床管理,政府都指派了專業的農技人員來指導,保証了辣椒的質量和產量。

  不僅是提供技術指導。近年來,鄰水縣不斷加快農業基礎設施、農產品加工體系、農產品物流體系、農產品品牌體系、市場信息平台、農業科技推廣技術、質量安全體系等建設,促進全縣農業產業健康發展,農產品增產增收。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縣農村公路實現村村通,為打造農產品主產區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強化品牌力量帶動——以“華蓥山優質農產品”公用品牌為統攬,不斷提高“鄰字號”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佔有率。盛世滋心源大米、繆氏葡萄、凌義臍橙均已獲得國家級綠色認証,深受消費者青睞。

  狠抓科學技術支撐——指派農業技術人員分赴45個鄉鎮,推廣新技術,著力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水平﹔推廣全程農業機械化,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加強質量安全管理——重點對186戶農產品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生產種植大戶生產的農產品開展質量安全監測,確保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監管,不斷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

  為了實現農業效益最大化,鄰水建成果蔬貯藏窖、通風庫、冷庫等367個,引進、建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5戶。通過冷藏保鮮、錯季銷售,延長農產品貯藏期、加工期,確保農產品“賣得脫、能賺錢”。此外,鄰水還建起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幫助村民銷售土特產。

  農業生產效益大大提高,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村群眾的積極性。3年來,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年上漲。(光日報鄰水記者站 姜慧 記者 陳玲)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