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開放為起點,中國共產黨人打開了一條一心一意搞建設的新路,並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們國家要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揭開歷史的帷幕,看看鄧小平當年是如何開啟改革開放的。
支持和領導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
“文化大革命”結束時,我國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邊緣,人民群眾生活依然貧困,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關鍵抉擇。當時中央領導人提出“兩個凡是”錯誤方針,使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遇到嚴重障礙。
在中央黨校副校長胡耀邦組織下,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上刊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並於次日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在《光明日報》頭版公開發表,很快就有多家報紙全文轉載。該文闡述的基本觀點是:“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應該按照實踐的標准,完整准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正因為如此,此文受到責難,剛剛興起的討論面臨夭折的局面。
關鍵時候,鄧小平挺身而出,首先在1978年6月2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公開給予支持,其次對那些指責該文的人提出了批評。7月22日,他把胡耀邦找到家中,明確表示說:這篇文章是馬克思主義的。爭論不可避免,爭得好,根源就是“兩個凡是”。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的編輯們聽了胡耀邦的傳達后,非常高興,很受鼓舞。9月中旬,鄧小平視察東北三省和天津等地,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是馬克思主義,是毛主席經常講的,現在這個問題還要引起爭論,可見思想僵化。
在鄧小平的支持和領導下,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迅速在全國展開,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及解放軍各單位負責人紛紛發表談話,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立場。這次大討論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撥亂反正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思想保障。
“北方談話”:提出改革新要求
在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過程中,與思想路線撥亂反正相伴隨,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新思路。1978年9月13日至20日,他在東北和天津等地進行調研,發表“北方談話”,其中闡述了改革的總要求、理論依據以及改革的精神。
在調研中,從端正思想路線出發,鄧小平提出對特定歷史背景下推廣的“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運動,不能盲從,要看實踐的效果。他提出了改革的總要求:總的說來,我們的體制不適應現代化,上層建筑不適應新的要求。過去講發揮兩個積極性,無非是中央和省市,現在不夠了,現在要擴大到基層廠礦,要加強基層企業的權力。9月16日,鄧小平在長春聽取吉林省委負責人匯報后,以深深的憂患意識指出:“外國人議論中國人究竟能夠忍耐多久,我們要注意這個話。我們要想一想,我們給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們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9月18日,鄧小平在視察鞍山鋼鐵公司時說:“我們要在技術上、管理上都來個革命,發展生產,增加職工收入。”以革命的精神進行改革事業,就是要有闖勁,不能當懶漢。鄧小平反復強調:“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開動機器,不要當懶漢,頭腦僵化。”“世界天天發生變化,新的事物不斷出現,新的問題不斷出現,我們關起門來不行,不動腦筋永遠陷於落后不行。”
在這次調研中,鄧小平開始考慮如何結束以“抓綱治國”為指導的揭批運動,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9月17日,在沈陽軍區調研時第一次提出要適時結束運動。回到北京后,鄧小平對總政提出這個問題。接下來的中央工作會議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及時地、果斷地結束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訪日訪美:打開對外開放大門
1978年10月22日到29日,鄧小平正式訪問日本,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對日本的首次正式友好訪問。鄧小平非常重視戰后日本抓住有利時機實現經濟騰飛的成功經驗,以隻爭朝夕的精神參觀日本現代化工廠。他感慨地說:“我懂得什麼是現代化了!”在乘坐新干線列車時,他說:“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在鬆下電器公司,他對公司創始人鬆下幸之助說:“日本企業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希望鬆下的電子工業到中國去。”中國要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時也要打開國門,對外開放,學習外國的一切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因此,鄧小平說,他這次到日本來,是抱著向日方請教的態度來的。
在中國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如何調整中美關系,是事關全局的重大課題。鄧小平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堅定靈活的斗爭藝術,決策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又通過訪美展現卓越的政治風採和外交才華,迅速將中美關系推上新高度,從而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偉業奠定了新的國際大格局。
1979年1月28日到2月5日,鄧小平對美國進行了為期9天的“旋風訪問”:近80場會談、會見等活動,22次正式講話,8次會見記者或出席記者招待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正式訪問美國,具有全球地緣政治意義。同樣的,他實地考察體驗了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虛心地表示美國“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借鑒,我們願意向你們學習”。他參觀了福特汽車公司的一個汽車裝配廠,稱贊其先進技術,預言中國汽車工業20年后將見到成績。他參觀了波音747飛機裝配廠,結束時表示:“看到了一些很新穎的東西。”
鄧小平訪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友誼之旅,他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他的戰略家風度和政治家魅力深深吸引了美國人民。中國的對外開放就這樣在世界格局的變化中揚帆啟程。
指導召開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3日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原定議題是一次討論經濟工作的會議。根據鄧小平的提議,會議先用兩三天的時間討論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這個議題一經提出,立即引起與會代表的關注和熱議。會議開成了一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審查和解決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的會議。
12月13日,鄧小平在閉幕會上發表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實際上是隨后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后來被譽為“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在鄧小平指導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提法,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后黨和國家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次全會開始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標志著以改革開放為特征的新的歷史時期正式開啟。
鄧小平后來多次談到這次全會的重大貢獻和歷史意義。他說:“這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轉折。”“這是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開端。”“三中全會制定了新的綱領、方針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據《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