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沈謙芳

2019年01月30日07:43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親身經歷或是知曉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鄧小平對知識分子有著大海般的恩情。這主要體現在對知識分子政策的撥亂反正,以及真正視知識分子為中華民族的精英。

  最關心的是知識和人才

  上個世紀后半葉以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世界面貌日新月異。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誰掌握了科學技術的制高點,誰就贏得了競爭的主動權。

  鄧小平把畢生的心血與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孜孜以求的是“要讓我們的國家發達起來”。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高瞻遠矚,深感知識和人才的重要。他認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人才不斷涌出,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他強調:“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

  出於對知識和人才的高度重視,鄧小平宣稱:“改革經濟體制,最重要的、我最關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體制,我最關心的,還是人才。”他把“善於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看成“是領導者成熟的主要標志之一”。他提出:“我們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要有一支浩浩蕩蕩的工人階級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大軍,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造就這樣的隊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重任務。”

  恢復知識分子的名譽

  1977年5月,鄧小平在同中央兩位同志的談話中呼吁:“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反對不尊重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他強調:“不論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都是勞動。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也是勞動者。”“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一革故鼎新的提法,為改革開放后新的歷史時期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定下了基調。

  鄧小平復出后以主要精力著重抓了教育、科技戰線的撥亂反正。他堅決推翻臭名昭著的“兩個估計”,為恢復知識分子的名譽掃清了道路。1977年8月,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鄧小平發表了《關於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的講話,充分肯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科學和教育工作的成績,指出:“絕大多數知識分子,不管是科學工作者還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勞動,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教育工作者,他們的勞動更辛苦”,“我國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是自覺自願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顯然,這個結論與“四人幫”的“兩個估計”根本對立。講話中,他還說“四人幫”炮制了一個名詞叫“臭老九”,其實“老九”並不壞,錯就錯在那個“臭”字上。他再次引用毛澤東同志“老九不能走”之說,明確提出“知識分子的名譽要恢復”。這個大膽的講話被稱為科技和教育戰線撥亂反正以及恢復知識分子名譽的宣言書。

  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再一次闡述了知識分子的絕大多數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的觀點,使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重新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在之后的兩三年中,隨著各條戰線特別是教育、科技戰線撥亂反正工作的完成,知識分子的名譽得到了徹底恢復。

  改善知識分子的待遇

  上個世紀70年代,鄧小平就指出:“對知識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勵,還要採取其他一些鼓勵措施,包括改善他們的物質待遇。”上個世紀80年代,他又指出:“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們的生活待遇問題,要下決心解決。”鑒於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高,國家財政還比較拮據的實際情況,鄧小平提出了突出重點、循序漸進而又注重實效的解決辦法。

  教育界、科技界以及高級知識分子是鄧小平關注的重點。他復出工作后自告奮勇分管教育和科技,多次表示甘當“后勤部長”。他說:“現在國家還有困難,有些實際問題一下子還解決不了。我個人認為,科研、教育經費應該增加。”“要在困難條件下,盡力把工作做好。原來條件比較好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盡快把工作搞上去﹔原來條件比較差的,要逐步改善。那些必須解決而且也能夠解決的困難,要抓緊解決。”

  歷史上欠債較多,現實財力又有限,知識分子的生活待遇問題解決起來有一個過程,這可以理解。但是,最為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感到有出路、有希望、有信心。鄧小平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實事求是,態度堅決,他強調:“知識分子待遇問題要分幾年解決,使他們感到有希望。”

  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

  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隊伍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一部分,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鄧小平高度重視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提出:“要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第一位的就是科技隊伍的管理使用問題。人才,隻有大膽使用,才能培養出來。”

  鄧小平認為,首先要用好已有的知識分子。他提出要有一套辦法,把“文化大革命”前大專院校畢業的和自學成才達到同等水平的幾百萬知識分子用起來,並說“用好這些人,是很頂事的”。他闡述道:“我們不是沒有人才,問題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們組織和使用起來,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發揮他們的專長。現在科技人員一方面很缺,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的窩工浪費,用非所學、用非所長的現象很嚴重。這樣的管理形式不行。”他認為:“怎樣打破軍民界限、部門地方界限,合理使用,把全國的科技人員使用起來,並且使用得當,是個很大的問題。”另外,留學人員也是一塊可用的人才存量。鄧小平對此特別關心,懇切地指出:“我們的留學生有幾萬人,如何創造他們回來工作的條件,很重要。”

  鄧小平提出要為知識分子發揮作用創造好的工作條件。他說:“要給有培養前途的科技人員創造條件,關心他們,支持他們,包括一些有怪脾氣的人。”“我們就是要建立這樣一套制度,使那些有專業知識的、年富力強的人,被選拔到能夠發揮他們才干的工作崗位上來。”鑒於“有些留學生,回來以后沒有工作條件,也沒有接納他們的機構,有些學科我們還沒有”的實際情況,他提出:“可以搞個綜合的科研中心,設立若干專業,或者在現有的一些科研機構和大學裡增設一些專業,把這些人放在裡面,攻一個方面,總會有些人作出重大貢獻。”他對很多知識分子極其關注。例如,陳景潤就是在鄧小平的批示后,工作、生活條件才得到改善的。

  鄧小平希望各級黨委在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方面切實負起責任來。他批評道:“我們的各級黨委,特別是一些老同志,在這方面注意不夠,沒有去有意識地發現、選拔、培養、幫助一批專業的人才。”

  知識分子要又紅又專

  從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大局出發,鄧小平對知識分子提出了嚴格要求和殷切期盼。

  鄧小平要求知識分子又紅又專。他希望知識分子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始終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政治方向。但是,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對又紅又專要有正確的理解,合理的要求。”為什麼?因為早在1957年,毛澤東就提出“知識分子要同時是紅的,又是專的”。隨后,毛澤東又論述了紅與專、政治與業務的對立統一關系,總的要求是:一方面要反對空頭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對迷失方向的實際家。

  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又紅又專的說法,同時又作出了新的正確的理解。他突出強調了專在一定的條件下就是紅,從而使我們黨對知識分子又紅又專的要求從理論到政策更加完善。

  為此,鄧小平要求知識分子解放思想,放開手腳,為祖國多作貢獻。他認為知識分子隻有自尊、自重、爭氣,才能贏得社會上廣泛的尊重。1985年,鄧小平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諄諄告誡科技工作者:“你們的工作做得越好,越有成績,就會使全國人民越加懂得知識的可貴,推動大家都來尊重知識,學習知識,掌握知識。人們正在通過你們的工作,來評價科學技術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評價科學技術人員的作用。”

  不能苛求知識分子

  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明確提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裡,人人都要改造。不僅那些基本立場沒有轉過來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應該學習,都應該不斷改造,研究新問題,接受新事物,自覺地抵制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襲,更好地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鄧小平提出要善待知識分子,不能讓他們“灰溜溜的”。他認為我國絕大多數知識分子是自覺自願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是我們黨的主要依靠力量。他說,對知識分子中的一些人“即使有某些缺點,也要放手用”,“他們有缺點,要幫助他們,鼓勵他們。要給他們創造比較好的條件,使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研究一些東西。這對於我們事業的發展將會是很有意義的。”他“希望所有出國學習的人回來。不管他們過去的政治態度怎麼樣,都可以回來,回來后妥善安排。這個政策不能變”。他認為對於知識分子中出身不好、歷史上犯過錯誤或家庭、社會關系有些問題的人,我們應當著重看“他們自己的基本政治態度,看他們自己的現實表現,看他們對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所作的貢獻”。

  毛澤東曾經稱贊鄧小平比較周到,比較公道,是個厚道人。應該說,這一評價在鄧小平對待知識分子的問題上也得到了鮮明的體現。(摘自《探索與爭鳴》)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