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講過這樣一番話:“要相信絕大多數群眾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鄧小平之所以講這番話,有著深刻的背景,此時“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隨即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了充分准備。
鄧小平認為要想真正聽到人民的聲音,關心他們的生活,就要讓人民群眾講真話。1950年7月,鄧小平在談到工作態度問題時說:“我們很希望同志們研究各種問題,多提意見,哪怕是一個片面的意見,也比沒有意見好。現在我們就是苦於沒有意見。”鄧小平曾提醒全黨:“這幾年在我們黨內滋長了一種不如實反映情況,不講老實話,怕講老實話的壞風氣……這是值得全黨嚴重注意的。”
1961年4月,鄧小平在北京順義縣開展公共食堂調研時,召開了由幾個大隊支書和生產隊長參加的座談會,他反復詢問:“公共食堂是吃好,還是不吃好?”多數人都不敢說不吃好,相反卻違心地說吃食堂也不錯。鄧小平在一位農戶家裡住了一個星期,最終了解到真實情況,這位農民告訴鄧小平:“吃食堂是假的,由食堂分糧食,社員自己回家做飯吃才是真的。”
幾天后,鄧小平在深入農戶訪問時,看到一位老大娘喂羊,豬圈卻空著。他問老大娘:“你養羊,為什麼不養豬?”老大娘說了真話:“還養豬,人還沒吃的呢!”鄧小平經過深入了解后,覺得問題嚴重,他明確表態:“吃食堂是社會主義,不吃食堂也是社會主義。要根據群眾的意願,決定食堂的去留。”
后來,鄧小平對於那種“一聽到群眾有一點議論,尤其是尖銳一點的議論,就要追查所謂‘政治背景’、所謂‘政治謠言’,就要立案,進行打擊壓制”的做法,認為“是軟弱的表現,是神經衰弱的表現”。他更進一步要求:“群眾有氣就要出,我們的辦法就是使群眾有出氣的地方,有說話的地方”,“使他們有意見就能提,有氣就能出”。(摘自《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