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掩森林中,人在畫中游,這是人們對美好城市生活的共同願景。兩年沒回家,家住(廣安市)鄰水縣城宏帆廣場幸福裡B區的楊俊感嘆:“縣城變化真大,城市‘顏值’大提升,街道干淨整潔,綠樹成蔭、鮮花簇擁,這樣的城市讓遠方游子更添一份對家鄉的眷戀”。
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提出,大力實施城市提質工程,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對鄰水提出了“廣安副中心城市”“渝北遠郊衛星城”的定位。
市委出了題,鄰水答好卷。鄰水緊緊抓住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五年之內,完成城市提質補急需、強基礎、上台階、大變樣“四級跳”,實現城市顏值大提升、人居環境大改善、承載能力大提高、競爭能力大增強,全面建成廣安副中心城市、渝北遠郊衛星城。
著眼長遠規劃先行
一張藍圖繪到底
“三山兩槽”的獨特地貌,讓鄰水開門見山、推窗見綠,山清水秀觸手可及。轄區內大洪河、白水河、御臨河蜿蜒曲折,水清、岸綠、峰秀,這是鄰水得天獨厚的優勢。生態優勢明顯、文化底蘊厚重,鄰水縣擁有全國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等一系列城市名片。
新時代,迎來新機遇。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提出大力實施城市提質工程,構建“一主兩輔三副”城市新格局。“廣安副中心城市”和“渝北遠郊衛星城 ”,這是市委為鄰水指明的發展方向。
沿著市委明確的方向努力前行。10月9日,鄰水縣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發揮“小平故裡”和“緊鄰重慶”兩個優勢,著力抓項目、抓政策、抓資金,全面吹響建設宜居宜業宜游鄰水的號角。
城市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富規劃、窮建設,隻有堅持規劃先行,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才能把勾勒出的城市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根據《鄰水縣實施城市提質工程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公園城市推進方案(2018-2022年)》,鄰水縣將堅持統籌規劃與規劃統籌相結合的原則,強化規劃的前瞻性,落實“一核九組團”縣域空間新格局,形成“縣城核心、組團發展、功能完善、生活便捷”的城市空間體系。
鄰水縣住建局局長何偉介紹,作為“核心”,鄰水縣城將全面打開東南西北四個建設通道,重點規劃東部文城、大力度建設西部新城、拓展南部產城、提檔升級北部新區,改造中部舊城。同時,配套啟動東環線、南樞紐、北互通等交通網絡,為城市全面提質打下基礎。
“組團發展”則是指對除縣城外的九個中心鄉鎮,實施以點帶面和鄉村振興工程,支持各中心鄉鎮發揮優勢,實現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
何偉介紹,在規劃編制過程中,鄰水縣委、縣政府委托規劃設計院“把脈問診”。邀請城市規劃建設、園林綠化、交通建設等方面的專家建言獻策,並廣泛征求城市居民的意見,確保規劃編制的科學性。
放眼長遠,在加快鄰水縣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0)的同時,啟動至2035年、2050年總體規劃修編,實現發展戰略研究、基礎設施規劃、控詳規劃、城市設計“四個全覆蓋”,形成層次分明、相互銜接的規劃體系。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通過高水平的規劃,建成人民滿意的宜居宜業宜游鄰水。”鄰水縣委書記趙璞表示,到2022年,該縣將基本構建“60平方公裡、50萬人口”的城市大格局。
狠抓建設質量為本
補齊短板強基礎
11月13日,記者在建成通車的同心橋看到,配套的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正在緊密鑼鼓的完善中。作為連接西部新城與北部新區的橋梁,同心橋在完善城市市政道路網絡的同時,更是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改善了居住環境。
“同心橋修好后,也開通了去新車站的公交車,去車站比以前節省一半的時間。”家住上甲1號公館的居民楊成剛表示,對於他這樣長期在家與車站往返的人來講,實在是方便。
記者深入鄰水各個城建項目現場採訪,目之所及是一派火熱的建設場面:一台台挖掘機伸著長臂挖土破石,一輛輛貨車正來回穿梭,一個個工人揮汗忙碌。
今年(2018年)來,該縣以城市提質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高質量推進城市建設,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斷改善市民生活、出行和工作環境。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鄰水縣充分認識城市提質首要任務是構建“內聯外暢、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在加強城市道路市政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優化完善公共交通,全面提升縣城道路交通環境。
“城市提質的關鍵要以人為本,要做好老百姓急難愁盼的民生實事。”趙璞介紹,城市提質的落腳點,是增加老百姓生活幸福感,在推進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鄰水縣著力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推進學校、醫院、功能場館、停車場、公共廁所等公用設施建設,著力補齊城市公用服務的短板。
城市提質的重點之一,在於提升街區的品質。在五年規劃中,鄰水縣將重點推進西部新城建設,加快鄰州府、西城御府等16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打造多個綜合商業體和一批高品質商住小區。同時加快老城區“翻新”,激發城市活力。
要實現“城掩森林中、人在畫中游”,就必須在城市綠化、美化、亮化上做文章,實現清晨推窗見綠,午后藍天白雲,夜晚霓虹閃爍。
在綠化景觀提升上,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間,採用園林造景手法,構建“生態區、公園、綠道、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打造特色鮮明的城市綠化景觀,豐富市民休閑空間。
在亮化美化景觀提升上,結合鄰水文化要素,對城市入口、地標建筑、園林景觀、街口干道實施亮化美化。
在美化景觀提升上,著力增添城市色彩,實施“增花添彩”工程,打造“花街、花道、花園、花海” ,確保四季見花。結合建筑布局、形態、色調進行風貌提升,凸顯城市新風貌,提高城市品位。
精細管理豐富內涵
增加“顏值”提升品位
鄰水城市之變,每一個鄰水人都能切身感受到。道路上流動的垃圾車、綠樹成蔭的城市公園,綠草如茵的綠化帶……從城區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從居民小區到村居民舍,干淨、整潔、文明、有序,細微之處,彰顯著這座山水之城的魅力。
清晨或傍晚,薄霧中、夕陽下,銀鼎山公園和黃桷樹公園都聚集了一批堅持鍛煉的市民。60多歲的王翠英,每天都堅持到銀鼎山公園逛一圈,公園的環境讓她覺得很愜意。“環境好、空氣清新,散步也方便,既鍛煉了身體,又觀賞了美景,非常適合老年人。”王翠英說。
城市如人,美麗的背后,需要精心地“保養”。在完成高質量城市建設之后,也需要一系列的措施,讓每一位鄰水市民都成為城市的“美容師”。
以制度約束。借助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契機,該縣打出了一系列的“組合拳”,統籌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城市精細化管理辦法》,督促落實街道辦事處、臨街單位、店面和企事業單位切實履行“門前五包”責任,健全城市管理評價機制。
以改革助力。深入推進城市管理執法改革,加大城市管理隊伍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標准體系,借助“數字城管”平台,推進城市網格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建設智慧城市﹔統一規劃、規范管理城區主干道路燈、道旗、廣告,深入實施街長制,開展城區露天燒烤、佔道經營、違法建設等專項治理和建筑施工、噪聲揚塵等專項管控。
疏通城市運行脈絡。加強公共場所管理維護,優化城市交通組織,加強水、電、氣、管網等“生命線”管理。各個環節、各個領域精細化管理,使城市的“臉面”更靚,“名聲”更響,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面子”光鮮還不夠,還得讓“裡子”更豐富。在不斷完善城市硬件的過程中,鄰水縣將著力提升城市競爭“軟實力”。通過“紅袖章”志願者和部門“文明勸導員”上街入戶宣講,發揮“道德模范”榜樣帶動示范作用,讓文明之風吹拂鄰州大地。通過提升城市品質和品位,讓鄰水展現宜居宜業宜游新面貌。(記者站 劉偉 記者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