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論黨的群眾路線

2018年12月13日07:47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鄧小平歷來重視黨的建設,多次強調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黨。1961年12月21日,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所作報告中談到的“我們要搞好,還是要抓黨”的內容,就很有針對性地從幾個大的方面講了如何抓“黨的問題”。其中,鄧小平重點講了黨的群眾路線與群眾運動的關系問題,敏銳地抓住了當時問題的要害之處。

1979年改革開放起步之初,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指出:“在中國,在五四運動以來的六十年中,除了中國共產黨,根本不存在另外一個像列寧所說的聯系廣大勞動群眾的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他強調“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不出事”。在重要的歷史關節點上強調黨的建設的重要性,特別是抓黨的建設中的關鍵問題,通過黨的建設的改進推動其他工作的開展,是鄧小平的重要工作方法。1961年12月21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我們要搞好,還是要抓黨”,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証。

196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史上有著重要轉折意義的一年。1958年以來的“大躍進”運動以及指導思想上一系列“左”的偏差和做法,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致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遭遇嚴重挫折。到了1961年,加強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而轉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恢復國民經濟、擺脫困境,成為當務之急。著名的“七千人大會”,目的就是總結和反思以往經驗教訓的。1961年11月16日,在中央為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發出的通知中明確提出:會議主要討論近幾年的工作經驗和端正工作作風問題。鄧小平在為“七千人大會”作准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目的也是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尋找擺脫經濟困難局面的出路。

善於抓關鍵、抓重點,是鄧小平的一大工作方法。在會上,身為總書記的鄧小平講了三個問題,即:對過去幾年的看法﹔關於長遠規劃﹔關於黨的問題。其中,關於黨的問題是他講話的重點。

當時,由於嚴重的經濟困難,人民群眾對我們黨有不少意見,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比較緊張﹔一些基層干部心中也有不少“怨氣”,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中也有不少矛盾。從黨的發展戰略角度出發,鄧小平提出要從幾個大的方面抓黨的問題。

他講了七點,都很有針對性:一是要立志氣,即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作為一個大黨,志氣不能“太小了”﹔二是要加強紀律性﹔三是要強調統一領導,克服小天地,不能各自為政,要全國一盤棋﹔四是要有全局觀念,要講大局,不能從局部出發看問題﹔五是要提倡實事求是,這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作風﹔六是要搞群眾路線﹔七是要嚴格黨的生活。這七個問題中,講話的關鍵和重點落在“要搞群眾路線”這一作風建設上。這從文字的多少上也能反映出來,關於黨的問題總共約2000字,其中講群眾路線的就有700字左右,佔了約1/3的篇幅。

鄧小平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形成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1956年他在黨的八大上所作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把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工作方法統領起來,使黨的群眾路線的表述更加完整。在這次講話中,他辯証地分析了群眾路線和群眾運動的關系,有助於人們更准確地認識和理解群眾路線。一開始他就直接提出:“我最近有這樣一個感覺,就是群眾運動同群眾路線的概念沒有搞清楚。這幾年往往都提群眾運動,而我們黨的作風是群眾路線的作風,強調的應該是群眾路線。”鄧小平敏銳地抓住了問題的要害之處。

1943年2月20日,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級干部會議上,鄧小平曾專門論述根據地建設和群眾運動的關系,認為“一個革命根據地必須具備革命的武裝、政權、群眾組織和黨等四種力量”。同時,鄧小平也認識到群眾運動中一些“左”的錯誤,指出群眾運動並不是放任自流、隨心所欲的,而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我們共產黨人,不僅要認識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不僅要當群眾的學生,還要當群眾的先生,黨不是要發展群眾運動中的自流性,而是要使黨的方針在群眾運動中獲得實現。”

1960年5月,他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又講:“切不要以為貫徹群眾路線中沒有問題,以為發號施令就可以解決問題。”在1961年10月23日接見團中央工作會議全體同志的講話中,鄧小平更明確地指出:“我們的群眾路線,不是滿足於那個熱熱鬧鬧,主要的是要做經常的、細致的工作,做人的工作。這是一點一滴的工作,這樣的工作積累起來,才有我們偉大的成績。”他強調要把精力放到經常工作而不是別的方面,提倡開展工作要深入細致。

在《我們要搞好,還是要抓黨》的講話中,鄧小平對群眾路線和群眾運動的關系的分析更為直接。他明確表示:群眾路線不等於群眾運動﹔“熱鬧”的群眾運動只是群眾路線的一種形式,並不適合所有的工作﹔不是所有的群眾運動都叫群眾路線﹔有大量的工作更需要“踏踏實實的細致的工作”。

關於群眾路線與群眾運動的關系問題,“七千人大會”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總結。劉少奇在報告中用很大篇幅談了群眾路線問題,指出:沒有經常的工作,不把經常工作做好,就不會有真正的群眾運動。群眾運動必須從實際出發,必須是出於群眾的自覺自願的行動。劉少奇還批評了濫用群眾運動的方式開展工作的行為:“把群眾運動當作是群眾路線的唯一方式,好像不搞群眾運動就不是群眾路線。這種看法,顯然是不正確的。”鄧小平贊成劉少奇的意見,並接著他的講話說:“這幾年,我們搞了許多大運動,差不多是把大運動當作我們群眾路線的唯一的形式,天天運動,這是不好的。”據此,鄧小平明確反對將群眾運動與群眾路線等同起來,而是提倡要做深入細致的“經常工作”。

做深入細致的經常工作,是鄧小平多次強調的工作要求。“七千人大會”召開前不久,鄧小平在接見參加全國省、市、自治區婦聯主任會議全體代表時就指出:“我們的工作向來是很深入的,過去在農村也好,全國勝利之后也好,各種工作是做到家的。”但是,“這幾年,經常的細致的工作忽略了。這是黨的領導方面的問題”。他強調要把黨的傳統經驗恢復起來,“好好地做深入細致的一點一滴的工作”。他說:“過去傳統的作風、做法,凡是好的東西都要恢復起來。不是鞏固這幾年大喊大吼的東西,而是鞏固原來的長期積累下來的好經驗、好作風、好做法。”他還說:“大量的日常工作是基礎”,“沒有長期的群眾工作基礎不行”,所以“歸根到底要把經常工作建立起來”。“七千人大會”之后,鄧小平更是多次強調做工作要扎實細致,不能隻追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1966年2月26日,他在全國工業交通工作會議和全國工業交通整治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講群眾路線,是講的經常工作,要扎扎實實地、細致地做工作”。他還強調,這些表面上看起來並不“轟轟烈烈”的扎實、細致的工作,“看起來慢一些,但是基礎更深、效果更大”,所以“要多做些‘笨’事情”。

在黨的建設中,鄧小平十分重視作風建設,他曾說:“為了促進社會風氣的進步,首先必須搞好黨風,特別是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同志以身作則。”在黨的作風建設中,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這兩條,在他看來是“最根本的東西”。抓住了根本,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就當時情況來看,脫離實際的所謂“大辦”運動,給黨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生活造成了嚴重破壞,引起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追究其根本,就在於這些所謂的“大辦”運動,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空空洞洞,多是在強迫命令的情況下進行的,缺少真正的群眾基礎,違反了黨的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鄧小平在講黨的問題的時候,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集中力量,突出剖析了群眾運動和群眾路線的關系,這對當時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積極調整國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這是鄧小平領導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針對黨的作風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部署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也是為了從根本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帶領人民群眾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前進。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十分重視深入細致的“一點一滴”的“經常工作”。2014年5月9日,他在參加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指出,作風建設關鍵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抓常、抓細、抓長”,強調的就是要把各項規章制度的要求,具體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去,通過一點一滴的深入細致的日常工作,解決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具體問題,如此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才能領導人民群眾,同心協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閆建琪 樊憲雷)

(摘自《黨的文獻》)

(責編:趙亮、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