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新時代學習工作室

習近平關於改革開放論述中的這些用典,意義非凡!

2018年12月12日08: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1978-2018年,40年風雲激蕩,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華秋實,40年飛躍萬重山。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讓中國融入廣闊世界,讓世界發現新的中國,這艘中國號巨輪正勝利駛入嶄新而寬廣的天地。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習近平總書記曾用這樣一句古語,形容中國不畏艱險走過的不平凡歷程,穿越風雨取得的不平凡成就。他在談到改革開放時還曾多次引經據典,寓意深邃。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對此進行梳理,以饗讀者。


談改革開放必要性:順應潮流

■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要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沖破制約發展的舊框框,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出來。要加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力度,更加注重發展質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2013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

■ 原典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孔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故聖人上賢不離古,順俗而不偏宜。魯定公序昭穆,順祖檷,昭公廢卿士,以省事節用,不可謂變祖之所為而改父之道也。二世充大阿房以崇緒,趙高增累秦法以廣威,而未可謂忠臣孝子也。”

——漢代桓寬《鹽鐵論》卷二之憂邊第十二篇

■ 釋義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原意為聰明的人會根據時期的不同而改變行事策略,智慧的人會隨著事情的不同而改變處理問題的方法。

當今的時代是大發展的時代,當今的世界是大變革的世界,如果對激變的形勢熟視無睹,對殘酷的競爭無動於衷,不能因時而變、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進行改革和創新,那麼遲早會落在別人后頭,甚至被時代所淘汰。“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是一種求真務實的態度,是一種破冰前行的勇氣,更是一種創新發展的智慧。它向世人吹響了改革的號角,為推動亞洲和世界的持久、共同發展指明了方向。面對發展的壓力與變革的挑戰,各國都要有“因時而變,隨事而制”的眼光,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國是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國家。我們的先人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強調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前行,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我們強調,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2014年4月,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

■ 原典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至秦漢)《禮記·大學》

■ 釋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刻在澡盆上的警辭,旨在激勵自己自強不息,創新不已。文中三個“新”字,本義是指洗澡除去身體上的污垢,使身體煥然一新,在這裡引申為精神上的棄舊圖新。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越是偉大的事業,往往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是需要開拓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改革,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創新。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創新精神的民族,以偉大創造能力著稱於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對中華民族創新精神的最好寫照。

■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

當今世界,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中國的先人們早在2500多年前就認識到:“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於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

——2018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 原典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為古。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春秋)文子《文子·上義》 

■ 釋義

文子是春秋時期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為老子的弟子。《文子》從黃老學說的“道論”出發,指出天道是往復變化的,法律隻能隨其變化而變化,“法與時變,禮與俗化”。因此提出:“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 意思是,如果對人民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如果符合實際情況,就不一定非要遵循舊俗。

習近平一貫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他引用2500多年前的這句中國古語告訴世人,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於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

■ 天行有常 應之以治則吉

“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中國改革開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夠成功!

——2018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 原典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荀子·天論》

■ 釋義

這是《荀子·天論》開篇的一句話。意思是大自然的運行有其自身規律,這個規律不會因為堯的聖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變。用合理的做法回應它,就會有吉祥的結果﹔用不合理的做法回應它,就會產生災難。

40年的歷史成就充分表明,中國的改革開放符合歷史規律,契合時代潮流,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引用“‘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旨在強調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重要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要發展、要飛躍,就必須順應變革創新的時代潮流,必須堅信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於向頑瘴痼疾開刀,勇於突破利益固化藩籬,乘風破浪,奮力拼搏,將改革進行到底。

下一頁
(責編:楊亞瀾、姚茜)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