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美如畫。
時間,記錄著一切。
改革開放40年,記錄下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記錄下廣安蒸蒸日上的發展歷程﹔記錄下點滴變化鑄就的氣勢恢宏,也記錄下廣安旅游業從無到有的拔節成長。
自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以來,在對內搞活、對外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廣安旅游業開始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近年來,依托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廣安大刀闊斧,銳意改革,旅游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變。如今,旅游業已成為拉動廣安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廣安,一座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川東北小城,逐漸成長為四川紅色旅游龍頭,成為全國紅色旅游重要目的地。
把握改革發展大勢,推進旅游業發展,旅游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這是一座魅力無限的城市,這裡交通便利、風景宜人,讓人來了還想來……”11月18日,來廣安旅游的貴州游客張強返程后,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對廣安“表白”的話。
在廣安旅游兩天,張強一家仍意猶未盡:“去了鄧小平故裡景區、武勝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度假區,華蓥山旅游區、神龍山巴人石頭城還沒耍成,打算下個周末再來。”
來了還想來,不僅僅是張強一家人的感受。近年來,廣安豐富的旅游資源、多元的旅游產品、多樣的旅游體驗以及優質的旅游服務,讓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流連忘返。
“然而,十多年前的廣安,旅游業還停留在最初級的階段。”據市旅發委規劃科科長柳娟回憶,那時的廣安能稱得上景點的寥寥無幾,而鄧小平故裡也隻有一所老房子可供參觀。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中央也明確提出旅游業是第三產業中的重點產業。這昭示著:旅游業,未來大有可為。
善謀者方能善成。
廣安緊緊把握改革發展大勢,謀劃推進旅游業發展的路徑。
盤點廣安旅游資源:有留下了眾多歷史文化遺跡的鄧小平故裡﹔有堪稱南宋文化寶庫的南宋安丙族屬墓群﹔有風光旖旎,受華蓥山武裝起義影響深遠的華蓥山﹔有設計精妙、構筑奇特,被中國古建筑專家評價為“國內罕見,蜀中一絕”的寶箴塞﹔有古代建筑保存完好的肖溪古鎮、沿口古鎮、顧縣古鎮﹔還有嘉陵江流經廣安形成的連環太極湖和煙波浩渺的龍女湖……
分析廣安比較優勢:廣安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家鄉,作為偉人故裡,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到此瞻仰小平、感恩小平、緬懷小平﹔廣安緊鄰重慶,可以利用這一區位優勢推動旅游業發展,逐步成為重慶旅游的“后花園”……
認清形勢、方向更明。大力培育旅游支柱產業,讓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獨特的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認准目標,大膽前進。把培育旅游支柱產業納入全市整體發展戰略,讓旅游業發展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隨之,一系列務實有效的舉措開始在全市展開:對鄧小平故裡景區進行升級改造,對華蓥山旅游區、寶箴塞景區、神龍山巴人石頭城、肖溪古鎮等旅游資源進行全面整理、開發,同時,大力完善旅游配套設施,精心設計精品旅游線路……
“有景點,可以讓游客來,但如何讓游客來了還想來?”我市在繼續做好“有”這篇文章的基礎上,從供給端發力,在創造優質的旅游環境、優質的旅游秩序、優質的旅游服務、優質的旅游產品上下功夫,讓廣安旅游不斷提檔升級。
數據表明:1999年,廣安無1家A級景區、星級酒店及旅行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4家A級景區、13家星級酒店、15家旅行社、174家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2017年,全市旅游收入達350.71億元,佔全市GDP的29.89%。今年(2018年)1—10月,實現旅游收入362.13億元。
全域規劃,從景點旅游到“旅游+”,推動形成多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冬季漸深,氣溫漸冷。但走進武勝縣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度假區,映入眼帘的卻是一派生機勃勃的熱鬧景象:前來採摘、觀光、游玩的人絡繹不絕,當地村民則忙裡忙外招呼著客人。
“今年光做餐飲,我家的收入就已超過3萬元。”當地村民楊成高興地告訴記者,不單是開辦農家樂賺了錢,更讓他期待的是,年底,隨著自家的幾十畝甜橙成熟,又將有一筆可觀的收入。
在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度假區,像楊成一樣自己當老板,在家門口掙錢的人還有很多。
數據顯示:隨著白坪——飛龍鄉村游越來越紅火,吸引了當地500余名村民返鄉創業,開設農家樂、農家客棧,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水果採摘基地等。
“幾年前,這一片還很荒涼。”楊成說,那時村民在家掙不了錢,紛紛到外地打工,導致村裡大片土地撂荒。
“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度假區是怎樣建起來的?”
“實際上,白坪—飛龍這一片的變化,正是廣安旅游發展思路變化的結果。”市旅發委負責人表示,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以前單純的景點游,已很難再滿足人們對旅游的需求。
“旅游業已不再是單一的產業,而是和農業、工業、交通、文化等多產業融合在一起。”該負責人表示,新時代下,必須打破傳統的旅游自循環模式,以全域旅游的發展模式去規劃。
觀念一變天地寬。廣安“旅游+”新模式由此開啟。
“武勝縣白坪、飛龍、三溪3個鄉鎮,地勢相對平坦,農業基礎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白坪鄉是著名作家楊益言的故鄉,飛龍鎮是中國民間藝術竹絲畫帘生產地。”市旅發委負責人表示,可以探索一種融合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改革看思路,更看行動。
隨之,在武勝白坪、飛龍、三溪3個鄉鎮連片規劃了面積達50平方公裡的區域,建成“絲情畫意”“下壩記憶”等20余個景點,建成上萬畝標准甜橙園、蔬菜園、糧經復合型產業基地,建成7個以禮俗文化、剪紙文化、農耕文化等為代表的特色文化院落……
如今,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度假區,不僅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農業公園等稱號,更激活了當地經濟。2017年,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度假區轄區農民可支配收入達17900元,高於武勝縣平均水平30%。
不僅在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度假區,“旅游+”模式在全市范圍內不斷推進:
探索“旅游+農業”,目前全市鄉村旅游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超過600平方公裡,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0%。
探索“旅游+教育”,鄧小平故裡、華蓥山旅游區成功打造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在全省(四川省)率先探索“旅游+體育”,我市連續三年舉辦國內首個以紅色為主題的國際馬拉鬆賽事。
推進“紅色旅游+交通”,高水平規劃建設鄧小平故裡——華蓥山“紅色旅游示范路”。
…………
在廣安,“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乘勢而上,讓優質資源更優、“紅色”品牌更紅,打造紅色旅游勝地
11月23日,深圳。2018第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旅游博覽會開幕,廣安緊抓機遇,舉行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廣安旅游形象推介會。
在此次推介會上,“廣安紅”成為最亮眼的顏色:小平故裡華蓥山緬懷之旅,串聯起鄧小平故裡景區、華蓥山游擊隊遺址等景區景點,游客不僅能體驗偉人舊時生活、緬懷偉人豐功偉績,還能實地探尋革命先烈的足跡,感悟紅色歷史。而作為“加快建設紅色旅游勝地”重大決策部署中重點項目之一的華蓥山“旅居城”項目,同樣備受矚目。
不光是在旅游推介會上大放異彩,今年,韻動中國·2018廣安國際紅色馬拉鬆賽、工信部“2018產業合作專題活動——走進四川廣安”、全川報紙副刊編輯記者“小平故裡行”……一場場重大活動相繼在小平故裡舉行,為廣安紅色旅游帶來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作為偉人鄧小平的故裡,紅色旅游一直以來都是廣安最重要、最醒目的一張“名片”。
如何讓“紅色”更紅,讓廣安旅游“名片”更響?
廣安以改革為抓手,不僅在全省率先以園區理念抓旅游,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以鄧小平故裡為核心設立69.2平方公裡的協興生態文化旅游園區,還成立了華蓥山旅游文化景區管委會,對華蓥山旅游資源實施統一保護、統一開發、統一管理。
為擴大“紅色”知名度,我市還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推介廣安紅色旅游資源﹔抓住鄧小平同志誕辰等機遇,舉辦大型主題旅游活動,宣傳廣安旅游品牌,提升廣安旅游知名度。
“改革創新的力度越大,前進的步子就越快。”為打出一張更具知名度的“紅色旅游牌”,我市還探索區域合作模式:實施旅游開放政策戰略,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與互動,聯手拓展旅游市場。
目前,我市與重慶、深圳、貴陽、遵義、湘潭等地旅游部門簽訂加強旅游合作協議,在宣傳促銷、資源共享等方面加強合作。
與此同時,我市還被納入重慶旅游經濟圈“一心兩帶”的“一心”范圍,聯合廣東中山、湖南湘潭組建“中國20世紀三大偉人故裡旅游聯盟”,攜手重慶、貴陽、遵義推出三省市四城市紅色之路,與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10個紅色旅游城市抱團打造紅色旅游勝地,共同推進紅色旅游發展。近年來,我市還與法國布洛涅—比揚古、重慶、成都、深圳、天津、武漢、貴陽等30余個城市締結旅游合作關系。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市按照省委書記彭清華提出的“打好紅色旅游牌”要求,圍繞“如何加快紅色旅游發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怎麼辦”“怎麼干”大討論。
思想的碰撞,產生智慧的結晶。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提出,將“加快建設紅色旅游勝地”作為廣安發展的四大突破重點之一,開啟了推進廣安旅游發展的新征程。
新起點上,全市上下正瞄准新目標,奮力新作為。( 記者 夏俊林 劉定春/文 劉秦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