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118)

2018年11月28日09:28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計劃與市場之爭又起波瀾(2)

“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越來越多的同志開始懂得,計劃和市場只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劃分社會制度的標志。”“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這種科學認識的獲得,正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問題上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在改革深化、開放擴大的新形勢下,我們要防止陷入某種新的思想僵化。”《文匯報》《解放日報》的文章在思想理論界和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讀者表示贊同。

雖然我們的改革一開始就是以市場為取向的,並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實踐中也不斷出現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舊的傳統體制受到巨大沖擊,但其強大的慣性在起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支撐國家經濟命脈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傳統體制下步履蹣跚,效益低下。新的機制雖表現出了生機活力,但還很不成熟,很不穩固,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就必須在市場和計劃這一關鍵性問題上正視現實,做出歷史的抉擇。而每當面臨這一問題的提出,又會引發人們觀念上的撞擊和引經據典的激烈爭論。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和嚴峻的國際形勢突出地向我們表明,這個問題已成為改革實踐向前發展的主要障礙,突破它已不再僅僅是個理論問題,而且是一個十分緊迫的實踐問題。我們再沒有時間去進行那些無謂的爭論,我們不能再次喪失中華民族大發展的良好機遇,這層窗戶紙到了該捅破的時候了。

鄧小平南方談話——重大歷史關頭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能不能繼續下去,中國能不能把握住世紀之交中華民族大發展的良好機遇?

我們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也有著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世界舊的政治格局消失之后,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全球經濟聯系日趨緊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中國經過十多年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創造了繼續發展的有力條件。

中國能不能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關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排除來自國外的壓力和來自國內“左”的和右的干擾,在改革開放中加快發展?

著名經濟學家,當時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孫尚清對那時中國面臨的形勢說了自己的認識:“我們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經濟的發展中遇到了一些新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合理,還有一個就是當時的物價上漲的幅度過高,物價上漲幅度過高對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還有經濟增長都是不利的,所以中央及時提出要進行治理整頓,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使我們的國民經濟能進入一種良性發展的循環,走上持續的快速的健康發展的道路。”

“在國際方面來看呢,那個時候,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經濟發展的重心明顯地向亞太地區轉移,特別是向東南亞地區轉移,而我們中國呢,是東南亞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和西方那種衰退成為鮮明對比的這種形勢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當時的國際經濟和國內治理整頓以后的經濟態勢來看,我們是進入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那麼當時誰能夠抓住這個機遇呢?”

1992年1月,鄧小平像往年那樣,去了南方。

從1月18日到2月21日,途經武昌,鄧小平來到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進行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南方視察,發表了震撼世界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南方談話。

鄧小平的談話高屋建瓴、總攬全局,科學地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地回答了那些年經常困擾和束縛我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

鄧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隻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他強調,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隻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在這短短的十幾年內,我們國家發展得這麼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証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誰想變也變不了。

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他指出: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鄧小平強調: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后退。我國的經濟發展,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台階。看起來我們的發展,總是要在某一個階段,抓住時機,加速搞幾年,發現問題及時加以治理,爾后繼續前進。他以1984年到1988年五年的加速發展為例,說:那五年的加速發展功勞不小,這是我的評價。如果不是那幾年跳躍一下,整個經濟上了一個台階,后來三年治理整頓不可能順利進行。從根本上說,手頭東西多了,我們在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時就立於主動地位。鄧小平由此得出結論:“發展才是硬道理。”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科技領域,中國也要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高屹)

(未完待續)

(責編:趙亮、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