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同志在建設時期九次蒞臨三秦大地

2018年11月20日07:56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鄧小平最早來陝西是在1952年。這年夏天,鄧小平由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調任政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后來曾回憶說,“西安,我是1952年底來過的”。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鄧小平應該是為制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進行調查研究,因為“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方面援助建設的項目15%布局在陝西。1953年11月,鄧小平兩次關注過陝西,9日,在鐵道部《關於從速修通寶成線研究結果的報告》上批示:此件請印送中央同志,並列入中央會議議程﹔26日,為中共中央起草給西北局的電報,就基層人大代表選舉指出:“除陝西關中地區不宜推至五月,而應盡量爭取於三月底以前完成外,余均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鄧小平第二次來陝西是在1957年3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於當月21日乘飛機到西安視察工作,檢查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情況。23日上午,鄧小平召集中共陝西省委、西安市委及陝西有關部門負責人座談,了解陝西省基本建設情況,在談到生產中的浪費情況時指出:我們現在的缺點是,隻此一家、別無分店,沒有競爭,反正是國家的錢,毫不心疼。可見,鄧小平較早就指出了計劃經濟的弊端。

1957年4月7日,鄧小平從甘肅抵達西安,第三次來到陝西。8日,在西安干部會議上作報告,闡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還提出農村合作社、學校、軍隊都要擴大民主生活和群眾監督,認為“共產黨的領導夠不夠格,決定於我們黨的思想和作風”。

1957年5月1日,《人民日報》刊載了中共中央在4月27日發出的《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黨開展整風運動。6月10日至16日,鄧小平到西安、成都、濟南、上海、南京等地具體指導整風運動,聽取西北、西南、華東各省市負責人關於整風運動中大鳴大放情況的匯報,先后出席陝西、四川、山東等省的黨員干部會議,作關於整風運動的報告,傳達中共中央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這是鄧小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四次來陝西。

1958年1月9日上午,鄧小平乘飛機離開北京到達西安。10日,聽取中共陝西省委負責人匯報反右派和整風運動情況,他在談話中指出:整風運動是過社會主義關的問題。在工廠中進行整風有兩條要注意把握,一是領導干部主動“下樓”,檢查自己,解決問題﹔一是向職工進行階級教育。之后,離開陝西赴四川視察工作。

按照毛澤東關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1961年變成調查研究年的指示,1961年1月至3月,鄧小平開始了長達兩個多月的調查研究。1月28日,他一路南下,視察工廠、察訪民情,馬不停蹄,先后經過上海、杭州、福州、廈門和漳州、株洲、衡陽、廣州、昆明、成都,於3月1日下午到達西安,晚上離開西安赴洛陽。這次路過西安,是鄧小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六次來陝西。

1964年4月5日至20日,鄧小平和彭真、康生率中共中央反修文件起草小組成員乘專列離開北京,在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河南、山東等地參觀考察。4月15日,鄧小平一行乘飛機離開長沙到達西安,16日,同有關人員談三門峽水庫上游治理問題,提出了三門峽治理的方針,上邊攔泥,下邊防洪排沙,黃河下游的河北、河南、山東搞好治理了,可以多出商品糧,搞不好,就要出大問題。

1966年3月9日,鄧小平和李富春等乘專機離京到達西安,考察西北地區的三線建設情況。10日,鄧小平聽取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劉瀾濤、西北局書記處書記王林關於西北局工作的匯報,在詢問西北機床生產能力后指出:總得要研究這個問題,要在三線建立機床生產能力﹔軍工廠要向專業化發展,還要做民用的東西,較早提出了“軍民融合”的思想。還指出要搞好水土保持工作,艱苦奮斗﹔要重視糧食基地建設,增加國家糧庫儲備,藏糧於民,增加生產隊和群眾的糧食儲備。14日下午,鄧小平聽取了中共陝西省委的工作匯報,提出對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表現好的地主、富農不再給“戴帽子”的問題﹔提出了工業搞好配套問題,發展小工業是個方向性問題,工業要走專業化、協作化的道路,把城市剩余勞動力組織起來﹔對“四清”運動中犯錯誤的干部,要一分為二,鼓勵他們的積極性,體現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思想。3月15日,鄧小平離開陝西去蘭州。此次是鄧小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八次來陝西。

隨后,鄧小平在甘肅、青海視察,4月2日,鄧小平再次來到西安。3日,乘專機到延安考察,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陳列館、棗園、楊家嶺、王家坪等革命舊址。4日上午,聽取延安地委書記韓平匯報發展情況,鄧小平在談話中表達了工業為農業服務、農業是工業的基礎的思想,提出要保持延安艱苦奮斗的本色﹔下午,在接見延安各界代表並合影留念后,從延安乘飛機飛回北京。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是鄧小平在建設時期第九次蒞臨三秦大地。可見,鄧小平在三秦大地闡發的一系列關於國家建設的思想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作了重要鋪墊。(陳答才)

(摘自《百年潮》)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