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是鄧小平會見最多的外國朋友之一。1987年9月3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又一次會見了來訪的基辛格。交談中,基辛格愉快地回憶起1974年第一次見到鄧小平的情景,他說:“當你第一次率領代表團出席聯大特別會議時,美國專家都在猜測,鄧小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現在我們都十分清楚了。”並深有感觸地對鄧小平說:“每次見到你,你都顯得更年輕。我知道中國有人比你更年輕,但我不知道,在中國還有人比你更有活力。”
鄧小平“有活力”,基辛格的這一看法,也是許多見過鄧小平的外國政要和各界人士的共同看法。
聯邦德國前總理施密特1975年后曾幾次來華訪問。他回憶1984年8月來華訪問以及見到鄧小平的情景時說:“盡管已滿80歲,但他(指鄧小平)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神採奕奕、身體極佳,可以說充滿活力!”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曾於1986年10月訪問中國。10月14日上午,鄧小平在釣魚台國賓館養源齋會見英國女王,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會見結束后,鄧小平設午宴招待英國女王和菲利普親王一行。宴會結束后,英國女王對翻譯說,鄧小平雖然年事已高,但如此充滿活力,給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曾於1989年5月訪問中國。他與鄧小平的高級會晤是此次中國之行的最高潮,標志著隔絕30多年的兩黨兩國關系恢復正常化。5月16日上午,在兩個多小時的會談中,基本上都是鄧小平講。幾年后,戈爾巴喬夫回憶起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時說:“當時他(指鄧小平)已有85歲高齡,但談起話來依然很有活力,不拘謹,根本不看稿子。”
與認為鄧小平“有活力”相聯系的,是外國人對鄧小平思維敏捷、敏銳的贊嘆。
時任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海軍武官卡爾遜,1938年7月中旬曾採訪過八路軍129師政委鄧小平,鄧小平的精明敏銳、犀利談鋒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1940年出版的《中國的雙星》一書中,卡爾遜以簡練、明快的筆墨描述了與鄧小平第一次見面的情景,稱鄧小平“思想像芥末一樣辛辣”。墨西哥前總統埃切維利亞評價說:“鄧小平是一位思路敏捷的世界偉人,具有敏銳的眼力和非凡的智慧。”美國大企業家哈默也多次稱贊鄧小平“非常敏銳,非常明智”。
對於外國人稱贊自己敏銳這一點,鄧小平也毫不諱言。據《鄧小平年譜(1975—1997)》記載,1993年6月11日,鄧小平在一次談話中就提到“外國人說我敏銳”。
鄧小平的敏銳,來自於他強烈的求知欲,來自於他鮮活的創新精神。這同樣令接觸過他的一些外國政要嘆服不已。
曾任美國東西方中心主席的奧克森伯格1977年至1989年間曾14次見到過鄧小平。他評價說,鄧小平“直到最后仍然是一位大膽而富有創新精神的思想家……擁有一種頗具吸引力的、敏銳而求知若渴的才智。”“鄧小平最大的優點是求知欲很強,誰也忘不了他在參觀亞特蘭大的福特汽車廠時迫切希望了解生產過程的神情,還有在參觀波音747工廠時不時提出問題的情形。”
正是這種活力、敏銳和強烈的求知欲,使鄧小平能夠始終挺立時代潮頭,引領中國走上改革新路。(張曙)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