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與貴陽的不解情緣

2018年10月12日10:04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鄧小平就與貴陽結下了不解之緣。

1948年秋,解放戰爭由戰略進攻逐步轉向戰略決戰,中共中央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提出: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奪取全國政權。時任二野政委的鄧小平,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確定第二野戰軍負責進軍大西南、解放大西南的指示,迅速作出接管大西南所需干部隊伍的部署,他指出:干部是完成黨的任務的決定性力量,沒有大量的干部,要在大西南地區開展工作,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工作是不可思議的。

1949年7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從冀魯豫邊區南下至贛東北區工作的全體干勤人員,組成西進支隊,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向大西南進軍,成立中共貴州省委,接管貴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西進支隊”的正式成立,為在貴州全省建立省、地(市)、縣人民政權和接管工作,從組織上、干部上作了准備。

西進支隊的干部隊伍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共9000余人。一些隨部隊行動的地方干部,對到貴州擔負解放、接管工作有畏難情緒,有的要求更換地方,有的流露出不願到貴州的思想。鄧小平語重心長地對西進支隊負責同志說:“貴州同樣是中國的土地,貴州人民同樣是中國人民,他們同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同樣需要解放,必須按全國的戰略部署,贛東北的干部一定要隨軍西進貴州,尤其是區以上的干部更要去,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要去。”在鄧小平嚴肅認真的教導下,西進支隊干部人數增至1.5萬余人。由第五兵團西進支隊和地方干部組成的貴陽市干部隊伍,建立起各級政權,打下了貴陽社會主義建設的組織基礎。

1958年,我國進入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由於黨內出現了“左”傾錯誤,造成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嚴重失調,城鄉人民生活十分困難的局面。調整迫在眉睫。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來到貴州,對貴州工農業生產作了重要指示,提出“貴州要搞綠化”和“努力修路來改變貴州交通情況”的發展思路。

1958年11月2日,鄧小平視察了貴陽市花溪公社。針對公社實行半供給制、忽視多種經營的問題,他指出:“要千方百計地搞多種經營,搞點有色金屬,搞點經濟作物,必須搞有交換價值的東西。”在談到電力問題時,鄧小平指出:“先搞水電站,盡量搞五百千瓦的。每個水電站要兼顧灌溉。隻要水抓到了,綜合利用容易。農田用小水利解決,山地以蓄水為主,拼命存水。”

鄧小平這些建議和囑托,不僅對當時貴陽的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即便是今天,仍對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啟迪。(佚名)

(摘自《貴陽日報》)

(責編:趙亮、李璐穎)